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如爱因斯坦、牛顿、普朗克、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的下一代子女都泯然众人?

科普与互联网

首先,您提到的几个人的直系后代血亲,确实没有做出超过长辈的成绩,这很正常,在一个时代,处于他们这种巅峰的人就那么几个,而且有时候还有时代背景的原因。但是,他们的后代里,仍然有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后人,如工程师和教授等,但是,父辈的光辉太过耀眼了,完全将他们遮挡住了。不过即使如此,仍有一些能够闪耀出光芒,如居里家族,老居里夫妇因为在核物理上的发现两次获诺贝尔奖,大女儿和女婿在同一领域再次获诺贝尔奖,小女儿获诺贝尔和平奖……而在第三代和第四代,仍然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

至于居里家族为什么能够有这样多的科学家和名人,应该和家风、家教有很大关系,具有伟大人格的居里夫人,虽然科学的光芒璀璨,但毫无疑问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虽然智力与遗传有关,但后天的开发亦极为重要。可以这么说,遗传因素可以决定智力发展的上限,但多数人并没有把它用到极致。有时候,家族文化和家风传承,对人的塑造,更加重要。

在家族文化传承上,一些确实做得很好,如伯努利家族,三代人,8位数学家。数学界和物理学界的人会知道这个家族有多牛,到处都是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是一群人在战斗……

对了,还要纠正一下,你的问题。就是钱家,你要把钱学森放到整个钱家里来看,有人总结钱家,出过“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基博、钱钟书等都是这个钱家。曾经,钱伟长教授在解答“钱家为什么能出那么多名人”时说“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一句玩笑话,也点出了读书、文化和家风的重要性。

再比如著名的达尔文家族,那个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只是这个家族里闪耀出的一位而已,这个家族从达尔文的祖父到他的曾孙6代,共有10位皇家科学院院士。


冉浩

牛顿没有后代,但基本上,大多数科学牛人的后代都的确不如牛人本身,这似乎是个规律。

正所谓,物极必反。虽然大多数研究指出,IQ可以遗传(主要指母亲的智商),约在50%—70%之间,甚至有时智商遗传的概率可能高达90%,

但遗传上学会有退化这个概念。即使双亲都在某个领域极为卓越,而后也会在相应领域取得成就,但基本上不会超出父母的成就。

爱因斯坦有三个孩子,大女儿1岁多就挂了,大儿子是水利工程学家,就世俗眼光不算平庸,只要不和他爸爸比较。二儿子20岁的时候就得了精神分裂症,没有结婚。只有小儿子伯恩哈德·爱因斯坦还算健康成长。

普朗克的4个孩子全都先于普朗克去世,所以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大器晚成。可以说,一个人的成才除了智力因素,也有很多社会因素,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钱学森的子女也还是算有才华的,并且都和钱学森一样,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儿子钱永刚最终成为了一名高级工程师。钱永真有音乐天赋,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

其实很多时候,科学牛人的后代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堪。只不过由于自己活在父辈的巨大光环下,给人感觉“灯下黑”。

除非他们像苏东坡父子或者王羲之父子那样与父辈并驾齐驱,才算不泯然于众人。这是我们普通人的看法:你爸爸都那么厉害了,你怎么能只比我们厉害一点点呢。

所以,基于这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看法,我们难以接受,“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在加上他们作为科学大家后代的特殊环境,所以我们会认为科二代们,泯然众人。


镁客网

首先先明确一下牛顿一直单身,没有后代。

爱因斯坦的大女儿1岁多就去世了,大儿子是水利工程学家,后来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做教授,不能算泯然众人。第二个儿子曾经立志成为精神分析学家,但不幸的是,20岁的时候就得了精神分裂症,没有结婚。爱因斯坦的孙子也很厉害,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也是一个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的一个重孙子托马斯·爱因斯坦在美国加州做医生,另一个重孙子保罗·爱因斯坦,继承了爱因斯坦的小提琴天赋,是小提琴家。

普朗克是一个悲伤的人,他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四个孩子都在他在世的时候都去世了,所幸留下了二个外孙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普朗克的大儿子卡尔死于凡尔登战役, 1917年女儿格雷特在产下第一个孩子时去世,她的丈夫娶了普朗克的另一个女儿埃玛,不幸的是埃玛在两年后同样死于生产。格雷特和埃玛的孩子存活了下来,并且继承了她们各自母亲的名字,普朗克也为她们取名格雷特和埃玛。1945年1月23日,普朗克的二儿子埃尔温·普朗克因参与暗杀希特勒未遂而被纳粹杀害。第二任妻子为他生了第三个儿子赫尔曼。第三个儿子的情况好像文献没有记载。

