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諸葛亮選出的幾個接班人,包括費禕、將宛、姜維?

玉皇大帝8828

要是一個一個說,這個回答就太長了。就做一個總的點評吧。

這些人的綜合能力沒有一個能比得過諸葛亮的。既沒有諸葛亮的能力,也沒有哪一個能像諸葛亮那樣可以影響庸才皇帝劉禪的。姜維想北伐,那是被各種掣肘。

諸葛亮死後,蜀國就再也沒有人能夠調動全局,蜀國已經沒了進攻的可能。只剩下自保了。蜀國的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之前寫過一篇:蜀國後期真是一團糟啊,從軍事、內政、外交三方面進行了闡述,供大家參考

蜀國(221年—263年)後期是從諸葛亮(181年-234年)去世開始的,這三十年的歷史,可謂是一團糟糕。軍事、內政、外交幾乎無一可取。風雨飄搖的能維持三十年已經是不容易了。

先說軍事

“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一話幾乎概括了蜀國後期無將可用的局面。也真是這樣,蜀國後期能拿得出手的將領只有姜維一人。如果只看《三國演義》的話,那諸葛亮死後,蜀國就是樓塌了,剩下的人物幾乎沒有一個能讓讀者記住的。《三國志》在馬謖傳中記載了蜀國的後期的兩位宿將(有名望的將軍)一個是魏延,一個是吳壹。魏延在內訌中以謀反罪被殺,吳壹更可憐,《三國志》中居然沒有傳,蜀國的名將,居然沒傳,可見這個將軍也只是蜀國內部的名將,完全入不了陳壽的法眼啊。

就連能拿得出手的姜維,也是不盡如人意。諸葛亮死後的初期,姜維不掌權。想有點個人建樹,沒人支持。費禕幾乎否決了姜維想興兵的所有建議,偶爾支持一下,給兵不超過萬人。費禕的理由很簡單,諸葛丞相都打不過人家,我們這些人就更不用想了。別瞎搗鼓了,安分一點,享受一下就行。

後來姜維有權力了,能夠出兵北伐了,還與大將張翼鬧不和(已經無人可用了,幹嘛不同心協力呀),可惜歷次出戰幾乎沒有什麼可取的戰績,最後還被鄧艾鑽了空子,蜀國滅亡。

其次是外交

外交是軍事的延伸,外交輔助於軍事。在三國時期尤其明顯。蜀國後期的外交,唯一可取的就是跟吳國的關係。雖然劉備因徵吳國而死,但是劉備的死,貌似對劉禪沒有任何的影響,劉禪從來也沒想過為自己的父皇報仇,跟吳國的關係還算和諧。可能是沒了北伐的雄心壯志,蜀國後期跟西羌的關係在下降,就連出身涼州的姜維都沒能改變這個局面。伐魏其實挺需要羌的支持的。至於跟西南的少數民族,那會不是重點,只要別鬧事,可以放任他們自娛自樂。

最後是內政

《三國志》在各位皇帝時期,都詳細記載了各種天象與自然災害,但是後主傳並沒有記載這些。陳壽在後主轉的最後解釋為蜀國的歷史資料太少,沒有蒐集到,或許還有一個原因四川本來就是天府之國,風調雨順的概率比較大。總之,從《三國志》來看,後主劉禪在這方面是幸福的。幸福的劉禪就特別像明朝後期的皇帝,自己啥正事都不愛幹,任用宦官黃皓。黃皓可不是什麼好人物,內外勾結,弄的蜀國後期內部是一片狼藉。我覺得,劉禪有點像萬曆皇帝。早年萬曆有張居正的耳提面命,張居正死了之後,萬曆從此開始不上朝,醉生夢死的感覺。劉禪也一樣吧,早年有諸葛亮這個工作狂在,諸葛亮不在了,以劉禪的秉性,才懶得搭理這些俗事呢。

哎,可憐的蜀國。


東東歷史

看完我的回答大約需要3-4分鐘,希望您覺得值得,謝謝。

謝官方邀。個個都說難免每個都說不清楚,單說一個,或許能讓大家有所收穫。我就聊聊諸葛離世之後的姜維吧。

第一,沒有好辦法,趕上好時候,卻沒有好運氣

在軍事作戰上,姜維沒有好辦法,只是沿用諸葛亮的各種套路。但是姜維趕上了好時候,這是諸葛亮所沒能碰到的,那就是曹魏集團的內亂,蜀漢將領諸葛誕引發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魏國內戰。

可惜姜維沒有能夠利用好這個時間差,留下一些開創性質的作為。隨著諸葛誕的兵敗身死,也就宣告了這一計劃的破產。

當然,我們不能太過苛責姜維,他從來沒有得到過諸葛亮級別的軍事支持,不僅兵力不足、兵源素質也無法與諸葛亮時代相比。而且司馬家族每次都及時滅火,沒有讓混亂程度擴大,也沒有讓內戰時間過長。

