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饞的開封“桶子雞”

河南古城開封流傳著一首民謠:“手拿一串七,來到鼓樓西,馬豫興家好桶雞……”

其中的“馬豫興家好桶雞”,說的是正是赫赫有名的“馬豫興桶子雞”。


解饞的開封“桶子雞”

馬豫興“桶子雞”

“桶子雞”,開封一道有名的地方菜。選用生長期一年以上老母雞煮制而成。其色澤鮮黃,鹹香嫩脆,肥而不膩,越嚼越香。這些特點,是這道菜成名的主要原因。

老母雞不但能補氣補血,還可祛風,補益功效頗高,許多久病、瘦弱之人,或者畏寒風重,虛不受補者,都會食用“桶子雞”用來補身,

說到“桶子雞”這個話題就離不開開封的百年老店“馬豫興”。

馬豫興的創始人是馬永岑,系雲南的回民,在當地以經營飯館為業,憑著幾代人的努力,馬家財勢逐漸顯赫。

清朝順治年間,馬家遷到了金陵(現在的南京),開設了商號“春輝堂”,繼續經營飯館,主要以清真食品為主。


解饞的開封“桶子雞”

河南桶子雞

到了咸豐年間,太平軍和清廷之間的征戰,使得金陵處於兵火之中。馬家在馬永岑的帶領下,再次舉家遷到了開封。當時在開封開的商號叫“豫盛永”,主要經營南北食貨。

馬永岑發現,中原人尤其喜歡吃雞,憑著自己在南京製作鴨製品的加工方法,苦心鑽研,以母雞為原料,不開膛,不破肚,使雞成為桶狀,做出了新的品種——“桶子雞”。此菜一經推出,便得到了食客的認可。人們習慣了北方濃油赤醬的烹製方法,突然,嚐到了與以前口味迥然不同的雞肉,在驚訝於烹製方法獨特的同時,也深深喜歡上了這種味道。

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馬永岑又開了新店,起名叫“金陵教門——馬豫興”,“教門”表示他信奉的是伊斯蘭教。“馬豫興”則是店鋪的字號。

“馬豫興”煮“桶子雞”時,用的是老湯,是祖上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選用的老母雞,生長期在一年以上,三年以內,毛重在1250克以上。要求雞身肌肉豐滿,脂肪厚足,胸肉襠油較厚。“馬豫興”煮“桶子雞”的湯,主要靠老母雞本身出的油和水組成。這也是正宗“馬豫興桶子雞”在夏季存放不易變質的原因。

所以,這湯就成了馬家的傳家寶,上一輩都會把一鍋老湯分成幾份傳給後人。


解饞的開封“桶子雞”

河南“馬豫興”桶子雞總店

食用時,“桶子雞”的特點是“脆”,所以,“桶子雞”並非是刀剁成幾塊,啃來啃去,也不是撕成幾半,大口的去咬,而是講究要先剃骨,再切片,把雞分為左右兩片,每片再分前後兩部分,剔骨斬塊裝盤,吃起來脆、嫩、香、鮮具備,別有風味。

“桶子雞”最好吃的部位是雞大腿,味道香,口感好,幾個雞大腿切成細片,是涼菜中的上等品。

“馬豫興”的“桶子雞”以製作精細、選料嚴格、味道獨特而久負盛譽,歷經百多年而久銷不衰。

今天的“馬豫興”,在原有經營基礎上新增添棕黃光亮、爛中香脆、醇香味厚的燒雞、桂花板鴨、燜爐烤鴨、五香醬牛肉、燻魚和牛肉乾等商品,為世人稱道,享譽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