钱学森与夫人蒋英生有一儿一女,儿子钱永刚、女儿钱永真,钱永刚是高级工程师、上海交大兼职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制工作。钱永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

其实科学家有才华,不等于他的孩子一定就获得了优良的遗传基因。因为孩子分别从父母那里获得50%遗传基因,还有发生一些很小的突变。此外,一个人的成才还有智力因素,也有很多社会因素,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科坛春秋精选


网络配图

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牛顿终身没有结婚,更没有子女,所以谈不上下一代子女泯然众人。


网络配图

其次,爱因斯坦有两个儿子,长子汉斯,次子爱德华。长子汉斯1938年就随爱因斯坦迁居美国,1947年至1971年一直担任美国名校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水利工程学教授,直到1973年因心脏病发作病死,享年69岁,应该说还不错,比一般人还是强太多了。爱因斯坦次子爱德华则比较悲惨,他幼年时父母就分居,9岁时父母离婚,这些都对他的心理造成了巨大伤害。10岁的时候,他因对父亲充满了敬佩和爱慕,就给爱因斯坦写信,但是爱因斯坦却很久都没有回信,这又一次深深的打击了爱德华。后来爱德华通过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钢琴家。但是,不幸的是,在他19岁的时候就得了精神分裂症。此后的岁月里一直到1965年,他55岁去世,都饱受病魔折磨。实际上他的个人成就也不错,只是由于爱因斯坦对他关注不够,而产生了精神问题,影响了他后期的发展。

网络配图

再次,普朗克有5个孩子大儿子卡尔、二儿子埃玛、双胞胎女儿格雷特、埃尔温和三儿子赫尔曼。其中,普朗克的大儿子卡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死于凡尔登战役,二儿子埃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因参与刺杀希特勒未遂,而被纳粹杀害。双胞胎女儿均死于难产。普朗克三儿子赫尔曼则没有什么记载。总体来看普朗克的子女的确已经泯然众人了。

网络配图

最后,钱学森有一个儿子钱永刚,一个女儿钱永真。钱永刚当过军人,后来考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又在1988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硕士,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高级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的兼职教授。整体来看也非常不错,超过了中国大多数普通人。但是,他的女儿钱永真只是一个普通的音乐教师。

总体来看,这些科学巨匠的少数后人有的不说子承父业,最起码仍然可以在学术界谋得一席之地。但是,他们的大多数的后人的确都是泯然众人。这可能和科学巨匠们本就不是基因遗传的产物,而是基因变异的产物。所以,其后人必然要回调到正常人的水平。


地震博士

爱因斯坦和牛顿这个级别的科学家是最顶级的科学家,这个级别的科学家太少了,就这两位,到这个级别直接讨论他们个人就可以了。比如:牛顿并没有后代,爱因斯坦有后代,是不错的工程师,但确实和爱因斯坦的历史地位没法比。

更合适的讨论对象其实应该是泛泛的牛人,比如我们可以用诺贝尔奖得主这个群体来讨论,他们的后代是否同样会取得卓越的成就。

据我所知,父子(或母女)同获诺贝尔奖的有如下几对:汤姆逊父子,布拉格父子,玻尔父子,西格巴恩父子,奥伊勒父子,科恩伯格父子和居里母女。

布拉格父子可能是最著名的一对父子诺贝尔奖,因为他们是分享的,并且作为儿子的小布拉格更有才华和能力。

换句话说诺贝尔奖得主(数量级是千)的后代比普通教授(数量级至少是千万)后代得诺贝尔奖的几率要高的多,更不要说和普通人的后代比了。

原题中还出现了普朗克,普朗克是德国科学的象征,他的后代中除病故及死于前线的外,比较著名的一个儿子是欧文(Erwin Planck,1893-1945),他是一名政客,并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密谋,最终因刺杀行动失败(可以看阿汤哥2008年演的一部电影)而被绞死。虽然欧文不是著名的科学家,但说普朗克的子女泯然众人我是不能同意的。同样钱学森的子女在那个时代也是优秀的职业人,并没有泯然众人。

总之大科学家的后代,除个别情况外,大多数还是会比普通人强,但要想达到和大科学家本人一样的历史地位则比较难,毕竟能成就大事业除了能力,机遇也很重要,但说大科学家的下一代都泯然众人恐怕是我们的错觉。


