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一去世,为什么军统就改成保密局了?

诗琪

在戴笠飞机失事之前,军统局被缩编就已成定局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军统势力膨胀过快,不仅内外勤有5万多人,还掌握着特务武装和反正伪军,以及众多权力机关,已经超过了蒋介石认为安全的红线,对习惯于摆弄权力平衡的委员长而言,整顿和缩编军统是必选项。

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旧政协”会议上,许多代表喊出了“打倒特务”、“取消特务机关”的口号,这也是举国上下对特务政治越来越猖狂表达愤怒的呐喊,戴笠的政敌陈诚、陈立夫、李士珍等人抓住这一机会推波助澜,戴笠第一次感受到千夫所指的局面,很是狼狈。



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使蒋介石下令军统局要“化整为零”并立即筹备相关工作,2月提升戴笠政敌唐纵为内政部次长,并内定全国警察署长 ,这是唐纵的地位第一次高于戴笠,蒋介石将军统化整为零以便分而治之的态度已经昭然若揭,感受到压力的戴笠开始用“拖”的战术,同时抓紧联系美国人谋求海军司令的位置。

戴笠飞往北平和青岛就是拖延时间和面见美军北太平洋舰队司令 ,可惜摔死在回来的路上。



1946年3月,失去耐心的蒋介石亲自发电给戴笠,指令他立即返回重庆参加改组军统组织的“八人小组”会议,戴笠深知特务机构对蒋介石的重要性,那么一定要将军统改组和削弱就是冲着自己个人来的。

另外一边,八人小组里负责警察系统的宣铁吾、李士珍和黄珍吾在幕后小黑手蒋经国的支持下,开始秘密策划把军统彻底搞垮的办法,无孔不入的军统侦知这一消息后,在局本部看家的毛人凤立即致电戴笠:“谨防端锅”!戴笠已知蒋介石缩编和改组军统成为定局,在文强等人的劝说下,决定“以退为进”出国考察,等到内战爆发蒋介石不得不需要自己时再重新出山抓权,想好了对策的戴老板却没有机会说出来了。



戴笠一死 ,军统再无人可以抗衡蒋介石和八人小组(已成七人)的改组压力,国民党还都南京后成立国防部,于是1946年6月,军统局掌握的公开特务部分全部划归国防部二厅,厅长是郑介民;将“忠义救国军”等军统特务武装改编成若干个交警总队,只将秘密的核心部分改组成“国防部保密局”,同时由国防部对保密局机关和下属各省站定额定编,戴笠一手遮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有答友看过谍战片《父亲的身份》吗,里面的公开情报机关就是曾经的军统人员已经转隶国防部二厅,叫情报局。



郑介民既然掌握国防部二厅公开特务,唐纵任警察署长掌握全国警务系统,于是蒋介石提拔毛了人凤做了保密局长,曾经的军统“三驾马车”终于各司其职,老蒋可以安心了。

上图顺序为:戴笠,郑介民,唐纵,毛人凤。


度度狼gg

1946年3月17日戴笠飞机失事事故中去世,随后不久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对军统局进行了缩编、改组,将其一分为四:国防部保密局、国防部二厅、交通部警察总局和内政部警察总署,实质上仍由保密局统领。1947年7月保密局正式成立,隶属于国防部,核定人员数目并纳入正式编制,郑介民任局长,毛人凤任副局长。

从军统改名成保密局,名字换了,职能没怎么变 。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响起取消特务机关的呼声和舆论,再加上1945年10月国民党已经签订了《双十协定》,同意和平建国,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合作地位,而军统庞大的组织规模在抗战胜利后也难以原样维持下去,所以军统的改革是早晚的事,形势所迫。戴笠去世前就有把军统化整为零、继续效忠蒋的想法。戴笠死后,国民党内部立即有人提出裁剪军统组织,此前与戴笠有不和不快的人也想趁机报复军统。虽然军统处于风雨飘摇中,但蒋介石决心维护特务统治,坚持反共,所以只是在名称上改变了而已。

蒋介石与戴笠

戴笠死后,蒋介石考虑军统面临着这样几个难题:第一,谁能继任?谁能够收拾好原军统留下的庞大又复杂的摊子,继续效忠蒋的独裁统治?军统内部关系复杂,戴笠死后,争权夺利更加严重,公开形成众多派系。第二,如何解决预算外的开支问题?军统特务组织庞大,仅内外勤特务(不包括武装特务部队)就有五万人左右,近一半在军统局编制内领取薪津,开支多却没有预算定额,主要靠走私贩毒、向汪伪出售军用品、非法印制汪伪银行储备券等方式捞钱,但战后此路行不通了。

