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朝老臣張廷玉在最後卻被乾隆抄家?

月光侃歷史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不同,關注點不同,需要用的人也不一樣。皇帝換了,趕緊離開。張廷玉提出退休養老這是對的,錯就錯在臨走向乾隆提要求,人家都不喜歡你了,還提要求,能有啥好果子吃。




張廷玉是三朝老臣,做事低調穩重,特別是他有一個能力非常強悍,雍正每每下達聖旨,雍正口述,張廷玉草擬,雍正口述完畢,張廷玉草擬的聖旨也完成了,拿給雍正看基本沒有問題。這效率讓雍正大為讚賞。

雍正是個什麼人?工作狂一個。為了證明自己得位正當,他立志當個好皇帝,工作非常敬業,一年到頭除了生日那天休息,其他時間都在工作,每天工作到深夜,一天休息時間只有四五個小時,他在位十三年批閱奏章達一千多萬字,寫書達五百多萬字。這樣的工作強度很辛苦,雍正非常渴望有人能幫他,遇到張廷玉,當然如獲至寶,寵信有加,他還答應讓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一個漢臣能有這樣的待遇,張廷玉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




乾隆是什麼人?是個大皇帝。為了證明自己是大皇帝,他辦最豪華的壽宴,六下江南要最龐大的隊伍,窮兵黷武換取個十全老人,花大錢整大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乾隆花光了他老爹雍正十三年辛辛苦苦積攢的家底,沒錢了就想法弄錢。能幫助乾隆弄錢的當然就成了寶貝。

和珅是弄錢的高手,乾隆缺錢花時只要找到和珅,和珅總有辦法。乾隆喜歡收藏,收藏是很燒錢的勾當,為滿足乾隆慾望,和珅提出了“議罪銀”制度,讓人花錢買罪,這可以讓錢源源不斷進入乾隆的荷包,乾隆非常高興,和珅的功勞大大的。有功當然要獎勵,於是和珅從一個御前侍衛,一路飆升封一等公,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乾隆需要的是和珅那樣的人,不是張廷玉這樣的人。張廷玉想退休回家養老,乾隆說,你將來是要配享太廟的,怎麼可以回老家養老?張廷玉軟磨硬泡,乾隆終於答應了,他又要乾隆給他寫個讓他配享太廟的保證,乾隆非常生氣,但也捏著鼻子寫了。第二天張廷玉該親自謝恩,他稱病沒去,讓兒子替他去了。乾隆覺得張廷玉倚老賣老,很生氣,要在第二天下旨斥責他。張廷玉的學生知道後告訴了他,於是張廷玉當天下午就找乾隆謝罪,被乾隆抓住把柄,說他結黨營私,在皇帝身邊安插內線,取消了他配享太廟資格,並下令抄他的家。

乾隆給派去抄家的官員私下交代,主要查一查張廷玉的書信、筆記之類,看有沒有違禁文字。乾隆這是想弄個文字獄殺了張廷玉,結果張廷玉非常謹慎,沒有查出東西,乾隆也就作罷了。

張廷玉是十分謹慎之人,不然連命都保不住。伴君如伴虎,一個官員能夠全身而退還真不容易。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豫有得


張廷玉這個厲害人物縱觀其一生是無上的輝煌。康熙三十九年,臨近而立之年的張廷玉通過殿試得進士後受封為翰林院庶吉士,此後仕途一片坦蕩、深受重用。康熙時期便官拜刑部左侍郎著手整飭吏治。

在雍正時期更是官拜內閣首輔、軍機處首席大臣之位並有死後配享太廟的榮耀。乾隆時期,張廷玉的經歷最為輝煌也最為起伏。輝煌在於他為兩大輔政大臣之一,起伏在於晚年小心翼翼卻仍被猜忌。

張廷玉的晚年是乾隆調節滿漢朝臣的犧牲者。乾隆初期張廷玉仍是皇上面前的大紅人,乾隆冊封張廷玉為清朝第一個文官封伯爵位名位的大臣。要知道在這之前清朝文官不得封公侯伯之爵。

