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帶大的孩子和奶奶帶大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唯美短句精選

在我沒生孩子之前,我婆婆總說,媽媽生,奶奶帶,爺爺賺錢買奶粉。聽了之後,特別暖心,有人幫忙帶孩子,有人賺錢買奶粉,這是不是所有寶媽的心願呢。

但是在我生孩子的前一年,我回老家過年,看到的一幕徹底堅定了我的信心,那就是,一定要堅持自己帶孩子。

隔壁家的小孩一直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帶,爸爸媽媽都是在外面打工,只有過年才回去。年底了,隔壁小孩的爸媽回來了,小孩子看到自己的爸媽應該是很開心的,但隔壁小孩確並沒有那麼開心。晚上,她媽媽想用毛巾給他擦擦臉,但小孩哭著喊著說:“我不要媽媽,不要媽媽”,死活都不讓他媽媽碰他。他媽媽急得只掉眼淚,可也無可奈何,多少心酸,只能網肚子裡咽。看到這個情景,我也掉下了眼淚,暗自下定決心,以後有了小孩,一定要帶在自己身邊。

事實上,我也做到了,我家寶寶自出生後,從未離開過我。現在寶寶一歲多了,我發現她與同齡寶寶有很大的差別。

首先,寶寶身體很健康。我很注重寶寶的營養,經常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合理餵養。這樣,寶寶身體好,媽媽少擔心。相比奶奶帶,由於很多奶奶思想比較陳舊,依舊是老式育兒觀念,總想著要把寶寶養的白白胖胖的,衣服一定要足夠暖,初衷是好的,但要知道,想要寶寶身體好,三分寒,三分飢,才是硬道理呀。

其次,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強。我會經常給寶寶講故事,跟寶寶聊天,寶寶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好多詞語。奶奶帶孩子在這方面可能就沒有媽媽做的好,一方面奶奶的知識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奶奶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相對較弱。

再次,寶寶性格開朗活潑。媽媽帶寶寶,寶寶安全感會比較強,這樣臉上的笑容就多了。

最後,寶寶見識廣。我經常會帶寶寶去動物園,公園,或是去爬山,逛商場。寶寶的記憶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強,只要給予寶寶正確的引導,寶寶會學到很多知識。

所以,各位寶媽,為了您將來有一位優秀的孩子,再苦再累,請將孩子帶在身邊,不要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桉慧寶貝

奶奶是潮童殺手!反差太大我承受不了!我兒子呢,我女兒呢?還我兒子!還我女兒!

出於某種不知名的緣由,皮膚疾速變黑

有的還呈現了“高原紅”,就是《新聞聯播》裡邊窮困地域經常看到的那種!

看起來總覺得有皴裂!

天氣冷的時分,衣服共同的特性是十分保暖!但也十分難看!

而在天氣熱的時分,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褲子直接沒了啊啊啊!

三天!兩天!一天!最短只需半天!白富美變黑窮挫!公主變村姑!王子變青蛙!

最後奶奶發話了——


霓媽剁手日記

1、穿衣服。媽媽們給孩子穿衣服,一定會選擇顏色鮮豔的,穿上正好合身的。而且,如果孩子的衣服髒了,就會馬上洗乾淨,甚至每天都會換上兩三次。奶奶帶孩子呢,只會給孩子穿耐髒的衣服,或者圖省勁兒,直接穿個小圍裙。衣服髒了也不經常洗,覺得小孩子沒那麼講究。

2、餵飯吃。媽媽們會給孩子穿上圍脖,然後讓孩子自己吃,而且不能挑食。奶奶呢,覺得孩子自己吃飯太慢,就喂他們,甚至七八歲的孩子,還是奶奶喂,不會自己吃飯。媽媽們會經常在網上學習一些食譜,給孩子換樣做,營養更加全面;奶奶一般就是家裡有什麼就吃什麼,不經常去買菜,而且平時吃飯單一。