物理思维

一个人的成才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个体本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有人做过实验:将两个父母双亡的同卵双胞胎分送两处,一个寄养在孤儿院,一个由试验者自己带着。若干年后,这两个小孩虽然遗传基因一模一样,可是性格、爱好、口音、才能等各方面都相差很大,除了相貌类似以外,其余几乎完全不同。说明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小孩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小孩出生一张白纸,除了吃喝拉撒睡,其他什么都不懂,全部都是从后天家庭及社会环境中学来的。有人说性格遗传,从实验结果看却完全不是,这和我们平时的感觉相去甚远,为何?这是因为,一个家庭氛围可以影响、熏陶和培养一个人的性格,而一个家庭的氛围一旦养成,就非常稳固,若没有重大家庭变故,极难改变。可以想见,类似的家庭氛围会将家庭后代的性格逐渐塑造成类似的性格,就类似遗传一样。而实际不是遗传,而是家风的自然传承。性格如此,爱好自然也与此类似;口音更不用说了,在湖南说湖南口音,在四川就讲川话。

回到题主的问题:科学家的后代为何就不一定传承科学家的性格、爱好呢?科学家大多离开原来的家庭,开创了自己的生活。而至关重要的是,科学家创造了不朽的科学成就,这都是在科学上辛勤付出的结果,不是那么轻松得来的,在科学上的付出就意味着对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疏忽,自然对小孩的影响也就淡了很多,他们的小孩也就没有受到太多他们的影响。这就是坏的家风因为熏陶而得到继承,而好的家风因远离和疏忽而得不到传承。

而一个人的遗传因素,不是由父亲或母亲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父母双方基因的随机组合,当然后代的遗传物质就和父母有很大差别。

社会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小孩和父母成长的社会环境必定会不同,这也不可能将小孩再次塑造成同样的科学家。

最后,成才除了遗传、家庭影响、社会环境外,还有因性格决定的一个人的勤奋钻研、自主努力分不开,再好条件,不努力学习也是枉然。即便努力学习,可是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千差万别,最终也不一定再次造就一个科学家。


鸥洋10

怎么可能泯然众人?胡说八道。事实上关于某一个大科学家的智商分析并不能只分析他一个人,关于这个问题,我先拿钱学森来做一下分析。

钱学森,浙江省杭州市人,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吴越钱氏家族的后人,其家族的第一代祖先是钱镠,为五代时吴越国的开国国王,对杭州和江浙一代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钱镠的后人不仅人才辈出,而且遍布世界五大洲。据统计,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其家族主要的名人有:

钱镠

宋末:钱选(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花鸟画家)

明代:钱德洪(明朝中后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明朝 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浙江余姚(现由宁波市代管)人。王阳明的学生,是王阳明之后儒家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于同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王龙溪齐名

钱谷(明朝著名书法家,手录古文金石书几万卷。)

清代:钱谦益(中国明末清初散文家,明末东林党首领,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

钱曾(清代藏书家、版本学家)、

钱大昭(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从学于其兄,时有“两苏”之比。参加校录四库全书、学问渊博,于经、史皆有造诣。)

钱大昕、钱松、钱杜、钱棨

现代:钱穆、钱复、钱基博、钱钟书、钱崇澍、钱家治、钱学森、钱玄同、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渠、钱永健、钱思亮、钱家骏、钱其琛、钱泽南、钱存训。

同样的还有普朗克家族。

马克斯·普朗克出生在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传统家庭,他的曾祖父戈特利布·雅各布·普朗克(Gottlieb Jakob Planck,1751年-1833年)和祖父海因里希·路德维希·普朗克(Heinrich Ludwig Planck,1785年-1831年)都是哥廷根的神学教授,他的父亲威廉·约翰·尤利乌斯·普朗克(Wilhelm Johann Julius Planck,1817年-1900年)是基尔和慕尼黑的法学教授,他的叔叔戈特利布·普朗克(Gottlieb Planck,1824年-1907年)也是哥廷根的法学家和德国民法典的重要创立者之一。

所以由此可见,一个大科学家,并不是凭空就能冒出来的,他的后代也不会忽然就默默无闻,可能他的后代不能达到他所在的那个高度,但是他的下下一代呢?下下下一代呢?家族传承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家族,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家族,必然是能人辈出,绝对不会昙花一现的,所以古语只会说“富贵不过三代”,但绝对不会说“书香不过三代”,知识只会带带相传,家族传承久了就是世家,而在中国,只有传承几千年的世家,却没有传承几千年的王朝,就是这个道理。


落下m

我不知道这些伟大人物有没有后代,但是我却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子女为什么变的一般。

一、几率问题

首先,这个泯然众人是指跟谁比,跟我们一般老百姓比,还是跟他们这些伟大的人物比。

如果跟这些伟大人物比,我相信99.9%的几率是泯然众人,因为这样伟大的人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出一个,你指望他们的下一代接着再出现一个伟人,甚至还要超过他们,这本身就不现实。整整好几代人都不一定能出现一个能跟他们媲美的人物。

