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也過敏

北京東單九號院,是著名的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所在地。百年來,從這裡畢業的莘莘學子,已成為中國醫學界的脊樑。現在,他們又彙集在這裡,為每一位中國老百姓,用平實簡單的語言,做負責任的醫學科普。

小患者瑤瑤被推進了手術室,麻醉後睡了過去,再次醒來已經是在病房。瑤瑤媽媽卻被告知手術沒有做。看著瑤瑤腫得面目全非的臉,瑤瑤媽緊緊攥住了她的手,好像生怕她離開自己。

瑤瑤今年八歲,小姑娘身體很健康,就是扁桃體明顯腫大,睡覺時呼吸不通暢。本來準備切除扁桃體,可是在麻醉後突然發生休克,全身皮膚紅腫,醫生說“過敏了,好不容易才搶救過來,手術先別做了”。那手術還能做嗎?還會再發生危險嗎?瑤瑤媽頓時覺得很無助。

大家可能聽說過食物過敏,比如腰果、海鮮過敏;也可能知道貓毛、花粉過敏。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麻醉中也可能發生過敏。畢竟平均每人一輩子接受麻醉的機會也就幾次,不像日常生活中接觸過敏食物、花粉等那麼頻繁,不瞭解也很正常。據不完全統計,麻醉中嚴重過敏的發生率為1-2人/萬例,屬於少見併發症。但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時,就是百分之百,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些相關知識。

什麼是過敏?

過敏是人體對外來異物(藥物、食物、細菌、病毒等)的免疫反應,實施上是對身體的一種保護作用。但過敏全稱是“過度敏感”,意味著“矯枉過正”,產生了過於嚴重的機體反應,甚至引起生命危險。

在很多人的概念裡,過敏就是皮膚髮紅,長“風團”,或打噴嚏。殊不知,這種表現是最輕的,又稱類過敏反應。過敏的專業稱呼是變態反應(是的變態反應,但和心理變態沒有關係)。

臨床中將變態反應分為I~IV四型,緊急而且嚴重的過敏反應多數為I型變態反應。該型變態反應主要通過IgE抗體介導發生,發生迅速,症狀多為全身性的而且可以非常嚴重。主要症狀有休克、憋氣和全身紅腫,有時只出現以上症狀之一或之二。比如:對青黴素過敏的人注射青黴素類藥物之後可迅速發生強烈的過敏反應,甚至休克、死亡。

麻醉也过敏

麻醉時為什麼會出現過敏?

全身麻醉是目前最常用的麻醉方式,全麻下患者是睡著的,不感覺疼痛,而且不能動彈。因此,麻醉中至少需要使用三種基本用藥:催眠藥、鎮痛藥、肌肉鬆弛藥。同時,手術中還可能需要給患者補液或者輸注血漿、白蛋白等液體。此外,外科還可能要使用防粘連藥物、止血藥物、植入骨水泥、假體等等。正因為患者在麻醉和手術過程中,接觸和輸注了各種藥物、液體等可能致敏的物質,因此在麻醉和手術過程中比單一用藥更容易發生過敏。

麻醉也过敏

近年來,隨著認識的增加以及檢測手段的改進,圍術期過敏反應的發生率的報道已經逐年增加。包括類過敏反應在內的圍術期過敏報道已高達1/353,這個概率比開車出現刮蹭事故的概率還要高。然而,由於用藥時間同時或部分重疊,很難直接判斷是哪種藥物或液體引起的過敏。

那接受麻醉是不是太可怕了?

——不必過於擔心

麻醉中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率很低(雖然過敏反應總髮生率在增加),因此,絕大部分患者都不需要進行特別的檢查。

但鑑於嚴重過敏反應對患者安全的威脅,對於高危患者,比如以下幾類患者,必須高度重視:

1. 既往麻醉和手術過程中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

2.對某些食物或生活中接觸的物質產生過嚴重的過敏反應。

所謂嚴重過敏反應,取決於是否發生休克(清醒者可表現為虛脫,突然失去意識,呼之不應,或倒地;麻醉下出現血壓顯著降低),是否發生呼吸系統水腫和氣道痙攣(清醒者表現為憋氣,呼吸困難;全麻下可表現為氣道壓力顯著增高),是否存在皮膚的全身性發紅、水腫。

麻醉也过敏

如果沒有以上症狀和病史,只是偶爾有散發皮疹和瘙癢,不必過於緊張,也不需要常規術前檢測對哪些藥物過敏。

患者能做什麼?