第二,在效果不佳的情況下盲目作戰,國力凋敝

姜維執行著諸葛亮的戰略,那就是不戰固守則必亡。可即便確定了仗一定要打,可是怎麼打?怎麼執行,姜維沒有好的計劃。幾次北伐都顯得比較盲目,舉他的最後一次北伐為例。


姜維的最後一次北伐,魏徵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姜維一度率軍孤身深入,鄧艾抓住姜維勞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後,魏軍發起反擊,蜀軍大敗,損失嚴重。

另一方面,在蜀漢的成都朝中,劉禪信任的太監黃皓和諸葛瞻(諸葛亮獨子)這一對政敵竟然聯合反對姜維,誓要罷免他的兵權。一生都沒獲得開府治事資格的姜維在朝中完全孤立。

姜維堅持北伐是正確的,必須以攻代守才能拱衛蜀漢,但是諸葛亮的以戰養戰,是用戰爭來掙錢,可是姜維的北伐是大量花錢,這對於本來就囊中羞澀的蜀漢政權來說,傷害太大。

第三,誘敵深入,防守反擊的釣魚戰術

事實證明,姜維雖然辦法不多,但也是有自己的軍事戰略的軍事家。姜維不堪困守的坐以待斃,執行了自己的“釣魚戰術”。這個戰術遠比諸葛亮的方法冒險,也比東進策略保險,具體來說,就是以逸待勞,放出信號,吸引曹魏兵力進入漢中,然後關門打狗,將曹魏主力群殲在漢中。

這個計劃很有意思,後世很多軍事教材都以姜維的“釣魚戰術”作為參照案例,可是姜維釣來的卻是一條大鯊魚,姜維將鯊魚引進漢中後,一時難以征服,而蜀漢失去了戰略要地漢中,姜維無可推卸的應當對此負責。

但是,蜀漢在桌上的籌碼已經很少了,與其再消耗下去,不如“梭哈”一搏,姜維的選擇也有他的道理。

第四,光炳史冊的光復大計

在皇帝和大臣都安於做亡國奴的情況下,姜維這位最後的漢將依然試圖上演驚天大逆轉。計劃雖然不幸失敗,畢竟拉鄧艾、鍾會兩位蜀漢終結者陪葬。

姜維也在亂軍中被斬殺,全家盡喪,自己也屍骨無存。

每每讀《三國志》的時候,非常感慨,在蜀漢的最後時刻,為其奉獻得最為徹底的竟然只有這位魏國來的降將,讀史至此,怎能不令人唏噓不已?



魚包歷史課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關於諸葛亮留下的費禕、蔣琬和姜維這三個接班人,一句話概括,絕對都是非常優秀合格的接班人。首先,在諸葛亮死後的四十多年裡,蜀漢的權力交接最為平穩,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衝突和流血,反觀東吳和曹魏,那是殺得一塌糊塗,權臣之間相互火併廝殺,權臣和皇帝之間也是相互猜忌而大打出手,地方叛亂也是此起彼伏,要不是曹魏家大業大,當場崩盤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所以這也正是蜀漢繼承人最了不起的地方。

其次,很多人詬病諸葛亮的這三位繼承人,不外乎是覺得他們好像沒做出什麼特別轟動的事情出來,給人感覺太平庸。但問題是,費禕和蔣琬執政期間,蜀漢對外沒有丟失一寸土地,對內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裕。至於姜維九伐中原,雖然無功而返,但人家始終能夠保證部隊安全去安全回來,還多次重創魏軍。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已經是非常牛逼的戰績,要知道蜀漢僅僅只佔據天下一州之地,而曹魏佔據天下九州,以一州之力挑戰九州合力,即便是兵仙韓信,都不能保證全勝,更何況,蜀漢還是以步兵來硬抗曹魏的鐵騎,這真的是很了不起。

大家總覺得司馬懿父子三人很牛逼,但問題是,以魏國這麼好的牌面,也沒見他們敢去攻打蜀漢,相反,人家蜀漢的牌面算是三個國家中墊底的,但人家卻屢屢侵犯魏國還全身而退。事實上,司馬懿父子三人之所以能笑到最後,不過是因為他們手上握著一副好牌,如果把他們放在蔣琬、費禕和姜維的位置上,撐死也就保持原樣而已!

所以說,諸葛亮留下的這三個繼承人,在當時三國同一批繼承人中,絕對是出類拔萃的。另外,大家評價一個人,千萬不要單單看他有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在我看來,能把最普通的事情做到極致,那就是最牛逼的。就如東吳的魯肅,和其他的幾個大都督相比,周瑜戰赤壁,呂蒙奪荊州,陸遜火燒夷陵,而他好像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大事,但誰又敢說魯肅不是周瑜合格的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