如果是跟一般人比,我觉得他们再怎么差也比一般人强,绝不是泯然众人。凭他们老爸这些人的额财力、关系,随便混混都比一般人要强的多的多。

二、教育问题

他们伟大,但他们不一定就擅长教育孩子

。我们很容易犯这类“爱屋及乌”的错误,觉得一个人厉害,那他别的方面也一定厉害。恰恰相反,术业有专攻。看看我们每年的高考状元家长从事职业的调查,老师的比例是最高的。

这些伟人可能在他们的专业上是毫无职业的NO1,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能他们还比不过一个小学老师。

更重要的一点是,教育是需要家长付出大量精力的一项职业,而对于这些伟人,他们更多的时间是耗费在实验、科学上,他们没有时间来教育自己的子女,所以伟人的子女可能受到父母的教育影响反而越小。



三、科学环境时代的问题

要知道这些伟大人物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原因不仅仅是他们的智力,还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都有密切关系的。

他们之所以可以取得伟大的成就跟他们之前时代取的科学成就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吃了9个烧饼没饱,而第10个饱了就认为第10个是最好的,最有价值的。科学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当一门科学累积到一定量时,它必然要迎来一次爆发。这时候如果不是爱因斯坦发现,也可能会被马因斯坦,丑因斯坦啥的发现。而他们只不过是恰逢其回罢了。

这种长期积累引起的科学大爆发几百年才一次,从这一点,你就不能指望他们的孩子超过他们。


四、运气

有这么一句话,赚小钱靠努力,赚大钱靠运气,这句话也适合科学界。你可以有很高的智力,艰苦奋斗的作风,但这些只能保证你是一个出色的科学家,但是不能让你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你可能跟伟大之间就缺少一次运气。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可能超过他们智力水平的人可能很多,比他们更加努力的人也很多,但是称之为伟大的人物就那么几个的个重要原因。


所以,伟大不是那么好实现的,跟个人、环境、运气都是密不可分的,缺少一点都不能成为伟大。从这些方面讲,伟人的孩子并不比一般人好多少。


神通奶爸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其实对于伟人、名人来讲,他们的下一代并非泯然众人,其中佼佼者不乏存在。只是没有父辈那般的声名显赫罢了。

例如牛顿终身未娶,孑然一身;爱因斯坦的长子同样也是大学教授。而有人总结钱家,是出过“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的家族,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基博、钱钟书等都是这个钱家;钱学森的儿子同样是高级工程师。

所以,即便是没有父辈们那般“牛”,但是也非我们常人可比。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基因的遗传很神奇,孩子会从父母那里各得50%的基因,还不包括可能存在的某些基因突变因素。

另外,这些科学家们呕心沥血的为全世界做出杰出的贡献,完全属于“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道精神。当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投入到科学研究上来的时候,难免会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会有所妨碍。好在言传身教的力量一直存在,这也是家教过程中最靡坚不摧的力量。

换句话说,科学家的子女尚且如此;作为我们普通人、平凡人,自己不是伟人、名人,更不要去特别的追求自己的子女如何、如之何。用坦然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对待子女,更重视言传身教的力量,做好自己。

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好!


沫沫的静好岁月

一个伟大灵魂的产生是偶然性的,是不可复制的。说白一点,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家庭,你说你想培养一个伟人是不一定培养出来的。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大多数的伟人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受到过挫折和磨难。先说中国的,孔子,早丧父,母亲一人历尽苦难培养成人。孙武,生死流离,几近丧命。范仲淹,家贫如洗,以冰粥为食。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其中辛苦,几人能为。近代那些为新中国而洒血的仁人志士,更是为千疮百孔受尽欺凌的祖国而痛心,从而激发自身的热血,创造了非凡的成绩。李小龙如果一直在香港,可能就一普通人,但到了美国,目睹华人所受的种种歧视和侮辱,终成就了一代宗师。外国的,居里夫人,波兰一直处于被欺凌的状况,激发了她无限的爱国潜力。爱迪生,一是比较聪明,二是不懈的恒心,一般人做东西,谁能忍受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诺贝尔,为了研究,几乎把自己炸死。南丁格尔,在疾病和伤亡中穿行。几乎所有成就杰出的人都有共同的性格特征:吃苦,忍耐力强,大脑聪明,或是悲天悯人,或是融入自然。受过挫折,特别是民族或国家受到欺凌。一个人的聪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环境,气侯,食物,地域,等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类的潜能在这些伟人身上得到了极大的展现。优厚的生活容易让人失去斗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个人看法,期盼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共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