可是乾隆卻張廷玉七十八歲這個應該安享晚年的時候,狠心削其爵位、罷其官位、奪其入太廟之榮,為何呢?鄂爾泰的鄂黨在其死後被乾隆重新分配化為乾隆的自身力量,身為張黨之首的張廷玉自然就成為乾隆的打擊對象。

雍正時期為了打擊滿洲貴族而倚重漢臣,分散滿洲貴族的權利。這讓張廷玉在雍正時期成了漢官榮寵的巔峰,成了26位配享太廟的大臣中唯一的漢臣,也為張廷玉乾隆時期被敲打埋下了種子。張廷玉與乾隆有師生情誼,輔政的功勞,所以在前期能得到禮遇。

雍正時期滿官與漢官不相上下是雍正想見的,乾隆時期滿官與漢官不相上下卻是乾隆不願看到的情形。因為這個時候滿漢兩黨的集結壯大,讓乾隆的集權受到了影響。乾隆最先打擊的是行事張揚的鄂爾泰,但鄂爾泰幸運的是乾隆還沒來得及整頓便進了太廟,餘下的張廷玉行事雖然內斂卻為漢官之首,自然便成了乾隆重新分配朝堂的出頭鳥了。

一世謹慎的張廷玉也想急流勇退得太平,但好巧不巧他挑錯了時候、挑錯了方法辭官。張廷玉在乾隆免其晨興赴朝這個看似體恤實則放其權的舉動後,危機感縷縷加重,便提出告老還鄉。第一次提榮歸故里時在國宴上面。這是一個好地方好時機。可是一生謹慎的張廷玉在乾隆以其享太廟之尊理應為朝廷鞠躬盡瘁時,竟以劉基老而退引為例,這引起了原本就想清理朋黨的乾隆極度不適,從而引發後面的敲打。

一番敲打後讓張廷玉危機感加重愈發的想告老還鄉,許是乾隆見其老邁卻還鄉心切動了惻隱之心,便同意張廷玉的第二次致仕請求。原本事情到這裡打止,也算的上圓滿。

張廷玉晚年引以為傲的死後無上哀榮卻是害了他的元兇之一。張廷玉因乾隆之前的敲打怕會失了死後太廟之榮,便進宮面見皇帝,讓乾隆保證他死後得享太廟的聖旨。這一求本就讓乾隆心生不滿,第二天又發現張廷玉沒有親自來謝恩。乾隆更為不滿。乾隆本來想下旨讓張廷玉自己來謝恩,可是旨意沒有到,張廷玉就自己前來。這讓乾隆更為忌憚,認為張廷玉勢力過大,軍機處中有人提前告知。

因為張廷玉在皇長子逝去不久這個皇上心情不好人人自危的時候再次提出了歸鄉的請求,這讓乾隆更為惱怒。成為壓倒張廷玉的最後一根稻草。張廷玉不僅被趕回老家,死後配享太廟的榮譽也被剝奪。這一年張廷玉78歲,退休回鄉時沒有人在“拄杖花前一笑迎”的熱鬧場面,但這並非最後的結局。

張廷玉離休後仍是乾隆手上的一步棋、一步清除朋黨的棋。乾隆著手清理張黨之時張廷玉的親家朱筌冒了出來。張廷玉因朱筌未守孝而任官被坐罪,立刻被乾隆追回了為官五十年三代皇帝的賞賜。

而牽扯在此案的張黨皆被乾隆打壓。乾隆打著追繳賞賜的名義,實際是想抄家。當時欽差大臣德保在查抄其家之時,將張府中所以帶筆墨的東西翻看了遍,卻未查到一世謹慎的張廷玉對皇家、對朝廷的半分評論。這也讓張家幸運的只有財務損失,未有人員傷亡。

此後在功名利祿雖皆失去,張廷玉也在家鄉過了五年頤養天年的生活,享年84歲。帶著失去太廟之榮的遺憾永遠離開。可乾隆為顯示皇恩浩蕩,帝王風度,又在張廷玉死後,恢復了配享太廟的待遇。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腦洞外星人


