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承德避暑山莊,一部清朝興衰榮辱史

避暑山莊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產物,也將必然隨著封建大帝國的衰落而走到盡頭,綜觀清朝歷史,避暑山莊從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清王朝的盛衰。

承德避暑山莊,一部清朝興衰榮辱史

避暑山莊又名熱河行宮或承德離宮,它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時約九十年建成,是清帝消夏避暑、宴饗娛樂、處理朝政的夏都,是北京紫禁城之外的第二個政治中心,佔地約564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避暑山莊始建於康熙朝,興盛於乾隆朝,衰敗於慈禧,慘淡於軍閥,恥於日本,歷盡滄桑,避暑山莊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特殊的政治舞臺,一部避暑山莊史就是一部特殊的清史稿,在避暑山莊的曲折歷程中或隱或顯地映射著清王朝的盛衰。

承德避暑山莊,一部清朝興衰榮辱史

避暑山莊興建的歷史背景

公元1661年,年僅八歲的愛新覺羅·玄燁繼位,是為康熙皇帝。此時的邊疆局勢日益緊張,國內形勢也動盪不安,先後發生了“三藩叛亂”、中俄戰爭、察哈爾蒙古親王布爾尼叛亂、準噶爾蒙古噶爾丹叛亂等一系列戰事,而令康熙更深感不安的是,曾經驍勇善戰的八旗兵勇在上述戰爭中的表現平平,甚至滋生厭戰、畏戰情緒,清軍有的在戰鬥中臨陣脫逃,有的自做傷殘,甚至一人生病,數十人以護送為名藉機返回京城,致使軍隊戰鬥力大大下降。至此,康熙皇帝認為必須加強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皇帝親自率滿蒙八旗北上巡視,以喀喇沁、敖漢、翁牛特旗等蒙古王公敬獻牧場的名義設置了以習武綏遠為目的的木蘭圍場。圍場建立後,習武木蘭既成定製,並被奉為家法。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命令以一萬二千人的規模分三班口外行圍,隨行的不但有皇室成員、各部官員,而且蒙古上層人物也都聚集會場。行圍期滿後,清政府和蒙古王公還要舉行盛大的慶功和告別宴會,宴會後清帝再“賞宴”蒙古王公,一年一度的“木蘭秋獮”至此禮成。可見木蘭行圍不僅是清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也是清廷籠絡蒙古貴族,籌劃北方邊事的一項重要措施。

由於“秋獮”規模盛大,時間達二十多天,需要大批物資,而且圍場離京師很遠,長達八百里的路程和狩獵往返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中途需要休息,朝中主要奏摺又必須飛馳遞送、及時處理,為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在古北口至圍場之間修建一系列行宮,自康熙四十年(1701年)開始,沿北京至圍場的秋獮路線先後修建了二十幾座行宮,經過比較,由於熱河行宮處於北京與木蘭圍場的中間地帶,地勢良好,氣候宜人,風景優美,又直達清王朝的發祥地——北方,是清皇帝家鄉的門戶,還可俯視關內,外控蒙古各部,於是將這裡作為眾行宮之中樞,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大規模修建。

承德避暑山莊,一部清朝興衰榮辱史

興盛時期的避暑山莊與清王朝

避暑山莊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修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竣工,歷時89年,先後修建了“康乾七十二景”及殿、閣、樓、臺、亭、榭、寺、觀、庵、廟等建築數十處。從康熙第一次駐蹕避暑山莊(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至其歲歿,康熙帝共在避暑山莊活動14年,主要是組織木蘭秋獮。雍正在位13年,因忙於宮廷內部安定及南方戰事,未曾到過避暑山莊,但他臨終時則叮囑後世子孫遵從祖制堅持秋獮。乾隆時期大清朝內國泰民安、人心所向,呈現出一派“康乾盛世”的繁榮景象。此時的清帝國版圖面積達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人口達到三億,全國墾田790多萬公頃,國庫收入每年達到白銀4000萬兩,且庫存白銀經常達到七八千萬兩。乾隆開始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避暑山莊進行擴建、改建。僅從檔案中查到的部分資料即足以令人咂舌:乾隆十九年(1754年),全部用楠木改建澹泊敬誠殿時,用工就達十九萬之多,耗銀七萬二千兩;乾隆二十六年,“熱河珠源寺內依照北京萬壽山寶雲閣銅殿式樣,建造銅殿一座”,用銅四十一萬餘斤,工料銀六萬五千餘兩;乾隆三十六年,修永佑寺舍利塔,用銀二十萬九千餘兩……避暑山莊隨著清王朝的鼎盛到達了其最輝煌的頂峰。

