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賽人是從哪兒來的?

星語聆韻

我是“紅雨說歷史”,我們聊聊吉普賽人,我在雨果《巴黎聖母院》認識到了吉普賽人,他們似乎是一群流浪者,世界各地都有他們的足跡,他們也叫“羅姆人”。

吉普賽人主要分佈在歐洲,使用吉普賽語和他們所在的國家的語言。他們有著黝黑的皮膚,捲曲而黑色的頭髮,是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

吉普賽人的故鄉在印度,因為西歐人的誤以為來自埃及,所以他們曾被叫“埃及人”,以訛傳訛就成了“吉普賽人”。英文Gypsies(吉普賽人)和Egypt(埃及)是不是有點像。 他們大概在10世紀開始從印度遷出來,14世紀到了歐洲,後來新航路開闢又有一部分去了美洲。

吉普賽人有自己的部落,部落有首領,他們首領是部落和所在國政府聯繫的橋樑。 吉普賽人能歌善舞,看《巴黎聖母院》裡的女主人公愛斯梅拉達。他們還有占卜師和巫術師。男女都擅長表演。西班牙國粹弗拉門戈舞(逃跑的農民)就是來自吉普賽的音樂。 吉普賽人保留著自己文化習俗並且與所在國文化慢慢交流,流浪的生活方式還是一部分吉普賽人的選擇。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十五世紀,歐洲大陸上突然來了這樣一批人,他們的皮膚黝黑灰暗,自己也說不清楚是從哪裡來的,就自稱是埃及人。於是,人們稱他們為吉普賽人(吉普賽Gypsy是埃及Egypt的變音),法國人以為他們是從波西米亞來的,就稱他們為波西米亞人,意大利人稱他們為“秦加里人”,蘇俄人稱他們為“茨岡人”,在北歐,他們還被稱為韃靼人……不過,吉普賽人稱自己為“多姆”或“羅姆”人。他們的帳蓬有可能會突然出現在你家大樓的前面,也會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他們究竟是什麼人?來自哪裡?

他們所說的羅曼語源於梵文,千年的時空,吉普賽人全世界流浪,但是,他們的鄉音始終不改!是的,這些現在散佈在意大利、法國、英國、捷克、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國的吉普賽人,他們是從印度來。

吉普賽人為什麼流浪,而且不說自己是印度人呢?

一種說法是吉普賽人原來是印度人,是最下等的第四等人--賤民。他們的工作種類多數具有宗教性,與死亡、排洩物、血汙有關(如任何涉及皮革製品,屠宰或清理垃圾,動物屍體和廢棄物。賤民曾作為勞動力清洗街道,廁所,下水道)。賤民地位非常的低,他們被視為不可接觸的人,絕對嚴格禁止與其他種姓接觸,他們過著苦不堪言的生活。因此一部分賤民--吉普賽人--走出印度,逐漸流浪到土耳其、歐洲。

人們在用科學的辦法無法解釋某種事情的時候,往往就會扯到宿命論上去,這個宿命論就是:吉普賽人註定要四處流浪,就是因為他們不信仰宗教。當聖母馬利亞帶著幼小的耶穌逃往埃及時,吉普賽人不肯收留他們;吉普賽人鍛造了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鐵釘。跟據這些原罪,吉普賽人註定要四處流浪,無家可歸。

總之,吉普賽人來自印度的說法是大家都比較認可的。


娛影雜談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流浪流浪。吉普賽人就是這樣一個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的民族,而且他們上千年來一直都在流浪從未停止,《流浪者之歌》就是對吉普賽人的真實寫照,直到三個語言學家的努力,才揭開了吉普賽人的身世之謎。

吉普賽人作為一個流浪民族,沒有自己的歷史記錄,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在歷史上,人們一直普遍認為吉普賽人來自埃及,而“吉普賽”就是“埃及”的音變。各國學者對吉普賽人的的起源研究了幾百年,終於在18世紀80年代,由三個語言學家,揭開吉普賽人的身世之謎。他們通過多吉普賽語的研究,發現吉普賽語與梵語和印地語十分相似,因此得出了吉普賽人來自印度的結論。歷史學家指出,吉普賽人原住在印度的北部,後來屢次遷徙,11世紀到達波斯,11世紀到波斯,14世紀到達巴爾幹半島,16世紀遍佈歐洲各國。20世紀下半葉,吉普賽人的蹤跡已遍佈北美和南美,併到達澳大利亞。

吉普賽人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流浪民族,他們沒有固定的職業,一直在流浪。在古代吉普賽人以神秘著稱,一般從事占卜、歌舞、乞丐等職業,由於長期的流浪和貧窮導致他們了獨特的生活方式而遭到其他民族地的歧視和誤解,至今還有很多人對吉普賽人保留著反面形象,認為他們多是乞丐、小偷、人販子。現在的吉普賽人主要從事占卜和二手汽車買賣等職業,依然是保持著流浪和無固定職業的傳統。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對吉普賽人進行了迫害,和猶太人一樣被關進集中營進行種族屠殺,約有40萬人遇難。同樣作為流浪民族,猶太人戰後,建立了自己的民族的國家以色列,而吉普賽人為什麼一直沒有建國呢?