張廷玉被乾隆抄家,從理論上是一個『誤會』。

張廷玉於乾隆十五年致仕回籍之後,不出半年,出了一件禍事——他的親家(可能是晚輩姻親)四川學政朱荃因為別的案件得罪,牽涉到張廷玉。

乾隆帝對此事非常憤怒,憤怒的原因是朱荃本是曾靜、呂留良、嚴鴻達案件中人,因為年幼被釋放,後來改名應試得中一直做到高官,而張廷玉本身就是參與處理曾靜案件的大臣。乾隆帝認為如果雍正帝還在位,張廷玉絕不敢如此,所以張廷玉此舉不但是辜負父皇(雍正帝)深恩,也是藐視朕躬(乾隆帝自己)。

因此,乾隆帝派臣下前往安徽桐城(今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面詢(責問)張廷玉,與此同時,乾隆帝特別派出內務府大臣德保前去追繳所有之前恩賜給張廷玉的御筆、書籍和各項賞賜物品,哪裡想到德保一到桐城,直接就抄了張廷玉的家。

後來乾隆帝上諭中表示,這是德保弄錯了,將張廷玉家產發還,問題是,“弄錯”事情的德保並沒有承擔任何責任。

其實,當然不是弄錯。乾隆帝固然不是真的要抄張廷玉的家,也對其財產沒有興趣,但實際上是想借此機會檢查張廷玉是否保存了有關皇家秘密的文件(比如雍正帝繼位、乾隆帝身世等等)。

綜上所述,乾隆帝可以說沒有真的抄張廷玉的家,因為最終並沒有抄沒其家產,但是也可以說是抄了一遍,其目的主要是搜檢了張廷玉家的文件。


談古論金


這條題,不深入挖掘乾隆朝史料是無法準確回答的!張廷玉是《雍正王朝》劇中紅人,有較高知名度。在雍正朝,軍機處的設立和運作,操盤手就是張廷玉!可見雍正帝對他十分倚重!

張廷玉倒黴,與和珅、嚴嵩等人倒黴不一樣,張廷玉不是牽扯到什麼派系傾軋、朋黨內訌、皇帝懷恨的結果!跟這些因素沒有一點關係。

張廷玉曆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是雍正帝臨終前詔命輔政大臣之一。是雍正帝臨終指定“死後配享太廟的功臣”。乾隆帝怎敢不遵守他爹的遺詔?

事實上,乾隆帝對張廷玉一直不錯,儘管心裡不喜歡張廷玉行事風格,但還是能忍受,儘量滿足他的要求。直到後來張廷玉倒黴了,乾隆帝也沒整倒他,還是遵從先帝遺詔:允許張廷玉牌位進入太廟享受祭祀。這是清朝皇帝給予漢人最高榮譽了!

那麼,乾隆帝懲罰張廷玉、查抄張府(北京)家產,又是為何呢?

一個退休老臣,還值得乾隆帝去費勁整他嗎?

張廷玉有句名言:“老而戒得”。得就是得利,他標榜自己要“戒得利”,應該說貪汙受賄的事情與他無關,他還能犯什麼罪呢?還能激怒皇帝下旨抄家、下獄審訊?

這當然不是一般的事,是源於一樁天大的案子!

一,好女婿會撈錢

張廷玉倒黴,是被女婿朱荃連累的!

朱荃,浙江桐鄉人,做過京官,乾隆十二年七月任四川提督學政(四川省主管教育和考試最大的官)。

朱荃貪財,受賄,出售“生童名額九名”(應該是秀才名額九名),就是收錢後就讓這九個考生考中。

在擔任四川學政期間,朱荃設法撈錢,向下屬各縣職員兜售“課外讀物”,勒索教育職員的“飯銀”,被成都縣教諭楊端舉報。

四川監察御史儲麟趾率先彈劾朱荃的種種劣跡。

乾隆帝收到彈劾奏章,於乾隆十五年五月下旨給四川總督策楞:嚴加查辦。

如果張廷玉沒退休,估計朝中官員還有忌憚,不會賣力查辦。如今張廷玉已退休回鄉,無權無勇,皇帝嚴旨查辦,那還怕個啥,就將朱荃當做“死老虎”打了!