3、晚上睡覺。媽媽一般都會給孩子準備自己的床,自己的被子,讓孩子獨立睡眠;奶奶一般就和孩子一個被窩,這樣顯得親近一些。媽媽每天晚上都會給孩子洗臉、刷牙、洗腳,奶奶一般不會,覺得小孩子不髒,沒有必要天天洗。

4、零食。媽媽們是不太願意給孩子吃零食的,有時候會從超市給孩子買一些品牌的零食,滿足孩子的一些慾望;奶奶對孩子吃零食一般很少限制,只要孩子一哭,保準就是隨便吃,而且奶奶為了節儉,喜歡給孩子買一些幾毛錢或者是便宜的東西吃。

5、學習。媽媽們會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作業輔導班,希望孩子以後能專心學習,未來考一個好一點的學校;奶奶是不捨得讓孩子太累的,想著只要寫完作業就行,上那麼多補習班沒有用,而且就是浪費錢。

6、玩。媽媽一般會帶孩子去商場裡面,或者是遊樂場裡面玩耍,裡面乾乾淨淨的,而且小朋友素質都很高;奶奶一般就帶孩子去空曠的地裡,玩點泥巴之類的東西,能省不少錢。

其實,媽媽和奶奶都是為了孩子好,只是兩代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因為接受的教育不同,所處時代不同而已,沒有什麼對與錯。


喬喬1491

記得一位幼兒園園長曾說,一個孩子只需要入園一週的時間,她就能分辯出一個孩子是父母買的還是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以下統稱長輩)帶的。原因很簡單,那些由長輩帶大的孩子,無一例外都比較不守規則。



首先,長輩更加溺愛孩子。

俗話說,隔代親。長輩普遍比父母更加溺愛孩子。在老人的寵愛下,孩子一般變得比較囂張跋扈,動手的機率也相比父母帶的孩子大。這些孩子規則意識淡薄,壞毛病也較多。

而父母帶孩子,規則意識比較強,懂得遵守紀律。



其次,長輩更容易包辦孩子的事情。

相比父母帶的孩子,長輩帶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更差。例如,老人會喂三歲以上的孩子吃飯,會幫助大孩子穿衣服等等,基本孩子很多生活事情,老人都會代勞。如此,孩子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變得比一般同齡的孩子差。

而父母帶的孩子,自理能力要更加強一些,很多符合年齡段的事情孩子都能自己做。



第三,長輩帶的孩子語言發展通常較慢。

長輩一般不喜歡說,也不喜歡運動,甚至有的老人會帶著孩子看電視。孩子無法得到更好的語言上的刺激,自然語言表達能力相比父母帶的孩子要差一些。

年輕的父母會經常對孩子說話,語言表達更加清晰,也更加適合孩子的模仿,孩子說話會比較流暢而清楚。



第四,長輩帶孩子,過度注意安全,導致孩子缺乏活力。

為了孩子的安全,很多老人選擇約束孩子,不給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導致孩子智力刺激不足,容易缺乏活力。

父母卻更加大膽,能夠引導孩子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刺激孩子的好奇心,滿足他們的求知慾等等。孩子表現出來的是活潑開朗且大方的特點。



不過,長輩帶孩子也並不是都是缺點,也有的老人很重視育兒理念,懂得控制自己對孩子的溺愛,那帶出來的孩子自然懂規則,講禮貌。而有的媽媽卻相當寵愛孩子的,孩子自然也可能成為熊孩子。

所以,孩子是否能成為一個好孩子,不在是奶奶帶還是媽媽帶,而在於帶的那個人是怎麼帶孩子的。


懶媽媽的育兒之路


這是網上很火的一組爸媽樣的娃VS奶奶養的娃對比圖,很多人都是一邊笑一邊翻完的,我們先來看看吧!

咦,臉上養出了兩坨高原紅。

有時兩坨高原紅。

就問問你們,接不接地氣!

