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後宮制度中,為什麼會定下“子貴母死”的殘酷祖制?

“子貴母死”的事例最早見於漢武帝時期,劉徹欲立年僅八歲的劉弗陵為帝,擔心太后干政,彌留之際殺了劉弗陵生母鉤弋夫人。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將“子貴母死”上升到了制度層面,在立兒子拓跋嗣為太子時,將其母劉貴人賜死,因為繼承人之母很可能就是聯姻的其他部落或部落聯盟的女子,一旦成為“太后”有可能因為親情關係危及拓跋部的生死存亡。自此,“子貴母死”的制度在北魏沿用下去,北魏後宮一時人心惶惶,眾后妃皆想方設法避孕,即使懷孕也在祈禱生個女孩,成為歷史上罕見的奇觀。

北魏後宮制度中,為什麼會定下“子貴母死”的殘酷祖制?

拓跋珪要立拓跋嗣當太子前,就把他母親劉貴妃賜死了,結果太子拓跋嗣嚇得逃跑了。拓跋嗣跑了之後,拓跋珪準備立另一個兒子清河王拓跋紹,但拓跋紹之母為他最寵愛的賀蘭氏,一時不忍心下手,先把她囚禁了起來。賀蘭氏不甘心坐以待斃,聯絡十六歲的兒子拓跋紹,拓跋紹一聽大怒,連夜闖進皇宮,將睡夢中的父親拓跋珪刺死。拓跋珪死後,逃跑的拓跋嗣回到國都,奪得大權登基為北魏明元帝,他是“殺母立子”的受害者,但他也遵從了這個規矩,立拓跋燾時,將他的母親皇后杜氏賜死,拓跋燾繼位為太武帝后後又將太子拓跋晃的母親賀皇后賜死,北魏後來的皇帝基本都沿襲了這一制度,

北魏後宮制度中,為什麼會定下“子貴母死”的殘酷祖制?

妃嬪們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立某皇后或嬪妃的兒子為太子後,即賜太子母親自盡。這一制度叫做“立子殺母”,從道武帝開始,凡是兒子被立為儲君的嬪妃都要賜死,並且此制實行了七代,歷一個世紀之久。拓跋珪建立的這一項制度,所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這項制度,助長了北魏宮廷中的殺伐戾氣。從拓跋珪開始,後來的皇帝、後宮,乃至朝臣,為了追逐權力,常常把殺戮當作家常便飯,讓這個國家充滿了太多的血腥。

北魏後宮制度中,為什麼會定下“子貴母死”的殘酷祖制?

這種做法畢竟泯滅了人性,因此在宣武帝時,他將自己的二兒子元詡(肅宗孝明帝)立為太子後,皇后胡氏卻未被賜死。尊後為皇太妃,後尊為皇太后。”成為了打破北魏“子貴母死”魔咒的第一人。只是很可惜,胡皇后辜負了丈夫宣武帝和兒子孝明帝對她的信任。她在成為太后以後,就開始干涉朝政,逼奸自己的小叔子清河王,最後還聯合朝臣鴆殺了親兒子孝明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