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中国式生意做大?生意和事业的区别?

怎么把中国式生意做大?

【创业智慧树】 杨小威

一个生意是否能够做大的根源是创始人到底是在做生意,还是想要做事业。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传统产业关键变革的重要关头,很多产业正在完成彻底的全新重构和裂变。一个衣架卖到10个亿,一袋小小的榨菜,一瓶小小的眼霜都能年入10多亿,很多过去大家看不上,瞧不起的生意一个个在逆袭中崛起。所以,不要瞧不起你身边卖包子、卖榨菜的小伙伴,有一天转过头来看,可能已经身价数亿了。但是用传统的方法重构已经无效,怎么样才能把一个看起来很小的生意做成一盘大的事业?

怎么把中国式生意做大?生意和事业的区别?​​


做消费品这个生意,是一个太苦太苦的活,只是为了玩一玩,大可不必来到这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不太相信投机者,你再强的流量,也得一个店一个店去开业。 你再好的产品,也得一个渠道一个渠道去谈判。 这就注定了这门生意是一门延迟满足感的生意。 由于做成一个品牌的生命周期平均在8年以上,多数人都最终会坚持不住,也就算了,比如赚到了第一或者第二个100万之后就此止步。 然后拿钱去买房买车就好,剩下的事情以后再说。 所以慢慢的,也就做成了一门生意,而不是一个长远的事业,而多数企业也就停留在生意这个环节,从此止步不前。 也就变成了一门小生意。

如果你相信这是一门大生意,你就不会想要提前享受红利,而是等待最终的巨大成就。 所以,到底是生意,还是一个事业,就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你到底是想要一个大的快乐,还是短期延续的小快乐,这就是拉开事业和生意差别的根源。 所以杨小威认为想把生意做大要看创始人是想做生意还是做事业。 做生意,追求的是短期收支平衡,不会用长远的曲线值去看收益比例。 做事业,追求的是未来巨大收益,所以会用牺牲眼前的利益,来做长远收益的事情。 做生意,追求的是短线收益快感,所以讲究每个投入都要有快速回报比。 而做事业,则追求的是长长的坡,厚厚的雪,更加专注于构建企业长期的护城河。

所以搞懂你要做的是生意,还是事业,是决定你要不要做大的前提条件。生意做大的第一步,取决于你有多大决心做生意还是做事业。此可称之为,生意做大的第一步“道”。

怎么把中国式生意做大?生意和事业的区别?


生意做大的三种纬度前面讲的都是比较形而上学偏重于道之层面对品牌的理解。一个及其简单的小生意。一张饼就几块钱,既没有消费升级的概念,也没有所谓的壁垒。到底怎么做大的呢?

在这种生产关系和文明之下企业呈现出几个显著的特点:特点1:消费者与生产者成为合作伙伴。过去在工业化生产时代,制造业企业先生产出产品,再去寻找自己的用户,而在新的信息文明时代,由于互联网这样的新水电气能源的出现,导致消费者被大规模化线上化。 特点2:组织内部会以用户为中心呈现出阿米巴的组织生态。随着小而美的品牌越来越多,开始结构传统大品牌,在新的信息文明时代,企业要想做大,要实现企业内部的阿米巴生态的裂。 特点3:从卖产品向经营用户的公司,经营品牌的公司转变。小米这样的新消费品牌公司的成功验证了一件事情,就是要实现从卖货向经营用户转变。

怎么把中国式生意做大?生意和事业的区别?


目前中国的消费品牌目前还处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居多,而只有小米这样的极其少数的企业进入到了第三层级文明的时代。中国式生意做大的法则其实把生意做大,是一个写成一本书都写不完的话题,这么一个宏大的话题切入并不太容易去写。

做一家大的品牌公司更重要的事情,是升级你的思维工具。由于在很多领域里,很多公司都处在农耕文明时代,所以你用工业文明可以快速去席卷这个行业。但在新一波生意重构的环境之中,你必须具备互联网信息文明。所以你需要准备和升级你的思维工具。做成一个大品牌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叫做坚守。

真正做成一家大生意的终极奥秘,那就是你自己觉得自己能做成你就能,你自己觉得不能,那就肯定不能了。想做就去努力坚持,坚守自己认定的生意,把生意做成事业。

最后杨小威透露一下传统做生意的现状:在各行各业、各个角落,都有人走后门搞工程,都有人塞票子中投标,于是就有了豆腐渣桥梁,有了塑料板井盖,有了毒奶粉等等。诚信的缺失如同瘟疫蔓延,泱泱大国似乎成了一个充满虚假、欺诈、伪造的染缸,这严重破坏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怎么把中国式生意做大?生意和事业的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