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將國號鑄在錢文上的政權真的很強大嗎

那些將國號鑄在錢文上的政權真的很強大嗎

中國歷史上,錢幣上的面文往往遵循既定的規律,有著推而廣之或是表達當權者思想的政治目的。簡而言之,大體可概括為記重貨幣(如:半兩、五銖),記值貨幣(如:大泉五十、直百五銖),記年號貨幣(如:孝建、崇寧通寶),當然也有少許是表達美好寓意的(如:豐貨、永通萬國),祈求國運昌隆的(如:太清豐樂、皇宋通寶)。

在這紛繁複雜的錢幣中,有一類頗為特殊,當權者直接將國號作為面文,以國名行用之。

如此高調的鑄行,想必是比較強盛的政權彰顯國威之作吧。

那些將國號鑄在錢文上的政權真的很強大嗎

大蜀通寶、大唐通寶、大宋元寶、大明通寶,乍一看也都是歷史上耳熟能詳的強大王朝,用國號鑄錢似乎也有著足夠的自信理由。

這個大蜀不姓劉

大蜀通寶

那些將國號鑄在錢文上的政權真的很強大嗎

大蜀、拜《三國演義》所賜,仁愛忠信的劉皇叔形象深入人心,劉備以仁慈厚愛,知人善任而得以大蜀鼎立三國,然而稍懂點歷史的人也知道,這個蜀國真實的國號應該是漢,不可能鑄造“大蜀”來自相矛盾。

那麼這個“大蜀”又是何人所鑄呢?答案是十國後蜀孟知祥。說到孟知祥,想必大多數人都很陌生,而他的兒子孟昶則稍有名氣,至於孟昶的夫人(花蕊費夫人),甚至傳作“斧聲燭影”的罪魁,可算作這個蜀國最著名的人物了。

此大唐非彼大唐 大唐通寶

那些將國號鑄在錢文上的政權真的很強大嗎

大唐、李淵李世民父子建立的,是一箇中國曆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四海臣服、萬邦來朝,至今仍為國人津津樂道,這樣一個盛世政權,鑄造“大唐通寶”當無可厚非。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鑄造大唐通寶的,卻是“小樓吹徹玉笙寒”的李璟,還有他的兒子,“問君能有幾多愁”的李煜。這對被柴榮打的滿地找牙,趙匡胤“臥榻之側不容酣睡”的父子,除了在制詞方面頗有造詣之外,一無是處。而這南唐二主的“大唐”,和李世民的大唐,實在是有著天壤之別。

那些將國號鑄在錢文上的政權真的很強大嗎

大宋時不久矣

◆◆大宋元寶

那些將國號鑄在錢文上的政權真的很強大嗎

一說到大宋,人們腦海裡總會浮現出清明上河圖中人文薈萃、經濟繁榮的盛世圖騰,那是文人最快樂的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人文關懷的朝代。

“大宋元寶”的時代,卻與我們想象的相去甚遠,此時的宋王朝偏居一隅,過著“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紙醉金迷,其時宋理宗不思進取,招致兵禍,朝內史彌遠、丁大全、賈似道竊弄威福,南宋小朝廷已然岌岌可危。其後不過十餘年,南宋即亡國。

國破山河在的嘆息

大明通寶

那些將國號鑄在錢文上的政權真的很強大嗎

“大明通寶”似乎比“大宋元寶”還要慘,鑄造“大明通寶”其時,崇禎已自縊於煤山,滿清入關並以風捲殘雲之勢大舉南下,逃亡的宗室魯王朱以海被舊明大臣張國維、張名振等於浙江紹興擁立監國,並與當年(1645)十二月鑄造“大明通寶”。這個魯監國長期流亡海上,又不被南明正統隆武、永曆政權所承認,成了沒地盤、沒身份、沒軍隊的“三無”流亡組織,最後只得依附於鄭成功,鬱鬱而終。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那些將國號鑄於錢文的政權都很強大嗎?

感知歷史,才能體會錢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