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思考,自下而上选择

成长期行业的投资思路

从供需角度出发,挖掘未被满足的强需求

张五常教授曾说过:“用一条供需曲线可以解释一切。”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因此思考问题也倾向于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某个行业未来的需求很大而当前的供给又很小,这种未被满足的强

需求都有可能成为诞生成长股的沃土。

自上而下思考,自下而上选择

发掘将要爆发的强需求

发掘将要爆发的需求,对于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非常重要。

当我们国家处于工业化之前时,大部分行业的需求都没有被充分满足,可以清晰地看到轻工业的需求爆发,比如纺织、家电等。

当步入工业化时期,与投资相关的行业需求呈现出快速爆发的特征,尤其是在刘易斯拐点之前,资本的回报率显著高于劳动力,企业通过不断再投资实现利润最大化。

因此现在所谓的周期行业,包括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在那个时候都是成长行业,增速很快。但是2009年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

工业化后期,尤其是刘易斯拐点之后,劳动力在收入分配中的占比逐步提高,那么拥有更多收入之后的人们有什么强需求未被满足呢,这就会为投资指明方向。

这个阶段,即人们的吃穿用住行需求增长最快的阶段。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人们很自然地要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因此娱乐需求会是一个未被满足的强需求。

所以,2012—2015年基于此重配了传媒。

自上而下思考,自下而上选择

人和机制是成长期行业选择标的的首要考量因素

对于处于快速成长期的行业,如果未来能看到有很大的需求而当前供给又很小的话,那么该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乃至生意模式都属次要考量因素,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远未到能下定论之时,首要考量因素是人和机制。

足够大的需求会拉动大量要素投入,大量资金和人才都会进来,其中越是创新能力强、越是敢闯敢干的企业家,胜出的概率越大。

自上而下思考,自下而上选择

如何看待成长股的估值

当需求处于爆发初期,公司的增长就比较难预测,市场也很难给出与之匹配的PE。如果需求释放进入中后期,市场隐含的增长又往往偏高,PE可能会被高估。

因此对于成长股而言,PE很重要,但增长更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判断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而指导投资。

当需求即将爆发或者刚开始爆发的时候,PE高也没关系,匹配增长即可;当需求释放进入中后期,一定要看PE

,而且能参与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自上而下思考,自下而上选择

由己及人逻辑演绎,寻找模糊的正确方向

对于哪些行业未来可能做大,我们可以通过国际对比来做初步判断。但对于哪些强需求行业会在什么时间爆发,则需要敏感性和逻辑演绎。

稳定期行业的投资思路

稳定期行业的投资核心是找行业格局已经明朗的优势企业。

稳定期行业的需求趋于稳定,竞争力强的优秀公司强者恒强,能通过份额和利润率的提升继续获取较为确定的利润增长。

这类公司规模已经很大,企业家精神、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组织管理效率最为重要,当然在不同的经济阶段和周期,能很好地为行业选择提供思考方向。

自上而下思考,自下而上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