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怎麼亡的?

詩詞尚品

關於清朝滅亡的原因,一直流行著很多說法。

最主流的說法是,清朝亡於革命黨。這倒沒錯,因為畢竟是武昌起義打響了推翻清朝的第一槍嘛。

類似的說法是,清朝亡於袁世凱。這也沒錯,畢竟是袁世凱逼迫隆裕太后,讓她同意溥儀退位的嘛。

還有一種說法是,清朝亡於慈禧。這更沒錯了,因為晚清數十年,一直站在舞臺中央執掌大權的,就是慈禧。清朝滅亡,她當然難逃干係。

更有一種說法,把原因找到了遙遠的乾隆皇帝身上。認為當時洋人想和清朝發展友好關係,還派來使者覲見乾隆,可乾隆以天朝上國自居,錯過了與洋人交好以及向洋人學習的機會,從而為子孫後代埋下了隱患。

以上說法,都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又都沒有說到根子上。

關於清朝之亡,晚清重臣徐世昌說得好:清朝並不是亡於革命黨,而是亡在了一班小王爺們身上。

我覺得,徐世昌說到了根子上。

這班小王爺們指得是誰呢?是以攝政王載灃為首的一班皇室近親。他們全都二十郎當歲,既無歷練,又無天賦,卻突然站到了舞臺的中央,當起了清朝這輛破車的司機。

他們別的本事沒有,但很知道攬權。於是,其他人都靠邊站,清朝的大權都落到了這幾個小王爺手中。他們一人把持一個部門,呼風喚雨。

包括袁世凱這樣的重臣,也是說罷免就罷免,更遑論其他人了。

所以,當時有句流傳甚廣的話:近支排宗室,宗室排滿,滿排漢。

清朝能夠統治中原三百年,就是因為他們懂得與漢人分享權力,讓漢人做巡撫,做總督,做軍機大臣。可是載灃這些小王爺們,摳門得很。他們把權力全部握在了自己手裡,不但不與漢人分享,連普通的滿族宗室都受到排擠。

更關鍵的是,他們根本沒有能力駕馭手中的權力。

於是,革命黨便造反了,袁世凱便反戈了,清朝便滅亡了。


趣談秘史

大清亡於新政也!大清急於搞近代化,結果讓自己亡了,這也許聽起來很矛盾,可事實就是如此。大搞新政之後,地方勢力增強,中央對地方把控能力下降。搞憲政改革啥的,結果地方士紳通過諮議局等議事機構把持了地方政務,清廷派駐的地方大員控制力下降,慢慢的不識字的也對憲政這些新鮮的洋玩意有所瞭解,知道除了皇上還有國家,還有民主啥的。

更要命的是廢了科舉之後,清廷仰仗的基層力量。士紳士子階層沒了上升通道,就開始對大清國離心離德了,然後為了加強國防,用大筆銀子操練新軍,搞鐵路建設,但是財政又吃緊,然後就到了1911年,大清就完了。

在晚清的新政中,實際的利益群體是地方士紳和漢人軍頭等,他們辦教育、搞實業、練新軍,一切都搞得風生水起,但是清廷只是出了個政策,出錢並不多,畢竟清廷手裡也沒錢,那漸漸地,新政有了起色,士紳和軍頭們也搞出了不少成果,但中央政府總要來收點好處彌補虧空,這樣讓地方來看,你中央政府空手套白狼割韭菜不厚道,你這清政府好像有點多餘了,不要也罷。

而1911年真正送大清國上路的,不就是各省諮議局的立憲派士紳群體和北洋新軍麼,他們的代表人物就是張謇和袁世凱,他們早就不想要大清國了,辛亥革命只是個引子,根子裡是掌控地方大權的既得利益者們已經在尋思著拋棄大清國了。

在大清國的後期,朝廷實際可仰仗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關稅,地方的錢已經很難收的上來,由於一系列新政的實施,清廷實際已經失去了對主要省份的財權、軍權、政權,清廷派駐地方的官員權威性下降,甚至沒什麼權力,這個情況一直延續到民國,像電影《讓子彈飛》裡,上面派下來的縣令要麼和地方士紳同流合汙,要麼就被架空,毫無辦法。這也是民國幾十年,一直四分五裂的根源性因素。


雲中史記

這個問題其實挺複雜的。

清朝自1644年入主中原,直至1912年末帝溥儀退位,享國268年,如算上太祖太宗二位,清朝共歷12帝。



如果我們按照教科書式的回答,肯定就是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朽無能,人民百姓生活困苦,內憂外患,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等等。

其實真實情況也大致如此,無論是兩次鴉片戰爭,還是太平天國起義,中日甲午戰爭,其實都給已經日薄西山的清政府敲響了喪鐘。

清朝末年,政府無能腐朽,頑固封建,備受列強欺凌,真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屈辱歷史,可以說種種跡象已經達到了變天的條件。



但是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清朝的滅亡與其說那麼多原因,倒不如說順應了時代的大勢,什麼時代該做什麼樣的事,什麼時代該有何等的模樣,一切早有定數。

自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進行工業革命,到了100年後的清末時期,我們已經與西方有了太大太大的差距,無論制度還是生產力等各方面,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巨大差距已經顯露無疑。

而在人類技術進步到足以遍佈全球的時候,西方列強開始了強取豪奪的時代,而中國無疑是當時的受害者,我們的落後不在於某個人,某個朝代,真正在於2000多年而從未有質的飛躍的陳舊制度,所以當時被各種吊打。

而當西方列強以征服者的態度踏上這片古老土地時,舊制度不亡,那就得亡國滅種,所以有識之士們也想過變革,但是還是萬惡的封建制度讓他們的志向與理想付諸東流。

但民智,民族主義,愛國,救國主義覺醒,歷史潮流前進的腳步已經浩浩蕩蕩無可阻擋,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清朝的滅亡也就順理成章了。


李李李哪託



慈禧太后是清王朝乃至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她獨斷朝綱,倒行逆施,閒關自守,死氣沉沉,發展遲緩。在其“垂簾聽政”的50年間,列強跟上時代的進步,科技發展,經濟繁榮,政治改良,軍事強大。中國卻朝相反的方向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終至將億兆生靈沒覆於水深火熱之中。中俄間大片領土的丟失,鴉片戰爭,甲烏戰爭,八國聯軍的入侵等等;每一次戰敗,伴隨著無數喪權辱國的強盜條款,中華民族的生存之喉行將扼息。這都是弱肉強食的必然結果,也是近代中國百年屈辱的肇始之因。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滾動,一個個朝代遵循著歷史發展的規律,從建立初期的繁榮強大,逐漸走向衰落滅亡。對於我們今人來說,探循它們的歷史軌跡,品談它們的功過得失,既能增長學識,又能愉悅心境,還能明辨善惡,從中受益匪淺。


文字釀的酒最香

從貨幣角度看,白銀外流,清政府沒錢,人民生活困難

從戰爭角度,甲午中日戰爭把本已開始改革西化的成果摧毀

從政府統治

從太平天國

好多原因的促成吧,應該是個多維角度,甚至與盛極必衰有關係


土秀才生物肥

“洋務運動“是一次經濟改革,可以說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取得了部分成功。經濟改革相呼應的是政治改革,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們為了顧及自身的利益,鼠目寸光,一次次錯失政治改革的時機,最後只能走向滅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