乾隆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十三年繼位,嘉慶元年(1796年)傳位顒琰,活了88歲,當了60年皇帝。據《熱河志》記載,乾隆8歲第一次來承德,一生與避暑山莊有著80個年頭的緣分。執政後共來山莊53次,一般是5月來,9月回京,往返大約5個月這樣算來,乾隆掌權的60餘年中,竟有22年在承德度過。乾隆帝曾以避暑山莊為舞臺演出了一幕幕有聲有色、對大清王朝一統江山有重大影響的歷史話劇。

承德避暑山莊,一部清朝興衰榮辱史

清代,厄魯特蒙古分為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部。1745年(乾隆十年),準噶爾部首領死後,諸子爭奪統治厄魯特四部的汗權,互相廝殺,1753年(乾隆十八年)夏,達瓦齊奪取了政權後,對在其奪權過程中持觀望態度的杜爾伯特部進行報復,迫使杜爾伯特部面臨滅族威脅,杜爾伯特臺吉策凌、策凌烏巴什、策凌孟克等集族謀曰:“依準噶爾非計也,不如依天朝為永聚計。”毅然率領屬下三千戶一萬多人於10月20日離開了長期遊牧的厄爾齊斯河,前往內地烏里雅蘇臺。乾隆皇帝對三策凌部眾十分重視,立即接濟牛500頭、羊21000只、糧食4000餘石,幫助他們度過嚴冬,並決定在避暑山莊接見三策凌。1754年(乾隆十九年)5月,乾隆皇帝首先在避暑山莊的澹泊敬誠殿召見三策凌,後相繼宴請了八次,內蒙古、青海、喀爾喀諸部王公陪同飲宴,並連續四天放焰火、演雜技,山莊之內樂聲陣陣、熱鬧非凡。此後,西北各族上層人物對清政府的向心力大為加強,紛紛奔赴避暑山莊朝見乾隆皇帝。

遊牧在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部因不忍沙俄的控制與奴役,於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1月5日,在首領渥巴錫的帶領經過長途跋涉,顛沛流離,最終克服了重重困難,迴歸祖國。

乾隆三十六年九月初八,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接見渥巴錫,封渥巴錫為卓哩克圖汗(意為英武、勇敢的汗),之後多次賜宴款待渥巴錫,並在萬樹園舉行燈宴,觀火戲等娛樂活動。其時,普陀宗乘之廟落成,乾隆親往上香,渥巴賜陪同瞻禮,並與喀爾喀、內蒙、青海、新疆等地少數民族上層人士一起,舉行盛大的法會以示慶祝。乾隆皇帝特意撰寫了《土爾特全部歸順記》《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兩通碑文立於普陀宗乘之廟碑亭之中,以彰揚渥巴錫及其部眾的抗暴愛國的民族精神。土爾扈特部迴歸祖國是康乾盛世歷史上一個重大篇章,更在中華民族團結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

承德避暑山莊,一部清朝興衰榮辱史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七十大壽慶典時,乾隆皇帝在此殿接見了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班禪先獻吉祥、哈達,跪請聖安,乾隆離座親手扶起,並操藏語問佛安:“長途跋涉,必感辛苦。”班禪答:“遠叼聖恩,一路平安。”之後乾隆同班禪攜手同登寶座,共同接受蒙古王公、各扈從大臣及外國使節的祝賀。乾隆皇帝依照“敬一人而千人悅”的指導思想,給予六世班禪最高禮遇,在蒙藏地區引起轟動,加強了清政府對蒙藏地區的統治,密切了中央與西藏地方政權的關係,推進和鞏固了清王朝的統一大業,同時推進了藏傳佛教的廣泛傳播,是中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史上流光溢彩的一章。

乾隆朝的對外關係,仍奉行前朝的閉關政策,而此時的世界格局已經發生了驚人的變化,18世紀後期,英國進入產業革命,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生產力突飛猛進。為了向中國開闢原料產地和擴大貿易市場,並窺視中國國情,英國以給乾隆祝壽為名向中國派出使團。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十,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萬樹園接見了英國使團,馬噶爾尼提出派英使常駐北京、在北京設立洋行、在寧波及天津諸港通商等六項要求,最終被乾隆皇帝斷然拒絕並限期回國。在此次中英雙方的交涉過程中,乾隆皇帝維護了王朝國威和民族尊嚴,但是英方蒐集到了大量清王朝的軍政資料,為日後的侵華戰爭準備了條件。

