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學生又來打破老師頭——不信任才是教育最大的“殺手”!

導 語

官員肯定是腐敗分子,醫生肯定會收病人紅包,警察肯定欺壓百姓,教師肯定是“上課不講課後交錢補講”,街上有人幫你肯定是騙子……當你不信任別人時,你真誠地對待別人同樣被認為是“裝”,是“有所圖”。

當整個社會都互不信任,瀰漫著冷漠、充滿了戾氣時,還能指望校園是“桃花源”嗎?

01

最近,兩則新聞同時戳痛了我的心——

一則題為《老師狂扇女學生五耳光,打疼多少人不堪回首的青春》

另一則的標題是《雲南楚雄學生打破老師的頭,擊碎了多少教師的夢想》

從視頻截圖可以看到,男教師的頭流著血,俯著身子,面前的課桌上已經有四五滴鮮血,頭上的鮮血還在不斷地流出。現場,班中的學生沒有什麼動靜。這位男教師正在撥弄手機,似乎是在尋找某人的電話號碼後要打電話。

對老師扇學生耳光的新聞,好像評論的不多;對“學生打破老師的頭”,輿論則再一次掀起譴責的高潮。

如果我們將這段“老師掌摑女生”的視頻無限放大,認為所有或至少多數老師都是這樣的,顯然是不公平的,畢竟課堂上扇學生耳光的老師還是個別的;同樣,如果我們因為雲南這位老師“被學生打破頭”,而認為現在每一位老師都面臨生命危險,教育是無限高危的職業,也是片面的,畢竟校園出現類似惡性事件的概率不能算是常態。

李鎮西:學生又來打破老師頭——不信任才是教育最大的“殺手”!

其實,就新聞規範而言,關於“學生打破老師的頭”這段“視頻”有許多信息缺失——時間、地點(哪個學校?)、起因、經過等等細節都沒有。只有一個結果,就是老師的頭在滴血。更關鍵的是,雖然這條新聞在網上流傳時一直說是“視頻”,但不少評論文章所附的只是“視頻截圖”。

我反覆看了這張截圖,畫面上還真看不出他被學生所襲的信息。後來,終於看到視頻了,但只有39秒鐘,這個視頻和那截圖一樣,看不出任何學生打老師的痕跡。

這也是我遲遲沒有撰文評論的原因,我在等待——我希望“讓新聞飛一會兒”後,真相能夠浮出水面。

02

但真相依然沒有到來。

有人說,可能是這位老師在管教頑劣學生時,遭到學生暴力襲擊。這種推測雖然主觀,但空穴來風並非無因。

我想到去年湖南沅江三中的鮑老師居然被自己的學生所殺,那麼“學生打破老師的頭”,雖然“奇葩”,但在當今中國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

但畢竟這只是推測。所以,我特別希望雲南楚雄公安局介入此事,認真調查,並給公眾一個真相。如果真是學生打破了老師的頭,必須根據有關法規予以最嚴厲的處理。

同時,我還是堅持我原來那個觀點,儘管未成年人犯法會免於或減輕刑事處分,但其家長應該受到一定的追究——雖然不是法律追究,但可以是行政處理。不負責任的父母應該也必須為自己的家教不嚴釀成惡果而付出代價

當然,如果最後的調查結果顯示,所謂的“學生打破老師的頭”為假新聞,那我收回我上面的“希望”——說實話,我特別希望這是條假新聞,因為我不希望視頻截圖上那位男老師真的被學生打破了頭。

李鎮西:學生又來打破老師頭——不信任才是教育最大的“殺手”!

但是,就算這條新聞是假新聞,類似內容的真新聞卻並不少見。近年來,教師被學生所辱、所打、所殺的真新聞,也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每次類似事件發生後,人們的憤怒都如火山爆發:“師道不存”“尊嚴掃地”“教師已經失去了最起碼的做人的權利”“連生命都不保了,誰還敢當老師”……

作為教師,讀到這些宣洩,我很解氣,但我知道這沒有用——是的,再多的憤怒都沒用!孤立地看每一起師生關係的惡性事件,我們都可以譴責,可以悲憤,可以寒心;但過後呢?過不了多久,相似的悲劇再次發生,我們又重複譴責,重複悲憤,重複寒心……

“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麼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閒人以飯後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閒人作‘流言’的種子。至於此外的深的意義,我總覺得很寥寥……”此刻,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魯迅先生當年在《記念劉和珍君》中的句子。

03

無論是體罰學生,還是毆打教師,的確都是個別的極端事件,但這種“極端事件”的土壤是什麼?

正是教育過程越來越缺乏人情味以及師生之間越來越冷漠的現實,而這種“現實”恐怕就不是個別的存在了。如果師生關係不迴歸人性、人道和人情,上面所說的那種“極端事件”隨時都可能再次發生。

有人說,這都是社會不尊重教師的風氣所造成的。這話當然不錯,但沒說到關鍵。試問,“社會不尊重”的僅僅是教師嗎?醫生呢,警察呢,以及許多行業的勞動者,難道就被“社會”尊重了嗎?這個“社會”不是抽象的,不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嗎?說到底,人人都感到不被尊重,同時人人都不尊重他人——這就是我們所生存土壤。