所以保密局成立后大规模缩编,通过裁汰一般人员,保留核心人员和基本人员的方式,将内勤各处室从军统局时的1000多人缩减到335人,外勤缩减为6023人,电讯部门保留了2000多人,要知道军统高峰时期内外勤特务、武装特务能达12万人之多。同时将内政部警察总署、兵工署稽查处等机构从军统组织中分散出来,通过机构变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缩减规模的作用。


国家人文历史

1946年3月,军统局特务头子戴笠因意外坠机身亡。戴笠一死,使得军统局领导机构一下子陷入瘫痪,群龙无首,曾经这个神秘且庞大的特务机关一下子进入瓦解的前奏。


戴笠之死,也给了蒋介石想改组军统局的有利机会,蒋介石曾经在戴笠没出事之前,就向戴笠提出要改组军统的意愿。原因就是戴笠领导的军统局,势力已经大到了超乎了委员长的意料,再则由于戴笠的居功自傲,目中无人,除了蒋介石根本就没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在军统局一手遮天。在发展下去几乎难以控制。军统特工之多,人员之精,队伍之壮大,如在不加以节制,恐怕会养虎为患。

蒋介石一项心思缜密,洞察秋毫后是心知肚明,虽然戴笠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但是也不得不防。因此蒋介石做出来想改组军统局决定。戴笠当时并没有做出明确答复,没想到时隔数日 ,戴笠竟然发生意外一命呜呼。



也许这就是天意,多行不义必自毙,戴笠一生杀人如麻,实属罪大恶极,遭此劫难也算是自作自受了。

于是蒋介石就趁热打铁,一则军统局不能一日无主,二则有了改组的理由。于是召开会议并宣布由郑介民暂时接任戴笠,任军统局局长,毛人凤为副局长。


与此同时,督促郑介民加快改组军统局,并在各大报刊上发布头版消息:军统局以奉命撤销,今后如有不法之徒冒用本局名义,进行造谣行骗,敲诈勒索等行为,应请当地军宪警机关随时处理法办。特此公告。蒋介石还就改组事宜指示郑介民军统局撤销后,立即改组为情报厅保密局。实质上讲蒋介石这是换汤不换药,军统局撤销只是名头换成了保密局,并没有真正的撤销。保密局的职责和组织结构并没有改变,只是在人员上有了调整和精简。


1946年7月1日,军统局改组完成,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宣告结束,正式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局长由郑介民兼任,副局长由原军统局秘书长毛人凤担任。保密局隶属于中华民国国防部。

至此由戴笠亲手建立的特务组织军统局,从此退出来历史舞台。


任驰赢天下

大家都知道,军统是蒋介石基于抗战的需要在1938年下令成立的,其前身是复兴社特务处。在抗战中,军统确实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刺杀日伪人员,刺探日军情报,深圳特工们组成行动队,共赴前线。最近很火的一部电视剧《风筝》里面的鬼子六就是这样干的。


在1946年的时候,戴笠因飞机事故而去世了,不就军统就改成了国防部保密军,由毛人凤为局长,其实军统改为保密局在抗战胜利时就已经有计划了,即便戴笠不死,改组也会照样进行的。军统之所以改组,以上因为抗战招收的人员太多了,机构繁杂,仅仅登记在册的特工就有4,5万人多,下辖的机构包括八处,十室,中美合作所,中苏合作所,运输队,税务处等等几十个单位。而抗战胜利后,军统的任务一下子少了很多,所以不需要那么多人了,改组势在必行。


还有就是戴笠掌握的机密太多了,得罪的人也多,抗战时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但是抗战结束后,就该秋后算账了,当时不光国民党外部,内部的陈诚,何应钦都强烈要求改组军统,限制他们的特务行动。于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就打算着手改组军统,只是当时戴笠还健在,改组行动就变得很缓慢,后来戴笠一死,军统也就立马改组成保密局了,毛人凤也上位了。

以上是我看了一些资料,加上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这里还请大家多多担待,也欢迎大家的关注,我是余雯雯,一个爱历史的女生。


