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媛媛编辑:感恩出版,致敬作者

宋媛媛编辑:感恩出版,致敬作者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2014年初夏,也是长安的石榴花满城红艳的五月,我来到出版社。彼时,正是新媒体发展的黄金时代,几乎隔两天就有十万加百万加的文章冒出来,传统的纸媒在那样欣欣向荣的态势面前就显得很狼狈了,甚至有人悲观地说:纸书已死。呶,26岁的我就在那样的境况中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夕阳产业”。

如今,四年过去了,大V们依然在平台上、在头条上、在抖音上疯狂地收割着粉丝和流量,而纸书却没有如他们预料的那样死掉,在某种程度上竟出现了一股繁荣的势头,比如,独立书店的蓬勃发展和全民阅读需求的持续增长。而我个人,也由先前的迷茫渐渐生出了一份默默的坚守。我笃信,图书市场在慢慢地变好,优质内容还是如稀缺资源那般被抢夺和追捧,这个行业依然大有可为。因为,有一大批优秀的作者们,他们殚精竭虑,他们上下求索,把半生功力倾注在一本书、一套书上,把思想的火花用文字定格下来,流传久远。

宋媛媛编辑:感恩出版,致敬作者

叶舒宪先生三十年来致力于文学人类学研究,主编的“神话学文库”是国内本领域研究的一座巍峨高山;九卷本“诗说中国”历时五载,宝剑铸成,薛保勤先生事必躬亲,精益求精,打造了同类图书中的精品;还有罗锦堂先生倾力谱曲,赵望秦先生潜心著史,等等等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你们披荆斩棘不忘初心的努力,感染和关照着后来者一路相随砥砺前行。

宋媛媛编辑:感恩出版,致敬作者

他们不是名流大师,就是文坛耆宿,要么便是行业翘楚,但他们无一不谦逊有礼,平易近人,丝毫不拿架子。他们夙兴夜寐,严谨认真;他们诚心以向,关怀现实;他们赏掖后进,传火于薪。正是从他们书以载道的文化理想和文化情怀中,我才得窥出版的真义。九十多岁高龄的罗锦堂先生依然笔耕不辍,“曲学研究”系列煌煌万言,灼见迭出;南京的吴功正先生,曾在高温39度的炎夏拖着病体跟我讨论《宋代美学史》的框架结构;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先生日理万机,却能不厌其烦地指出书稿中一个小标题的不妥之处。在我的理解中,作者就是那一个个文化传播的启蒙者,精神家园的守护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宋媛媛编辑:感恩出版,致敬作者

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