因此,如果把視野擴大,從校園推及社會,我們就會發現,教育有問題,但不僅僅是教育的問題。離開了社會談教育,教育的問題永遠得不到根本性解決。

所以,從根本上說,產生師生關係“極端事件”更廣闊更深厚的土壤是社會。當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醫患之間、警民之間、幹群之間……都很冷漠而且互不信任時,不改變全體國民缺乏溫度的人際關係,單單期待校園師生關係的和諧,恐怕是一廂情願的天真

一個陌生男人走到一個8歲女孩的身邊,他說:“你媽媽有事讓我來接你。”女孩說:“好啊!密碼是什麼?”男人愕然,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原來,女孩的媽媽會跟她約定一個密碼,當媽媽有事不能來接她時,就會讓那個來接她的人說出密碼,女孩才可以跟他走。聰明的方法,值得推廣。

轉給各位當爹當媽的人——讓孩子更安全,壞人更無機可乘,有群都發一下,舉手之勞,功德無量!

這當然是防止孩子被騙的好辦法。雖然知道這種做法很無奈,畢竟拐騙兒童的事件經常發生,有了這些小技巧可能就會讓一些兒童獲得安全,但我看了後心裡很難受: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人人自危,處處設防,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互相提防?我們對任何陌生人都“有罪推定”,先假設為壞人。城市居民樓家家的陽臺都安裝防護鐵欄,把自己裝在鐵籠子裡,以防範外面世界的侵犯。我們潛意識裡,所有陌生人都是騙子、土匪、強盜!

04

不得不拿國外做比較。我在許多發達國家的服務窗口前,總是享受著工作人員親切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務;但在國內,在本來也應該有笑臉的窗口,卻處處都是一張張冷漠的面孔和不耐煩的語氣,只要能夠辦成事,我們就感恩戴德、謝天謝地了,哪敢奢望笑臉?

還是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無論是晨練,還是散步,迎面過來的老外,往往會給你一個微笑:“哈羅!”可在國內,哪怕是鄰居之間也互不相識,電梯相逢也互不搭理。如果你給陌生人一個微笑,別人怎麼看也覺得你不正常,或者“病得不輕”。

官員肯定是腐敗分子,醫生肯定會收病人紅包,警察肯定欺壓百姓,教師肯定是“上課不講課後交錢補講”,街上有人幫你肯定是騙子……當你不信任別人時,你真誠地對待別人同樣被認為是“裝”,是“有所圖”。

李鎮西:學生又來打破老師頭——不信任才是教育最大的“殺手”!

於是,不但互不相信,而且一觸即發。1984年我第一次去北京天安門廣場,還能走上人民英雄紀念碑最高的臺階,拍了一張仰望紀念碑向先烈致敬的照片。2012年我再去北京,想去人民英雄紀念碑看看,可警察根本不許我進入廣場,我非常理解非常配合地走開了,因為我知道我在警察眼中“有可能是壞人”或者說“萬一是壞人呢”,雖然並沒有任何依據。

如此社會風氣,哪怕國家的經濟、科技、軍事世界第一,國民個個開豪車住別墅,我們都毫無幸福感可言!

搞不懂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隨時都那麼警覺,那麼煩躁,那麼憤怒,那麼時時小心、處處提防,那麼“氣不打從一處來”,那麼“老子今天就豁出去了”?許多陌生人之間本來並不認識,彼此卻往往有著說不出原因且積蓄已久的仇恨,就差一個引燃的導火索了。不少普通老百姓生怕出事,同時又莫名地盼著別人出事——如果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隔三差五不“出點事”即“鬧出點動靜”,或者用一個比較規範的表述,叫“重大社會新聞”——大家就覺得生活無聊無趣。不是嗎?

05

當整個社會都互不信任,瀰漫著冷漠、充滿了戾氣時,還能指望校園是“桃花源”嗎?既然不是“桃花源”,師生之間時不時發生“暴力事件”——或教師體罰學生,或學生襲擊教師,不是很“正常”嗎?

在這裡,所謂“正常”,之所以加上引號,就說明其實是不正常。

我們都願意改變——不,不只是作為普通百姓的“我們”希望改變,還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更希望改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我不認為這是公文套話。

李鎮西:學生又來打破老師頭——不信任才是教育最大的“殺手”!

中央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涵通過定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準確地表達了出來,其中“民主”“和諧”“文明”指的正是政治制度的建設和社會風氣的改善,而這一目標“奮鬥”的結果,正是讓中國的每一位公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公正、信任、真誠、熱情、透明、單純……

但改造社會土壤絕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我特別不贊成把一切都推給“體制”,須知“有幾流的人民就有幾流的政府”。一個國家走向文明進步,一方面當然要靠制度建設——這非常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另一方面還要靠每一個國民的覺醒和做好自己。

從善待自己周圍的每一個人開始,從給別人送去舉手之勞的溫暖開始,從不對任何人毫無依據地“有罪推定”開始,從向迎面而來的陌生人點頭微笑開始……哪怕我們曾經被騙,也不因此而懷疑所有人;哪怕我們曾經遭受不公,也不把心裡的怨恨轉移給其他無辜的人。每一個人都儘量成為“太陽”,這個社會的陰影必然越來越少,“文明”“和諧”的陽光就必然會照進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

今天,我由兩則師生暴力事件的新聞——其中一則目前還暫時只是傳聞,想了這麼多,說了這麼多,別說我扯得太遠,不,社會的進步,國家的進步,乃至人類的進步,都是從我們每一個人開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