陽春麵的香湯怎麼做?

小吃學院

陽春麵又稱光面、清湯麵或“清湯光面”,湯清味鮮,清淡爽口。陽春麵能上大酒店的餐桌,關鍵是碗汁所用的蔥油和“香湯”。香湯的做法相當講究。



1、準備香湯的材料。排骨1000克,排酸五花肉100克,前腿肉100克,脊骨1000克,大骨1000克,肘子200克,豬蹄500克,豬皮100克,三黃雞一隻約1500克。全部材料泡清水中2小時以上,然後焯水15分鐘,瀝乾水分。

2、香辛料。香葉8克、甘草2克、當歸2克、草果2克、八角8克、肉桂10克、小茴香12克、花椒8克、砂仁5克、乾薑5克、肉豆蔻4克、草蔻4克、陳皮3克、丁香2克、良姜4克、山柰3克、木香3克、白芷3克等,放入鍋中焯水15分鐘,要求焯到水沒任何顏色,取80克裝入料袋中。

3、雞蛋清300克。



4、鍋中加9000克水放入香料袋,湯所需的食材,大火燒開,小火煮3小時,濾出湯汁倒入另一鍋中,再加入9000克水,煮2個小時,濾出湯,倒入前面的湯鍋中,第三次再加煮2小時,濾出也倒入前鍋中。

5、湯鍋放火上,大火燒開,轉小火,放入雞蛋清,使湯變的清可見底時,撈出熟蛋清棄用,再用高密度濾布濾出清湯。到這陽春麵的“香湯”製做完畢。


小吃學院

作為一名口味清淡的南方人,壹周君還是很喜歡清湯掛麵的陽春麵,只有麵條、清湯、蔥花和漂在湯上的油星兒,好像什麼都沒有;但一碗陽春麵,又透出一份清香,一份醇鮮。

在民間傳說中,乾隆一直與各地小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的,這一次,他又對上了陽春麵😁

傳說是這樣的:陽春三月的一天,乾隆南巡到淮安。他避開了文武百官,帶著汪廷珍在城內到處轉,來到了一個麵攤坐下來,想吃點吃的。不一會兒,攤小二端上一碗麵條,根根利利爽爽,淡醬色麵湯清澈見底,湯上浮著大大小小金色的油花和翠綠色的碎蔥花,陣陣香味撲鼻

當乾隆得知這個東東還沒有名字時,便說:“現在正是陽春三月,那就叫‘陽春麵’吧。”從此,“陽春麵”的大名傳開來。

可嘆,就連一碗小小的陽春麵,也能牽扯到這位尊貴的皇帝。

在壹周君眼裡,陽春麵就是清湯光面,湯清味鮮,清淡爽口。

陽春麵單從外形看,好好清湯寡淡,但其味道與其清淡外表可是大不相同:清淡的湯水清中帶鮮,加上面爽滑中帶韌已經是爽口至極,再加上點睛之筆——炸蔥油更是多了一份醇香的味道。

陽春麵的麵條並沒有特別之處,最有特色的還不是面,而是湯。

而湯中,最關鍵的,當屬豬油板。

湯上的油星兒也很關鍵,油星兒必須要用豬板油在鍋里加一點水慢慢熬製,使之揮發出特有的香氣。

陽春麵裡並沒有肉,點上豬油則增加葷腥味兒。豬油是淮揚菜、蘇幫菜和上海菜等菜系麵點常用的油類。

麵條下鍋,等到煮熟盛碗,用筷子對面條略做整理,舀入高湯,且麵條高於高湯。最後撒上蔥花,陽春麵就做成了。

面是細面,加料是可以DIY,上面有2根菜心。理論上,陽春麵是沒有澆頭的,需要另加,我加過泡椒雞絲、素雞、醬爆豬肝、辣醬……每一個都好吃!


武漢壹周

既然問的是香湯,我們就直接進入主題,只說湯,不說面。對於任何湯麵來說,一碗好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正宗的陽春麵因為沒有澆頭,所以對湯頭的要求非常高,一定要用骨頭熬出來的高湯。(當然不能為了圖省事去買一包白象大骨方便麵了事)。而陽春麵分白湯和紅湯兩種,區別就在於是否放醬油,所以我就只說白湯的做法。

第一步:先燒一鍋開水,放入棒子骨,焯水幾分鐘,把骨頭裡的血水煮出來,撈出棒子骨,倒掉水。

第二步:鍋里加入冷水(冷水要一次性加夠,不要後續再加水,冷水可以使肉外層的蛋白質不會馬上凝固,這樣裡外的蛋白質才可以充分的溶解到湯裡,使湯的味道更鮮美。),放入薑片,一定要是老薑,再放入焯水的棒子骨,放點胡椒粉,最後很重要的一點是滴幾滴白醋(醋可以使骨頭裡的鈣和磷溶解到湯內)這樣湯的味道才能更鮮美。同時不要過早的加入鹽,等到快起鍋的時候再加入食鹽,如果過早的加入,鹽會使肉裡的水分很快跑出來,會加快蛋白質的凝固,影響湯的味道。

第三步:用勺子順時針方向攪動均勻,蓋上鍋蓋,用大火煮,當高壓鍋裡出氣了,先用大火煮3分鐘,再用小火煮30分鐘,悶到裡面不出氣了,再開蓋。

第四步:把浮在湯上的油舀出來,也可以留著做菜用,當然如果喜歡肥湯的話可以留著。

一鍋高湯就這麼簡單的做好了,剩下的就是下面了。


鼻油忒缶


童話裡的神仙

陽春麵是麵條中最實惠的一種面,經濟、味美、吃飽肚子。做法超簡單。

一、豬大板油上鍋熬成油,熬稍老點香,裝碗中作每次吃I面用。

二、碗裡放蔥花,鹽、糊椒粉、雞精、生抽、一勺豬油備用。

三、鍋燒開水將三兩細面放入鍋中燒開加一點涼水再煮開。

四、用勺向碗裡盛半勺麵湯,用筷子將面整齊挑入i漏勺裡,碼入湯碗中即可。

小貼士:

l、以前面條店裡賣的陽春麵價格最便宜,根木就沒有高湯。

2、現:在大飯店裡為了好吃會加入骨頭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