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为什么说:“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昔日丶怜惜丨

北岛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他的诗、散文、评论文集我都有看过。但是了解的不深入,只能说下我浅薄的看法。

这句诗时白居易的诗,名字叫初出城留别: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后来苏轼被贬岭南,也说过类似的话: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但是白居易和苏轼的心境不同,白居易是洒脱,而苏轼却是无奈。我想北岛引用白居易的诗歌表达的却是苏轼的含义。

北岛曾经当过工人,做过铁匠。后来他在作品之中谈到那份经历没有遗憾,反而成就了他。

后来北岛出国,海外的漂泊生涯更是让他感觉自己像一个浪子。是的,他在国外广受赞誉,但是不要不能忘记他在散文之中写过半夜听到过枪声,也不能忘记四处搬家时候的无奈。

等他回到北京,他小时候的北京已经几乎完全没有了,他的回忆性散文古老的敌意开头就是一个四海为家的人。

散文波兰来客里面,曾经和他一起写诗的同事已经放弃了写诗歌,做生意,然后攒钱养老。我们读到那篇文章,可以感受到那种酸楚,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本人也曾经表示,回到家乡可以消除乡愁,但是文化记忆的乡愁都不是能够通过回家就可以治好的。他一直都在致力于重建汉语体系,你可以说他狂妄,但是他的这种精神是这的我们学习的。

我想,北岛老师能够与中国文化为伍的时候,不管身在何处,对他而言都是故乡。


诗书君

首先大家都知道有这句话:"心若安处,便是故乡”。一个人离开故乡到处漂泊,就如不系之舟,人的灵魂如果无法安放,不管他外表多么荣耀风光,他是不会安乐的。所以,中国文化有"叶落归根"这个词,就是说人无论肉体和精神,到最后应该回到他出生的故乡,就如同落叶回归生养它的大地。



现在回归题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简单了解一下北岛的生平。

北岛是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 1949年出生。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

汉族,当过建筑工人。

1978年,北岛和诗人芒克,创办了民间诗歌刊物《今天》。

1990年,开始离开中国,一直旅居外国,曾任教于美国加州戴维斯大学。 现为香港中文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人文学科讲座教授。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北岛在1976年创作了一首朦胧诗《回答》,它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

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们。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

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

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

按以上北岛的个人成长经历,北岛自1990年开始背井离乡,而后少有回国,一直辗转漂泊在国外的,据说至今未婚。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其后期应属于有家难归,有国难回的尴尬之境。

而真正的诗人又是属于高度敏锐感性的人群,北岛无疑属于这一类型,人到晚年,一般人都会想回到生育自己的故乡,但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却又归不得,这是一种无奈。现在北岛发出"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就相当令人心酸感慨了。



写到此处,我不禁想起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

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之后不久,于右任先生就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

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望大陆》并非泛泛的家国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铭心的身世之痛。祖国统一,是诗人一生所志追求的。 阅读此诗,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于先生久居台湾,不能回归桑梓,但是海峡波涛却隔不断、阻不了他望大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情。 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现在诗人北岛的境况,身在香港,离出生之故乡~北京近乎咫尺天涯。哎,斯人斯景矣,所谓,人不同而情同,事不同而理同,闻者自不禁茫然若失,黯然神伤。家国情怀,归思难收,唉,如此而已。


布衣天涯

我们可以从北岛的生平入手。

一、北岛在1949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湖州。1969年开始到1989年做了11年建筑工人。

虽然是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但是诗人北岛清楚自己的故乡在哪里。敏感的诗人可能从小到大潜移默化地感到一种隐约的外乡人情绪。这或许是他这句话的心理根源。而11年建筑工人的生活,给他带来的更多是漂泊感、不安定感,这种感觉与代表着安稳和温馨的乡感是相反的。这应当是他这句话的成长根源之一。

二、1987年赴英国做访问学者,1989年开始游历多国,1994年时在北京入境时被扣留,遣送回美国。

说到这里要提一下北岛的创作风格。北岛似乎并不善于跟随主流,他更乐意在繁盛、进步的环境下发觉问题或者是反省过去。打个比方,在社会大步前进的时期里,北岛属于“向后看”的那一类人,因而他的作品或多或少地被打上了“反动”的标签。同时,旅经多国甚至在祖国首都被扣留、遣返的漂泊生活也给了他无比凄凉、惶惑的感受。以上的生活状态也是这句话的根源之一。

由此可以发觉的是,北岛在心理上、成长上乃至生活上缺少“故乡”这种实体与感受。所以有了“我生本无乡”。然而,作为一个诗人,飘荡无依如浮萍,终归还是渴望安稳的。所以有了“心安是归处”。


蜀间人

诗人是没有故乡的,他们的故乡在诗歌里,在李白的天姥山,在杜甫的草堂,在王维的花里,在李商隐的小路尽头,唯可以是风景秀美的茂林修竹之地,也可以是大漠黄沙的荒蛮之处,却独独不在这现实的国土。

自从屈原投了江,诗人们最好的归宿,便成了那虚无缥缈的精神家园,也许有人会追随屈原,但更多的是寻求精神的安宁,而不是肉体的解脱。

当年禅宗二祖向达摩求法,达摩终日面壁不做一语,禅宗二祖寻遍世间,所求不过是安心之法,这首诗句就是在隐喻当年二祖求心安的故事。



心安了,一切就安了,心在哪里安,那里就是故乡。

诗人的故乡在心理,心安之处便是故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