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媛媛編輯:感恩出版,致敬作者

宋媛媛編輯:感恩出版,致敬作者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2014年初夏,也是長安的石榴花滿城紅豔的五月,我來到出版社。彼時,正是新媒體發展的黃金時代,幾乎隔兩天就有十萬加百萬加的文章冒出來,傳統的紙媒在那樣欣欣向榮的態勢面前就顯得很狼狽了,甚至有人悲觀地說:紙書已死。呶,26歲的我就在那樣的境況中進入了一個所謂的“夕陽產業”。

如今,四年過去了,大V們依然在平臺上、在頭條上、在抖音上瘋狂地收割著粉絲和流量,而紙書卻沒有如他們預料的那樣死掉,在某種程度上竟出現了一股繁榮的勢頭,比如,獨立書店的蓬勃發展和全民閱讀需求的持續增長。而我個人,也由先前的迷茫漸漸生出了一份默默的堅守。我篤信,圖書市場在慢慢地變好,優質內容還是如稀缺資源那般被搶奪和追捧,這個行業依然大有可為。因為,有一大批優秀的作者們,他們殫精竭慮,他們上下求索,把半生功力傾注在一本書、一套書上,把思想的火花用文字定格下來,流傳久遠。

宋媛媛編輯:感恩出版,致敬作者

葉舒憲先生三十年來致力於文學人類學研究,主編的“神話學文庫”是國內本領域研究的一座巍峨高山;九卷本“詩說中國”歷時五載,寶劍鑄成,薛保勤先生事必躬親,精益求精,打造了同類圖書中的精品;還有羅錦堂先生傾力譜曲,趙望秦先生潛心著史,等等等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你們披荊斬棘不忘初心的努力,感染和關照著後來者一路相隨砥礪前行。

宋媛媛編輯:感恩出版,致敬作者

他們不是名流大師,就是文壇耆宿,要麼便是行業翹楚,但他們無一不謙遜有禮,平易近人,絲毫不拿架子。他們夙興夜寐,嚴謹認真;他們誠心以向,關懷現實;他們賞掖後進,傳火於薪。正是從他們書以載道的文化理想和文化情懷中,我才得窺出版的真義。九十多歲高齡的羅錦堂先生依然筆耕不輟,“曲學研究”系列煌煌萬言,灼見迭出;南京的吳功正先生,曾在高溫39度的炎夏拖著病體跟我討論《宋代美學史》的框架結構;陝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先生日理萬機,卻能不厭其煩地指出書稿中一個小標題的不妥之處。在我的理解中,作者就是那一個個文化傳播的啟蒙者,精神家園的守護者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宋媛媛編輯:感恩出版,致敬作者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