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季语文化是个怎么样的存在?

小小呀小智障

季语是什么?

首先解释一下季语在日本文化中因何存在:

季语(きご)是在连歌、俳谐、俳句等地方使用的用来表达特定季节的词汇。像是“雪”(冬)、“月”(秋)、“花”(春)等等。根据流派、结社的不同,成为咏唱的主题或者一句的主题的词汇被称为“季题”,虽然和仅仅表示季节的“季语”有所区别,但是二者的使用环境比较模糊不清,互相之间也可以作为同义词互用。


季语的历史

日本自古以来就在诗歌中表达季节感的意识,在《万叶集》的第八卷和第十卷、《古今和歌集》的前六卷里都有各种各样根据季节而设立的分类。季语出现是在平安时代后期,能因所著的《能因歌枕》里按照月份给150个季语进行了分类。第五本敕撰和歌集的《金叶和歌集》中,把当时还没确定季节的“月”定为秋天的景物,自此之后,“月”与“花”(这里指的是樱花)(春)、“小杜鹃”(夏)、“红叶”(秋)和“雪”(冬)一起,被特别视为“五个景物”。

在近代以来,也有俳人在俳句中采用新的季语,这些都记载在歳时记中而不断增加中,现代的歳时记大概已经收录了超过5000条季语。


季语的种类

季语可以根据其组成分成3类。第一类是“事实的季语”,雪主要是在冬天降下,所以是冬。梅花主要是在春天开放,所以是春。像这样以自然界的事实为依据而决定的。第二类是“指示的季语”,像是“春雨”、“夏日的山”、“秋风”这样的,可以在事物上表现季节的词语变成了直接表示季节的词语。最后是“约定成俗的季语”,这些实际上在多个季节中都可以见到,但是根据传统的美学意识而形成了约定成俗的季节感。像前述的“月”(秋),还有“蛙”(春)、“虫”(秋)、“火事”(冬)都属于此类。


注:季语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本人之前在“日本的“俳句”是什么,和我国古诗一样么?”回答中,详细介绍举例了日本俳句中季语的使用~



读日本

日本位于季风气候区 ,气候上造就了其四季在温度降水上的富有变化,四季轮回变换有的不一样的独特趣味。

从古至今,日本人都保持着对自然、对季节的敏感。“秋意虽无从明视”,在俳人开始执着于表现季节的词语之前,他们就已经能从微风中敏锐地感觉到秋天的到来。

而这用于表现四季各季特色的语言则被称为季语,季语(きご)则一直被应用于文学作品,尤其是俳句中。

说到俳句 ,其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被誉为“世界上最短的文学”,而俳人(著作俳句之人)在吟咏俳句,鉴赏抒发自己各种情感时,往往加上对季节的敏感察觉。常常会将季语用于俳句中,这就略似于古诗中的寓情于景。

季语深切融入到日本生活中,因四季不同而不同。一般分为四类,春(はる)、夏(なつ)、秋(あき)、冬(ふゆ)四类 ,季语一般包含了当季特色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以下将选代表性举例说明

春季语


啓蟄(けいちつ)

这个看似陌生,实则就是我国三月节气惊蛰,春季回暖,春雷惊动,潜藏在泥土洞穴中的蛇虫纷纷破土而出,故称为惊蛰。此为春季语

鶯(うぐいす)

春季语的动物代表 ,对日本人而言最为亲密的 代表着春季的鸟类。别名为“告春鸟”,4月刚过即归于山林。

山笑う(やまわらう)

用于表现春花灿烂,山间明亮的样子。春季来临,山上草木发芽开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中国北宋时期画家郭熙在其画论《卧游录》中曾写到“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春山淡冶而如笑”被认为山笑ふ的出处。


日本俳句诗人正冈写到 故郷やどちらを見ても山笑ふ、故乡四处皆可见山间明亮的景象,本句也格外描述了季语。

夏季语

五月雨 /蝉时雨

五月雨特指长期的梅雨 ,蝉时雨是指蝉的叫声象阵雨一样,忽快忽慢。彼此起伏的蝉鸣 遥远的记忆向着心中描绘出来的夏日天空。

花火

故名烟花 ,夏季之时一家人趁夜色凉爽,观赏美丽烟花,其乐融融。每年日本各地都要举办著名的花火大会。

秋季语

月見(つきみ)

同我国赏月类似,九月中旬月光皎洁,日本人民装饰有芒草穗,吃着芋头,柿子,栗子 ,团子等食物,并享受着赏月。

秋の七草

野生开放的萩、葛花、抚子花、尾花、女郎花、藤袴、桔梗。

往昔可食用可药用,可观赏。

冬季语

梅 ,被誉为四君子的梅,孤傲刃节的气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初梦

元日或者一月二日夜里做的梦,梦的内容关乎人一年的运势,人们相信这个梦能占卜一年的吉凶。如果梦到富士山,鹰,茄子,说明会运气很好。最好的是富士山 ,其余往后排之。


以上就是简介季语,其实不光季语,日本每个月份也有别样的名字 ,比如三月弥生 六月水无月 十二月师走 都蕴含着极美的意味。

但现今随着地球变暖,蔬菜温室栽培,鱼类人工饲养的普及,冷藏技术的进步。食品丰富而季节感变得浅淡,季节季语的风味不比当年。

不管怎样 作为一种文化,同我国节气一样 都应该被尊重和传承,回归自然岂不乐乎?


望请大家多多支持 我是二次元见解谈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二次元见解谈

80年代未期在日本住一段时间,虽然同日本朋相促,但也没注意到季语的变化!也由可能是曰语还没撑握那么全面,一般在日本会话!注意,尊重的,丁宁形式的,那时很少用普通的言词!所以抱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