二,好女婿原是涉大案人員

這麼一查,還真查出一樁大案來:

朱荃不僅受賄賣名額,他還是浙江呂留良案的涉案人!

呂留良案,天字一號大案!清朝著名的文字獄!

看《雍正王朝》劇中有個湖南讀書人曾靜,他寫信給清朝西北將領嶽鍾琪,勸岳氏學習先祖岳飛抗金,反清!後來雍正帝還把曾靜抓緊皇宮裡,讓曾靜天天看著自己如何工作、生活,如何廢寢忘餐,日理萬機,操心操勞!曾靜被感動了!

這是小說、電視劇編的情節。歷史上確有曾靜其人,他十分推崇明末清初浙江反清文人呂留良寫作和印刷的書本,都是反清讀物。後來呂留良印製反清書本被鎮壓,大案驚天!呂留良族人被屠殺,沒死的全部流放黑龍江寧古塔為奴!呂留良很多學生也被牽扯入內,株連甚廣。

這個曾靜就是崇拜呂留良的反清文人。就因為他寫信策反嶽鍾琪,被岳氏舉報,引起雍正帝高度重視,從而順藤摸瓜偵破呂留良反清讀物大案!

而當年為呂留良案起草結案文本的朝廷大員,正是張廷玉!而朱荃的底細,最後查實:他是呂留良案的涉案人員!

朱荃在翰林院任職時,張廷玉分管翰林院,將朱荃評為“優秀”。

總之,張廷玉無論作為老領導、岳丈,他都負有不可推卸責任!

三,皇帝開恩

如果是一般官員,作為朱荃的親家,那是沒有活路了!

辦案官員對張廷玉調查、審訊一陣子,據實上奏。因為他是不知情,受親戚連累而已,所以乾隆帝不忍心懲治,就讓張廷玉回鄉養老。

等到張廷玉死後,乾隆帝還是遵照先帝遺旨,允許張廷玉牌位進入太廟供享。

注:關於朱荃受賄案,參見四川省《巴蜀文志》雜誌2002年第二期。

(筆者有一個月沒寫回答文章。收到很多讀者朋友的問候和關心!在此深表感謝!因為是娛樂和興趣使然,純屬義務勞動,所以有空會寫,沒空不寫。請讀者朋友理解。)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醫藥和腫瘤學科20年











大城公


歷清一代,乾隆對漢人精神傷害最大,與他爺爺康熙相比,他是從骨子裡鄙視漢人的。

乾隆把張廷玉往死裡整,其實就是為了把漢人士子們的脊樑骨徹底打斷。

康熙是真心謙虛學習漢文化的,並且學的非常成功,所以他能成就如此大的偉業。

康熙也是認真把漢人當朋友,當創業夥伴來相處的,所以死前特意叮囑:

——他的好朋友兼肱股之臣張廷玉,死後要享受最高的政治待遇。

康熙想籍此事,為後代子孫定下一個基本治國國策:與漢人中的能臣,共治天下。


但在孫子乾隆這裡,卻完全是另一種思路:

乾隆完全視漢臣如奴才,他對漢臣的稱呼只有一個字:爾。

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你小子”。

在電視劇裡,紀曉嵐好像和乾隆玩的很開心,但實際情況卻是,乾隆明明白白地對紀說:

——在我眼裡,你和那些娼妓一樣一樣的,都是哄我開心用的。

基於乾隆這樣的思路,所以他一定要整倒張廷玉。

張廷玉如果順利享受到清朝最高政治待遇,就意味著漢臣對滿清統治有其重要性。

乾隆絕對不能容忍這個。

但這事是康熙爺爺已經明確定下來的,乾隆對他爺爺的遺願,不敢有違。

於是他找到了一條迂迴曲折的路,即,張廷玉死後的政治待遇不變,但生前的日子,卻別想好過。


廟堂之事,向來不能以凡人常情度之。


風談天下


張延玉,字衡臣,是清朝時期的重臣,不過他卻是漢臣,在康熙時期,他官至刑部侍郎,雍正時期,官至禮部、戶部、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但是他在乾隆時期,卻受到乾隆皇帝的猜疑,張延玉在他八十四歲的時候去世,諡號文和,不過他還是得以配享太廟,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漢臣得以配享太廟之人。


那乾隆皇帝為什麼會對三朝老臣張延玉猜疑,最終讓張延玉盡繳頒賜諸物呢?