對了,還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在家裡都是小公主小王子的打扮,只要一到奶奶那兒,統統都是棉襖穿!

奶奶的審美,真是一言難盡。。。

還有一種改變叫媽媽再也認不出我了

但是也有一種幸福叫做和奶奶在一起

不知道有沒有勾起各位的童年回憶呢?

我是寶玉石文玩達人空空!雖人醜脾氣臭,但有鑑假估價和配串問題可私信我, 我會盡力回答哦。

文玩講堂

媽媽帶娃時:

孩子走路絆到玩具了,摔倒在地上,看起來一點兒也不嚴重,趴在地上哭。

媽媽說:寶寶,堅強點,自己爬起來。

寶寶見媽媽沒有抱起自己的意思,便自己爬起來了。

媽媽走過去拉寶寶的手說:寶寶真棒,摔倒了自己爬起來了。

寶寶繼續哭,說:痛

媽媽看了一下,並沒有任何外傷,說:沒事,痛一會兒便好了。不要哭,是你自己不小心摔倒的,以後要注意哦。

寶寶繼續哭,媽媽摸著玩具說:玩具真乖,玩具被寶寶絆倒了,玩具痛也沒哭。

寶寶看了看媽媽,看了看玩具,不哭了。也摸了摸玩具,說:玩具不痛,寶寶以後不絆倒玩具了。

媽媽的教育方式,不僅讓寶寶更堅強了,並且學會了承擔責任。經過這次教育,寶寶走路會更加小心。

奶奶帶娃時:

孩子走路絆到玩具了,摔倒在地上,看起來一點兒也不嚴重,趴在地上哭。

奶奶趕緊走過去,抱起寶寶,說:哦哦,寶寶摔摔倒了。

寶寶哭得更兇了,奶奶著邊用手打玩具邊說:都怪你,讓寶寶摔倒了,打死你。

寶寶繼續哭,奶奶將玩具塞到寶寶手中說:寶寶,你也來,打死玩具,它讓寶寶摔倒了。

寶寶也拿著玩具使勁往地上一摔,玩具壞了。

奶奶讚揚寶寶說:對,就應該打死它,寶寶真棒。

寶寶開心地笑了。

奶奶的教育方式,會寶寶覺得,摔倒是玩具的原因,他學會了推卸責任。經過這次,寶寶摔跤了,他會狂哭等大人安慰,並且會錘打絆倒他的東西。

如上,只是媽媽和奶奶帶娃,在教育方式上的區別。

在其他方面必然也會有區別,例如在穿著方面,自己帶娃,娃娃是漂亮的小公舉,奶奶帶娃,娃娃是髒亂的小叫花子。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奶奶都如上文,也並不是所有的媽媽都如上文,如果媽媽和奶奶的育兒觀念不一,會導致帶出來的娃娃有區別。

和奶奶帶娃相比,普遍反映都是: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更愛乾淨,更懂禮貌,更自律,成績更好,性格缺陷也更少。

所以,如果各方面條件允許,儘量媽媽自己帶娃。


惜孩

第一,安全感不同

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親密關係就會更好一點。會更有安全感。這個安全感,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二,人生大不同

缺失了安全感,孩子長大後自己組建家庭時,或多或少,會影響她的家庭幸福。缺少安全感,人生會真的不同。

第三,性格會有不同

比如內向的孩子,沒有在父母身邊長大,她的性格會更內向。我在鄉村支教時遇到一對雙胞胎姐妹,她們是奶奶帶大的。兩個孩子,很少笑,很少!

第四,自信程度不同

第五,健康程度不同

老人疼愛孩子,孩子的一些訴求,老人更容易失去原則的滿足。我支教的時候,遇到另一類留守兒童,她們父母在外打工,家庭經濟條件不錯。每天都會帶一些門口小賣店買的零食上學。那些零食,裡面真正的營養有多少?都是各種添加劑和色素。但是孩子喜歡這種零食的味道,老人不願意讓孩子缺少父母呵護,所以儘量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包括吃零食。

如果時間充裕,我可以繼續一直這樣寫下去。但是沒有必要,歸根結底,我只想說,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讓孩子離開父母!


