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噶爾地區輝煌一時的“霍加”政權是怎麼形成的?

喀什噶爾地區輝煌一時的“霍加”政權是怎麼形成的?

文/覃業程

“霍加”一詞,來自波斯語,也譯作“和卓”、“火者”、“和加”等,意為“顯貴”或“富有者”。在中亞和新疆,則專門用於指伊斯蘭教的“聖人後裔”,也就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後代,能被稱為“霍加”,在那個時代是極其顯耀的,所以就產生過許多真假難分、大大小小的“霍加”。

阿帕克霍加,本名依達也提拉,是17世紀中晚期伊斯蘭教依善宗白山派的開山鼻祖,曾以喀什噶爾為墓地,創建過第一個政教合一的“霍加”政權,在天山以南產生過重大影響。在此後200餘年的時期內,天山以南所發生的一次又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幾乎無一不和阿帕克霍加及其白山派有著密切聯繫。

喀什噶爾地區輝煌一時的“霍加”政權是怎麼形成的?

伊斯蘭教中的依善宗起源於伊朗的什葉派。最初比較崇尚簡潔的宗教儀式,可說是伊斯蘭教中帶有某種革新意味的流派。後來,依善信徒們開始與神秘主義掛上了鉤,很重視蘇菲派的經典與修持,於是也被稱作“蘇菲派”,主張剋制與禁慾,通過某種神意的啟示去認識真主;宗教儀式也開始狂熱起來,宣揚崇拜聖徒,並朝拜聖墓;他們的宗教活動場所多設在麻扎(阿拉伯語譯音,最初指“聖地”,後來也轉指“聖徒墓”)所在地。

依善派的宗教活動,主要興盛於中亞地區,各地的“霍加”們都建立了以自己為核心的依善教團,其道統採取世襲制,內部有較嚴格的組織系統和等級制度,依善首領霍加往往被神化為最接近真主的現世活“聖人”,一般信徒則被置於絕對服從的隸屬地位。

由於有了這樣的宗教基礎,依善的首領霍加就很容易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宗教影響,積極地介入地方世俗政權的各種政治活動,甚至侵奪或控制各地政權。他們的一般手段是,利用傳教機會接近世俗政權首領並吸引入教,進而達到控制和奪取政權的目的。

喀什噶爾地區輝煌一時的“霍加”政權是怎麼形成的?

大約在15世紀初,依善教自中亞傳入天山以南,到葉爾羌汗國第二代君主拉失德汗在位年代,已成為當時社會上一支強大的政治力量。他們對汗國政權的控制,甚至到了連官員的任命、汗位的繼承,也要得到他們的認可,其權勢確實到了炙手可熱的地步。

“阿帕克霍加”藉助噶爾丹力量上位稱雄

阿帕克霍加的家世很是複雜。據佚名作者所著的《大霍加傳》記載,其先祖一直可以追溯到伊斯蘭教始祖穆罕默德,為穆聖之女法蒂瑪(維吾爾穆斯林稱其為帕提曼)與阿里傳下來的直系後裔。阿帕克霍加的曾祖父叫買合杜木·艾扎木,長期在中亞撒馬爾罕一帶從事宗教活動,是一個極有名氣的伊斯蘭教依善宗的大學者,被號稱為“大賢”。

大賢去世後,長子和次子因宗教領導權爭得你死我活。大賢的曾孫依達也提拉以白旗、白帽為信徒標誌,創立了伊斯蘭教依善宗的“白山派”,與次子那宗的“黑山派”作鬥爭,結果死人無算,依達也提拉本人曾二次兵敗,倉皇逃往克什米爾。他前去西藏拉薩,向達賴五世求援。

達賴五世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得意門生噶爾丹。噶爾丹是當時天山以北呢起不久的蒙古部族準噶爾汗國的統治者,早年曾受學於達賴五世,被喇嘛黃教授予“博碩克圖汗”的榮譽封號;此時正在形噶爾盆地躊躇滿志,伺機而動,意欲一舉掃平天山以南。

喀什噶爾地區輝煌一時的“霍加”政權是怎麼形成的?