在雍正皇帝臨終之時以張延玉、鄂爾泰、允祿為顧命大臣,並且以後讓張延玉配享太廟。雍正皇帝駕崩後,乾隆繼位登基。後來乾隆皇帝每到出巡的時候,張延玉等人則留京總理事務。

後來乾隆皇帝封張延玉為總理事務大臣、三等伯爵,並且賜號勤宜。清朝本來兵沒有文臣封公、侯、伯的例子,可見張延玉開始的時候還是受到乾隆皇帝極大的信任和恩寵的。

但是之後因為張延玉年齡大了,又加上他應該非常固執和容易激動,因此他和乾隆之間開始有了矛盾。


在同為顧命大臣的鄂爾泰去世後,訥親接替他的位置。當時為了平衡朝中的勢力因素,就定下了“在內閣行走列名,訥親在前,但在吏部行走名列名,張延玉在前”。這種做法雖然平衡他們之間的勢力,但卻加劇了滿臣和漢臣之間的矛盾衝突。

因為滿臣和漢臣之間的不和,最終他們之間很難達成一致,導致他們明爭暗鬥。

後來張延玉多次因為年老希望退休養病,乾隆皇帝最終批准他原官致仕,但是張延玉見到乾隆皇帝時卻跟乾隆皇帝說,以前雍正皇帝臨終前,給了他配享太廟的厚恩,張延玉擔心自己死後不能有這麼高的厚恩,所以就希望乾隆皇帝給他和憑證。


乾隆皇帝當時聽了雖然很不高興,但還是給他寫了憑證,然而張延玉卻只是上奏摺謝恩和讓他的兒子進宮向乾隆謝恩,乾隆因為張延玉不親自謝恩又非常生氣。

之後乾隆皇帝削了張廷玉的伯爵。而後張延玉又請求還鄉,這次又讓乾隆很生氣,乾隆皇帝於是開個會議,免去張延玉配享太廟的權利。

但是之後張延玉又因為四川學政編修坐罪,就讓張延玉盡繳頒賜諸物,這也猶如抄家一般。

但是張延玉在他八十四歲時在家中去世,而乾隆帝還是遵從了雍正皇帝的遺命,讓張延玉得以配享太廟。


中孚鑑


這和封建政治體制有關。封建時代是家天下,天下是皇帝的,所以臣子很難做。不做為,不受重視。功勞大了,皇帝也有所忌憚。功高震主。

張廷玉作為三朝元老,必定有其過人之處。門生故吏遍及朝野。皇帝對這樣人,心裡多少有些不爽。再加上張廷玉是漢人。滿人肯定對他要打壓打壓。要不然,會覺得滿人政權受到威脅。乾隆抄家估計算是仁慈的了。

打呀漢臣的代表。能有效的滾固滿人政權。團結滿人內部人心。


勁風墨影


雍正末年至乾隆初年,清廷形成了以鄂爾泰為首的滿人集團和以張庭玉為首的漢人集團的黨爭,彼此之間相互清軋,相互詆譭,黨同伐異,勢同水火。乾隆帝為打擊消除兩黨之間的權利之爭,為鞏固皇權,所以對張庭玉採取打擊之勢。


那年花開YX月正圓


張廷玉有一婿系呂留良案內之人,而且在四川學政任上有枉法行為。乾隆十五年(1750年)幾乎籍沒張的全部財產,後從輕改為罰金,並責令盡繳任官50年來所得各項御賜物件。


博海藝術


個人覺得後期有點膨脹。倚老賣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