公主去哪兒

不請自來。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說我的看法,我看到的,跟自己親身經歷的。由於工作的原因,我在孩子小時候不得不把孩子放在老家讓爺爺奶奶看管,婆婆不識字,知道的道理又不多,對於孩子的管教根本就不懂。我放心不下孩子,每天打電話問孩子是否吃飯?是否穿的暖和?很多次都是過了飯點,孩子還沒有吃飯,孩子經常餓肚子,有時候天變天了,孩子一直說冷,可她奶奶孩子地裡拔草,沒回來給孩子穿衣服,孩子跟我說,媽媽我有次發燒了,跟奶奶說了好幾遍,她說等她把地裡草拔完再給我去看。奶奶好長時間沒有給我洗頭,我頭上長蝨子了。

我從外面回來,聽我大伯說,我婆婆為了幹農活把兩個孩子丟在家裡,孩子在村裡跑著玩,後來我家大女兒找她的小夥伴玩,小女兒找不到姐姐,就跑去找她奶奶,我家的田地跟家裡隔著一條鐵路,要去地裡必須要過鐵路,孩子邊哭邊走,都快走到鐵路上了,幸虧是被我堂弟看見把孩子抱回來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每次回家給孩子買新衣服,可每次回家看到孩子穿的都是破破爛爛的衣服,她經常問別人要別人家孩子穿剩的衣服,我就問我婆婆我給孩子買的衣服為什麼不讓孩子穿,她說只要有穿的就行了,我就問她那我給孩子買的新衣服打算讓誰穿的,她聽到我問這個就不說話。

孩子上學有不會的問題,她也不會回答。

還有一次我記得最清楚,我跟我老公從外面回到家,以進門就看到孩子正在吃著一個沾滿黃土的饅頭,孩子的小手凍得跟紅蘿蔔一樣粗,我當時淚流滿面,看著她給我把孩子帶成這樣,我突然覺得孩子交給奶奶管,孩子會受很多苦的。

掙錢再多也沒有孩子重要,我放棄了在外面的工作選擇當了個全職媽媽,專門在家看孩子,在孩子快放學時提前把飯做好,等孩子回來就可以吃,只要看著孩子不精神,玩的不歡實,我就知道孩子是不舒服了,立馬就帶著她去看醫生!

我把婆婆撿來的,要來的,不能穿舊衣服全部打包扔出去了,讓孩子穿的乾乾淨淨的,吃的也乾乾淨淨,現在孩子跟著我每天很開心,我覺得我的孩子還是自己帶比較好,交給任何人我都放心。

我大伯跟大媽卻不一樣,老太太帶自己孫子那叫一個盡心盡力,不管在哪裡手裡一直帶著水瓶,裡面的水是溫開水。孩子吃飯挑孩子喜歡吃的做,放學上學都是我大媽接送,孩子小時候的棉衣服是我大媽親手縫的。孩子睡覺時就陪著孩子,我婆婆則是自己睡一個房間,把兩個孩子放在另一個房間。大媽的兩個孫子都特別喜歡奶奶,願意在奶奶家住。唯一的缺點是孩子奶奶家爺爺奶奶太寵溺孩子,孩子有點任性。別的倒沒有什麼!