——和麻醉醫生說明白

術前麻醉醫生會訪視患者以評估麻醉風險,如果發生過以上兩種情況之一,患者一定要把相關情況詳細告訴麻醉醫生。醫生一般會根據發生過敏的症狀決定是否使用該藥物,原則上禁用過敏的藥物或液體等,可疑藥物須慎用。

對於既往明確或高度可疑的過敏藥物或食物,患者要自己記錄好。一旦有醫生和護士詢問時,要明確告知所有過敏的藥物等。同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明確並詳細地記錄過敏時發生的症狀,以便鑑別是否為嚴重過敏反應。

那是不是以前沒有出現過敏,手術麻醉期間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

很遺憾,並不能。

因為,很多結構類似的過敏原存在交叉反應現象。比如,熱帶水果中的某些物質與橡膠成分類似,因此熱帶水果過敏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會對橡膠手套過敏(還好,在醫療用品中很多橡膠製品都被PVC代替了)。對魚過敏的患者往往對魚精蛋白也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又如,對雞蛋、牛奶或豆漿過敏的患者,可能對含有類似成分的藥物丙泊酚過敏。如果您對牙膏、化學洗滌劑、洗髮水或化妝品等嚴重過敏,那麼也可能會對麻醉中常用的肌肉鬆弛藥物(如羅庫溴銨)過敏。主要原因是這些物質都有共同的化學結構,可能因為導致機體產生類似抗體,而在再次接觸含有該化學結構的物質時,發生抗原抗體結合的嚴重過敏反應。

麻醉也过敏

在同樣接觸史的情況下,嚴重過敏反應主要與“體質”(主要是基因)有關,此外還與年齡、性別以及生活習慣有一定相關性。由於使用化妝品以及性激素等因素影響,女性在圍術期出現過敏的風險高於男性。40~50歲的人群中出現麻醉過敏的概率最高,該年齡段前後的人群過敏風險則逐漸下降。而吸菸的朋友們要注意了,除去其他併發症不談,您出現過敏的概率也是比常人增加的!

麻醉中哪些物質可以導致過敏?

嚴格地講,幾乎所有的藥物均可能導致過敏反應,只是有的發生率較高,有的發生率較低。前面講過的催眠藥、鎮痛藥、肌松藥,以及抗菌素、止吐藥、止血藥、人工膠體液、血漿等,均可能導致過敏。甚至白膠布、貼膜均有過過敏的報道。

萬一發生過敏怎麼辦?

整個麻醉和手術過程中,您的麻醉醫生都一直守候在您的身邊。目的就是為患者保駕護航:隨時監護您的生命體徵,隨時對出現的問題(比如出血、高血壓、心律失常、過敏等)進行相應的處理(此處略去一萬字)。發現及時,處理得當,是保證過敏反應成功救治的關鍵。而您需要做的,就是相信醫生,交給他們啦!

下次手術麻醉怎麼辦?

腰果過敏就不吃腰果,青黴素過敏就不用青黴素。這個道理很簡單,但麻醉中發生的過敏反應由於嫌疑犯(可能的過敏原)比較多,所以需要鑑別,不能完全禁止使用,否則下次麻醉就成“無米之炊”了。

目前,過敏原的檢測方法分為皮膚試驗和體外檢測。比如,我們可以採用類似於青黴素皮試的皮內法,觀察皮疹大小。體外檢測包括組胺和類胰蛋白酶水平檢測、sIgE檢測以及嗜鹼性粒細胞活化試驗等。上述各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尚無法單獨作為金標準進行診斷,聯合幾種手段進行檢測及審慎地判斷可以提高準確度。

介紹了這麼多,文章開頭瑤瑤的故事怎麼樣了?這個請您放心,在接受過敏原檢測後,我們已順利地幫瑤瑤找到了過敏原和替代藥物,她可以安全地接受麻醉和手術了!

麻醉也过敏

趙晶

麻醉也过敏

東單九號院

面向大眾普及的醫學資訊

來自東單三條九號的校友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出品人:九號院健康理事會

手繪:高學敏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轉發給親朋好友及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