此外,每逢乾隆及太后壽辰,各少數民族首領、各省首要官員及朝鮮、東南亞各國使節前來避暑山莊祝壽,乾隆每次出塞,內政外交一整套辦事機構及皇室眷屬、文人墨客、鉅富商賈隨秋獮大軍一起湧入承德。可以說,這一時期的避暑山莊內,幾乎是夜夜笙歌,至高無上的皇帝沉浸在“十全武功”的喜悅之中。但就在這一時期,國內醞釀的農民起義和西方帝國主義的不斷崛起已經給看似晴朗的清王朝天空帶來了不祥的烏雲。

承德避暑山莊,一部清朝興衰榮辱史

暮色中的避暑山莊和清王朝

乾隆之後,嘉慶皇帝遵照祖宗家法,北巡狩獵11次,每次行圍前後都駐蹕避暑山莊,召見各族王公大臣,但與其祖、父相比,已經少了些許輝煌的意味。這時的清王朝發生了幾件大事,一件可以算得上是好事,就是嘉慶帝辦了和珅,查抄了和珅的家產,吃了個“八成飽”,給原本空虛無物的國庫存進了一些金銀。另外幾件事可以說給嘉慶皇帝打擊不小,分別是白蓮教大起義、陳德行刺、紫禁城之變和天理教起義,到了嘉慶十九年(1814年)才將這些起義烽火鎮壓下去,但此時的清王朝再也經受不住任何打擊了。因此,嘉慶成了清王朝由“盛世”到衰落的轉折點。

時隔馬戈爾尼訪華僅48年之久,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便用鴉片轟開了中國的大門迫使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等中國歷史上第一批不平等的條約,使中國開始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進程。

承德避暑山莊,一部清朝興衰榮辱史

道光皇帝繼嘉慶之位時已四十來歲,沒有什麼才能,只知艱苦樸素,穿的褲子還打過補丁,這對一國元首來說可不是什麼佳話。朝中大臣競相摹仿,穿了破舊衣服上朝,一眼看去,這個朝廷已經沒有多少氣數了。父親死在避暑山莊,畏怯的道光也就不願意去那裡了,讓它空關了幾十年,他有時想想也該像祖宗一樣去打一次獵,打聽能不能不經過避暑山莊就可以到“木蘭圍場”,回答說沒有別的道路,他也就不去打獵了。像他這麼個可憐巴巴的皇帝,似乎本來就與山莊和打獵沒有緣分的,鴉片戰爭已經爆發,他憂愁的目光只能一直注視著南方。他去不了山莊,卻又不能棄之不管,只能下令修繕一下,儘儘孝道了。

清代避暑山莊的謝幕演出

1860年(咸豐十年),英法兩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皇帝以“木蘭秋獮”為名,逃至避暑山莊,隨後在煙波致爽殿的西暖閣批准了喪權辱國的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使中國喪失了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步步地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1861年(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豐病死在煙波致爽殿,之後,慈禧以避暑山莊為舞臺,策劃了“辛酉政變”,開始“垂簾聽政”,十月,下達諭旨,“諭內閣:熱河避暑山莊停止巡幸已四十餘年,所有殿亭各工,日久未修,多就傾。上年我皇考大行皇帝舉行秋獮,駐蹕山莊,不得已於各處緊要工程稍加葺治。現在梓宮已恭奉回京,朕奉兩宮皇太后亦已旋蹕,所有熱河一切工程,著即停止。”避暑山莊停止維修後,已失去原有的各種功能,逐步荒蕪。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將宮廷寶物洗劫一空,待慈禧從西安返回北京後,下令將避暑山莊的大部分珍品運往北京,以充填北京的宮廷寶物……自此避暑山莊再無人問津。

承德避暑山莊,一部清朝興衰榮辱史

避暑山莊是清代帝王為了北巡塞外、習武木蘭、撫蒙古而修建的一座塞外行宮。康熙、乾隆皇帝以避暑山莊為舞臺,取得了懷柔政策的成功,開創了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嶄新局面,“康乾盛世”作為封建帝王的業績載入青史。但是,懷柔政策不能從根本上維持長久的封建統治,清王朝最終在1911年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宣告滅亡。避暑山莊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產物,也將必然隨著封建大帝國的衰落而走到盡頭,綜觀清朝歷史,避暑山莊從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清王朝的盛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