不過要想孩子有良好的習慣,媽媽帶著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昱霖軍

媽媽帶大的孩子和奶奶帶大的孩子有經驗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區別。

1.穿衣,媽媽們注意搭配,一般穿戴比較好看。奶奶們帶的孩子穿的比較暖和,方便。

2.吃,媽媽們帶的孩子,會注意色香味,奶奶們帶大的孩子注意分量。

3.行為禮貌,媽媽們注重孩子的教育,會有意識的教孩子使用禮貌用語,規範自己的行為。奶奶們認為孩子還小,不會打招呼之類的是正常的。

4.做事的積極性,媽媽帶的孩子比奶奶帶的孩子做事的積極性比較高,也可以說表現的比較勇敢。媽媽們認為自己的育兒經驗不足,會有意識的學習育兒知識,瞭解孩子的各個發育階段的不同。在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會認真解答,比較尊重孩子,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也高。奶奶認為自己很有經驗,遇到不懂的問題也是憑藉感覺走,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不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

在帶孩子方面,奶奶也有比媽媽好的地方,一是奶奶帶孩子比較有耐心,二是奶奶喜歡帶孩子外出玩耍,而媽媽帶孩子在家裡玩耍的時間比較多。


幼兒向媽

有經驗的幼兒園老師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孩子是父母直接帶的,還是隔輩的老人帶的。

說幾個我身邊真實的例子。

1.隔輩老人帶的孩子總是看大人眼色

一個一歲多的小朋友,第一次參加早教班舉辦的活動,在場的孩子都在3歲以下,場地裡有很多讓孩子覺得新奇的東西,比如造型奇特的算珠、植物,還有很多蒙特梭利教具。


這個小朋友看到了喜歡的東西——一個木質蛋,一歲多的孩子已經會說話了,但是沒有辦法完全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當他想玩木質蛋的時候,孩子的表現首先是看自己的家長,用眼神詢問可不可以,等待家長同意後才開始玩。

因為家裡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總是很多規矩,比如這個髒不能摸,那個髒不能放進嘴裡,殊不知這會讓孩子變得謹慎、膽小,無法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切都等著大人來進行判斷,從一歲多就喪失了自主性。

2.孩子無意識地學習撫養人

這個孩子3歲多才開始上幼兒園,各方面發展都有點慢。老師第一次見面就能發現,第一孩子走路方式不正常,有點像企鵝橫著走;第二,孩子講話非常慢。

原因是,孩子在家一直是姥姥帶,而姥姥腿腳有毛病,走路就是橫著走。在孩子學走路的時候,姥姥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跟孩子一起蹦蹦跳跳,於是孩子的大運動發展就滯後了,又因為長時間跟姥姥在一起,無意識地學習了姥姥的走路方式。

老人一個人在家帶孩子,也並不知道要說什麼,說話的時候也總是慢吞吞,孩子的講話方式,也是因為無意識地學習姥姥講話。

老師見過孩子之後,馬上就告訴媽媽,要多花時間陪陪孩子。要不是老師提醒,孩子媽媽忙於工作,也不知道什麼樣的孩子是正常發展的孩子,根本沒有發現這些問題。

包辦,讓孩子無法自理生活

還有一個小男孩,2歲半上幼兒園,相較於同齡孩子,這個小男孩明顯矮小很多。上了幼兒園三個月,每天都哭。能感受到孩子的能量跟他的身高一樣,都沒有發展起來,太弱小了。

老師用了很多方法來安慰孩子,最終孩子還是不適應新環境,停止上幼兒園,回家了。

這個孩子每天都由爺爺奶奶接送,不自己走路,都是抱著。偶爾自己走路也必須抓著爺爺奶奶的衣角。

當然,並不是說隔輩老人帶孩子一定不好,但是有一些固有的缺點,一方面,老人愛護孩子,恨不得什麼都幫孩子做了,給孩子穿衣服、餵飯等等,使孩子喪失了自理能力;另一方面,老人又十分固執,必須讓孩子聽他的話,按照他們的要求做事,比如髒不能摸、高不能爬等等,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而父母自己帶的孩子相對於這些,孩子顯示的特徵不大明顯,但並非每個孩子都能完整地成長。育兒之所以成為一門學問,就是因為有很多知識和問題,需要大人們去學習和思考。



情緒教練;美國正面管教講師;高級兒童情商指導師;兒童財商講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