噶爾丹

依達也提拉千思萬謝,帶上達賴五世的親筆信,取道置海,會過河西走廊,定沙漠越天山,終於來到了準噶爾閤府伊犁,由見噶爾丹汗。這位汗見了宗師手跡,當然正中下懷,立即慨然允諾發兵相助。

為了借重這位伊斯蘭教在天山以南的首領,噶爾丹汗時就封依達也提拉為“阿巴克霍加”,大意為“聖人後裔首領”;可依達也提拉不知是誤聽還是有意,競將榮語“阿巴克”(首領)換成了波斯語的“阿帕克”(宇宙)。他本來就有“霍加”的頭銜,於是此後就自稱“阿帕克霍加”(最偉大的聖人後裔)了。

1678年,以阿帕克霍加為前導,噶爾丹徵集的蒙古大軍長驅宜入,兵臨喀什噶爾。葉爾羌汗國依司馬義勒汗的長子、喀什噶爾總督巴巴克。蘇力坦出城迎戰,當場戰死。隨後這文大軍又直逼葉爾羌城;該城守將艾瓦孜伯克又不敵戰死。依司馬義勒汗成了亡國之君,與其眷屬親信全數被俘,被蒙古軍隊押往伊犁看管。建立 164年之久的葉爾羌汗因至此終結。

喀什噶爾地區輝煌一時的“霍加”政權是怎麼形成的?

依靠蒙古部族的力量,阿帕克霍加終於如願以償,當上了準噶爾汗國卵翼之下的傀儡王。他以喀什噶爾為首府,在原葉爾羌汗國的基礎上,建立了天山以南第一個合伊斯蘭教依善派與世俗政權為一體的“霍加政權”。不過,此時的阿帕克霍加也只是準噶爾汗國統治南疆的一個代理人,每年要按期向噶爾丹汗進貢10萬騰格(一騰格合白銀一兩)的貢金,日子也未必好過。

阿帕克霍加登臺伊始,就實行恐惋統治。他下令燒燬除《古蘭經》和《聖訓》以劉的所有書籍,喀什噶爾與葉爾羌等地歷經上千年遺存的大批文化古籍全部付之一炬。“焚書”之後又“坑儒”。在他的指令下,放逐和絞死了許多知名學者、作家和翻譯家。至於被迫害致死的黑山派信徒,則更是多得不可勝數。為了強制統一輿論和思想,又宣佈依善為國教。白山派為正宗。種種強橫暴虐的措施,使廣大百姓無不噤若寒蟬。

儘管實行了以上種種措施,但曾經藉助異教的叛逆事實,總使阿帕克霍加的心頭蒙上一層沉重的陰影。據《大霍加傳》記載,他曾經對自己的兒子說:“我在真主御前問心有愧,現在歸我所有的這些城池,是靠異教徒的支持得來的。這已成過去。……這是我的第一件問心有愧之事。”

在阿帕克霍加統治期間,他還以擅使“巫術招神”而著稱,把白山派信徒對他的個人崇拜和迷信推向狂熱的地步,並強制黑山派信徒加入白山派。為了按期如數向噶爾丹交納貢金,同時也順便滿足自己的過度揮霍,他巧立名目強取豪奪,以各種苛捐雜稅向百姓橫徵暴斂。

1695年,忍無可忍的民眾、特別是葉爾羌黑山派信徒們,又發起暴動,阿帕克霍加驚恐萬狀一病而亡(也有說讓暴動群眾殺死)。他死後,就埋葬在他父親玉素甫霍加的墳旁。這個地方在今喀什市區東5公里處,原地名叫“亞格杜”,自阿帕克霍加葬在此處之後,地名隨之改稱“艾孜熱特”,這是阿帕克霍加早年的名號。

喀什噶爾地區輝煌一時的“霍加”政權是怎麼形成的?

