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钗黛优劣纠结吗?秦可卿告诉你:曹雪芹怎么看女人

从有红迷以来,钗黛孰美孰优便一直是一个热闹的话题。两大阵营各执一词,难分伯仲。相持不下之时,人们自然会想到要向创作出这两个经典人物的曹公笔下去挖“真相”、找立场。

还在为钗黛优劣纠结吗?秦可卿告诉你:曹雪芹怎么看女人

然而通篇读下来,作者对钗黛的态度一直不甚明确:偏爱宝钗的读者,往往会为作者将宝玉与黛玉的生死恋情放在至高至上的位置而愤愤不平,怪宝玉何以如此辜负贤德美艳的宝钗,使其凄凉以终;厚爱黛玉的读者,又常常不解何以作者笔触不惮揭黛玉生性之孤僻狭隘,反而在不经意间时时展现宝钗的涵养、学识、品貌,似反衬黛玉之不及。在一般读者眼中,钗黛是水火两极,若非东风压倒西风,便须西风压倒东风,试问作者到底更偏爱哪一个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从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秦可卿的角色安排中一窥究竟。

秦可卿与钗黛的关系一言以蔽之,曰“兼美”——“其鲜艳妩媚,有似宝钗;袅娜风流,又似黛玉”。警幻仙子将她许配给宝玉时是这样介绍她的:“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许配与汝。”这里“可卿”中的“卿”,即指宝玉。也就是说,兼具钗黛之美的这样一个神仙妹妹才是宝玉的可意之人。

还在为钗黛优劣纠结吗?秦可卿告诉你:曹雪芹怎么看女人

秦可卿在十二钗中虽然死得最早、戏份最少,但她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大背景、大来头。她来自孽海情天的太虚幻境,是情天情海幻化而成的情身。她是警幻仙子的妹妹,又是许配给宝玉的神仙姻缘,比同样来自仙界的绛珠草林妹妹还要地位尊贵、身份特殊。在现实世界中,作者又为她安排了一场空前绝后的隆重高贵的葬礼,这在书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殊荣。她的死前托梦,更是寄托了作者对她作为命运女神警幻仙子的助手、那种超乎凡人的预见力和现实中对贾府的洞察力的高度肯定。

然而也正是这个秦可卿,也是书中最淫荡的女人。她的“淫丧天香楼”的章节虽然已被作者出于怜惜而删去,但还是在许多处留下了痕迹。作者刻画过可卿死后贾珍的丑态,却对可卿本人这方面未置一词。焦大醉骂,那是焦大的道德观、是非观,在焦大眼里,秦可卿就是个“养小叔子”的“淫妇”,但在曹雪芹眼里笔下,秦可卿是一个兼具两种审美价值的独一无二的尤物。

还在为钗黛优劣纠结吗?秦可卿告诉你:曹雪芹怎么看女人

她既兼有现实世界中的价值取向,比如对人情世故洞若观火、拿捏到位、护佑周全的做人技巧,对家族命运、家族事物的长远眼光和治理手段,在等级森严礼数繁复的贾家,她“是极妥当的人”,“行事温柔和平”,是贾母眼里“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同时,她又兼有超越凡尘的价值观,她是宝玉情欲的启蒙者、引路人,她的卧室陈设告诉读者她是一个有着独立的内在世界、懂生活的女人,并且敢于婚外恋,和只知吃斋念佛的王夫人等不可同日而语,更不能与倚强逞势、热衷权钱的王熙凤相提并论。而这些,都是与当时贾府的大环境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的。

宝钗与黛玉,不仅仅是两种风格的美人,更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宝钗代表着现实世界的价值诉求,她世故,会做人,小惠识大体,她自觉地依附于她所从属的阶级、门第、身份地位。因而在现实的荣国府中她如鱼得水,口碑极好。而黛玉则体现了对现实秩序、现实价值认同的超越。她爱宝玉、要和宝玉在一起,是和宝玉的精神世界的相互认同和相知的快乐,并不是一味要做宝二奶奶。她的诗句,“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表达的是独立觉醒的自我意识,是在芸芸众生中的孤独感和寻求相同灵魂的渴望。所以她在荣国府里感受到的只能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曹雪芹对钗黛所代表的两种价值体系、两种审美标准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但他并不认为二者非此即彼、不共戴天。所以他借可卿这个人物寓意了二者兼美的审美理想,作者更在第四十二回让宝钗诚意好言劝黛玉不要看杂书,又在二人玩笑后让宝钗替黛玉笼头发,“黛玉果然转过身来,宝钗用手笼上去,宝玉在旁看着,只觉更好”;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让黛玉和宝钗抛开以往的成见倾诉肺腑。书中还有多处描写宝玉既深爱黛玉却也不薄宝钗,都是这种既矛盾又统一的价值观、审美观的体现。

还在为钗黛优劣纠结吗?秦可卿告诉你:曹雪芹怎么看女人

如此看来,作者和他的主人公宝玉一样,有着既相互矛盾又不可分离的二重价值取向。他已经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人格追求,崇尚个体的真心真爱真性情,却又自觉遵循着儒家传统的亲亲仁仁;他尊重儒家传统的道德评判,却又坚持超越时代道德范畴的审美标准。所以才有他为可卿讳而删掉的那些“不洁”的章节,但同时又给予可卿如许的厚爱与赞美;所以才有他肯定宝钗的贤德与品貌,但还是让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总之一句话,“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