因為流浪,所以流浪。吉普賽人是一個沒有自己歷史記錄的民族,在這之前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來自哪裡,因此他們缺少民族意識,只是一群流浪者,在加上他們宗教信仰眾多,也無法成凝聚力,就如一盤散沙,無法凝聚在一起。最後,就是長期流浪,導致他們教育嚴重缺失,根本就沒有形成國家意識,依舊在落後的狀態中過著流浪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繼續過著流浪的生活,根本就沒有想著要建立自己的國家。

總之,像吉普賽人這樣一個只求當下快活,不考慮明天的民族,一直在流浪,從來就沒有停止的民族,談何能夠建立自己的國家呢?不可否認他們天生的樂天派,雖然貧窮,但他們用流浪抒寫著一代一代的歷史,出生時是起點,死亡時是終點。他們中很多人在唾罵聲中生活,過著只有自己民族才能理解的日子。是他們太樂觀、太簡單,還是我們這些人太複雜呢?


密探零零發

吉普賽人起源於印度北部,現遍佈世界各地,是世界唯一一個流浪民族,都是沒有國藉,故鄉,和家園的人。居無定所。有自已的語言,他們對音樂,舞蹈,手工業等世界文化遺產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的生千百年一樣,由於其特殊的文化傳統,男人以馴獸,販賣家畜,補鍋,黑白鐵加工和樂師為業。婦女以卜筮,賣藥,行乞,表演為業。作為流浪民族,具有天生的流浪生活的嚮往。在保加利亞的舊扎戈爾附近們墨去拉村,每年都會有上千的吉普賽人到這裡相親,被稱為新娘集市,把少女像物品一樣賣給別人當老婆,身價達數千歐元。雙方買賣討價還價,女方為賣好價錢,打扮的格外漂亮,身上妝飾五光十色,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和從容。


魯南觀點

第一次知道吉普賽人,還是初中時候看《巴黎聖母院》,對於裡面的吉普賽女郎埃斯梅拉達印象深刻,還有就是她那隻小羊。那時候經常會想象一個女郎和小羊跳舞的情形。

不同於一般說教裡說她是反對封建教會的代表,那時候我只是覺得她好傻好善良,而且那種居無定所,到處流浪的生活也無法理解。那時候我是希望她可以嫁給那個軍官的,後來才知道那壓根不可能。

再有一個出名的作品描寫吉普賽人的是《卡門》,卡門比起埃斯梅拉達,更像是吉普賽女郎,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愛人也愛得那麼奔放,無所顧忌,說實話,按照個人理解來說,自己是不太能接受卡門這種吉普賽女郎的。

可以看到,文藝作品裡還蠻喜歡描述吉普賽人的,裡面個性鮮明、有血有肉的形象一般是女性。我覺得,吉普賽人真誠自我,熱情奔放,跟那個年代那些裝腔作勢的貴族女可以形成鮮明對比,所以是很好的文學形象。而吉普賽男人一樣的流離失所,到處流浪坑蒙拐騙,這些特質放男人身上肯定就不受歡迎了,所以並沒有什麼高大上的專門描述吉普賽男人的文藝作品。

根據現在的調查發現,吉普賽人的起源基本就是印度北部一帶,他們自稱是羅姆人,不僅人種接近,語言也是同源。吉普賽人天性愛自由,喜歡到處流浪,即使那麼多年過去了,直到今天吉普賽人依然故我。我覺得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吉普賽人極強的封閉性,他們很少與外族通婚,很難被同化,所以依然保持著古老的生活習慣。

吉普賽人天性流浪,又不會與其他種族通婚,這種人如何建國。都說家國概念,他們連家都不需要,也沒有國的概念,談何建國。

一個民族一旦形成了固有的習慣,實際上是很難改變的。比如我們這邊是結婚買房攢錢儲蓄,如果把這套理論告訴吉普賽人,他們肯定覺得是瘋了。他們佔佔卜,要要飯,然後再坑蒙拐騙一點,照樣活的瀟灑,何必累死累活吊死在一個地方?

看看吉普賽人的生活方式,就是流浪,在以前他們還可以算是有個技能,那就是冶煉打鐵,但是到了今天都大規模工業生產了,這種生產技能還有何用?靠著占卜,扯淡,流浪,偷騙這些技能,如何可以建立一個國家政權?再一個吉普賽人四處流浪,分佈廣泛,雖然總數有一千多萬,但都是分散的,無法凝聚起來。

所以吉普賽人不建國,一是壓根沒這概念,二是也沒這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