乾隆

大小霍加之亂

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清政府發兵征討背叛清朝分裂割據的準噶爾汗國,在今北疆昭蘇格登山擊潰準噶爾汗國主力。

清軍即將收復天山以南之際,準噶爾汗國的殘餘勢力及其在南疆的地方割據政權打算孤注一擲,作最後的抵抗。

於是,清軍在伊犁找到當年喀分噶爾白山派首領阿帕克霍加的重孫、艾合買提汗的兩個兒于波羅尼都與霍集佔。

波羅尼都與霍集佔兩兄弟按其家族傳統都自稱“霍加”(即所謂的“聖人後裔”),歷史上則稱兄弟兩人為“大小霍加”(史料中譯作大小和卓或“大小和卓木”);清軍調拔400清軍與1000蒙軍為護衛,由“大霍加”波羅尼都率領進軍南疆。

從1755年夏末到當年年底,以強大的清軍為後盾,波羅尼都率領的軍隊相繼攻克了烏什、阿克蘇,喀什噶爾,葉爾羌與和田等塔里木盆地西南緣的所有地方,使清朝順利收復天山南北。但是,1756年北疆準噶爾汗國殘餘勢力發動叛亂。被清軍留在伊犁的霍集佔趁機脫身逃回喀什噶爾。

見了兄長波羅尼都後,霍集佔竭力鼓動擁兵反清,自霸一方;1757年4月,大小霍加在庫車截殺了清朝特使副都統阿敏道;發動了新疆歷史上著名的“大小霍加之亂”,並公然宣佈在喀什噶爾建立名為“巴圖爾汗國”的偽政權以對抗清朝。

1758年5月,清朝開始了平定大小霍加之亂的戰役;靖逆將軍雅爾哈善率兵萬餘自吐魯番進攻已到庫車的大小霍加,結果戰事不利;雅爾哈善以殆誤軍機罪被朗廷問斬。庫車戰役後;波羅尼都退守喀什噶爾,霍集佔退據葉爾羌,憑藉人力與地理優勢欲與清軍打持久戰。

1758年10月,清朝以定邊將軍兆惠為天山南部平亂總指揮;兆惠屯兵阿克蘇後,首先招降了和田叛軍,之後他不待清軍主力集結完華,就取道巴楚直攻葉爾羌。

兆惠的4000清軍在霍集佔幾萬部隊的防守下首先失利,被迫屯兵在葉爾羌河右岸的黑水營中,全線轉入防禦。幾天之後,千餘清軍渡河南下,至英棋盤山奪取糧草;遭到霍集佔數借兵力的突襲,清軍總兵高天喜戰死,百餘將士陣亡,兆惠連換數匹戰馬都中彈倒斃。

此後5天內,霍集佔晝夜用炮火猛攻清軍黑水營,並沿清軍營壘將其鐵壁合圍清軍轉而處於極端劣勢,被圍困達3個月之久,以致清軍不得不掘地窖取用民間存糧;伐大樹刨取敵方射入的鉛彈,才勉強抵擋敵人。

1758年的冬季,以納木扎爾與三格為首的增援清軍遭叛軍伏擊而全軍覆沒。1759年元月,清將富德冒雪領兵增援葉爾羌,1個月後又被困在距葉爾羌東北300餘里的地方不得前進。第三支援軍在富德被困的4天后從巴里坤趕到,3支兵馬合力突圍退回阿克蘇。

喀什噶爾地區輝煌一時的“霍加”政權是怎麼形成的?

1759年5月,清軍集結精兵3萬於阿克蘇一帶,然後由富德領兵1.5萬,橫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先抵和田,再轉北攻葉爾羌霍集佔部;而兆惠則領兵1.5萬由烏什直驅喀什噶爾圍剿波羅尼都。

這次兵分兩路的戰役使大小霍加無力抵擋,棄城而逃。清軍於盛夏攻克了喀什噶爾與葉爾羌。之後,清軍的追剿部隊在巴達克山區追上了大小霍加,一場激戰後,全殲叛軍並擒殺了大小霍加。長達1年4個月的“大小霍加之亂”終於徹底平息。從這一年開始,天山南北就完全統一於清朝的行政管轄之下。

喀什噶爾地區輝煌一時的“霍加”政權是怎麼形成的?

喀什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