爱历史的雯雯

戴笠戴老板所率领的军统曾经是蒋介石最为得心应手的尖刀,为蒋介石和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军统在抗日战争中专门成立特殊的部门铲除汉奸,也有各种各样的情报人员分散在全格各地打探情报,甚至在日本的本土也有军统的眼线,军统可以说得上为蒋介石立下了悍马一样的功劳。

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军统的势力之庞大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顶端,专业的特工常年保持在2万到5万左右,加上在外围的编外人员一度达到了30多万人,直接受戴笠指挥的伪装成土匪的武装分子更是达到了数万人。

我们都知道历朝历代功高震主被君王反杀的事情,军统的势力大到了就连蒋介石这位国民党的第一号人物都感觉到了压力,但是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又不得不借助军统这柄双刃刀来为自己实现抗日的想法,所以军统才能一直保持着增长速度到了抗日战争结束。

所以在抗战结束没一年蒋介石就产生了改组军统的想法,蒋介石是从权力斗争中磨练出来的,所以他对于这方面的事情非常的敏感。

在戴笠飞机失事前蒋介石就曾经特招戴笠回重庆,准备谈的就是改组军统的事情,但是戴笠还没回到重庆就飞机失事撞到岱山上机毁人亡死了,虽然戴笠的死蒋介石很是伤感,但这也为他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障碍,他能完全的着手改制军统了。

在戴笠死后没多久军统局就改制变成了保密局,直接归关于国民党的国防第二厅,毛人凤直接转正成为了保密局的局长,军统渐渐走向了衰亡。

相比于戴笠,毛人凤的工作能力会稍显逊色点,所以保密局在他的手上转盛为衰,虽然在其中与蒋介石的制衡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但是毛人凤的能力也导致了军统的很多业务水平开始跟不上戴笠的时代。

在后来退往台湾之后蒋介石就开始对军统下手了,因为他早已经感觉军统不受自己的控制,在他看来,一个不受自己控制的军统就犹如脱笼的老虎一样危险,所以他派出他的儿子再度重拳改制军统,最终随着时间的流逝,军统就变成了历史,完全改头换面的变成了一个正规的台湾政府组织。

所以说在戴笠死后军统之所以会遭遇改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军统的力量太过于庞大、神秘,导致了蒋介石感受到了严重的危机,对于历朝历代的掌权者来说,无论一个手下再如何忠诚,只要手下的手上掌握着他所控制不了的力量,那必将会遭受到他的顾忌,这个手下最终所面临的也将会是灭顶之灾,戴笠是如此,军统也是如此,很多事物更是如此,我觉得我们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要懂得一个树大会招风的道理,太满则溢,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把握一个刚刚好的力度是最好的。


孤客生

蒋介石在戴笠死后,蒋介石蒋介石很快就将军统改组,将其一分为四:国防部保密局、国防部二厅、交通部警察总局和内政部警察总署

戴笠一死,蒋介石之所以着急将军统进行改组,理由有二。

其一:掩人耳目,为了内战做准备

抗日战争胜利后,准备和平建国,这时候还维持着军统和中统这样规模庞大的特务组织就显得异常突兀,当时的舆论基本都是要求解散军统和中统这样的组织。

所谓和平建国,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是蒋介石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兵力的一个借口。但是舆论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有所表示。于是军统被改组,其核心组织被改组成保密局,一些不重要的组织和人员被裁撤。



其二,改组军统,收缩权力,防止尾大不掉

在戴笠生前,军统的势力已经相当恐怖,在籍人数不下5万,加上外围组织,总人数估计在10万以下。这些人精通暗杀,搜集情报,擅长潜伏,这是一支相当可怕的部队。

虽然戴笠很忠心,但是仍旧免不了受到蒋介石的猜忌。甚至有很多人认为,1946年戴笠飞机失事,便是蒋所指挥的。戴笠一死,蒋介石立马将军统一分为四,其核心部分情报局由实力远不如戴笠的毛人凤掌控。

这样就,就消除了军统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让蒋介石能够更好的将情报机构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里,防止尾大不掉!


以上两点,是蒋介石将军统一分为四,将核心部分改组成情报局的主要原因。也有人认为,因为军统组织过于庞大,花费过大,所以才会被缩编!


小镇月明

因为太过于臭名昭著,被迫改组但换汤不换药


军统局的雏形来自四一二政变,在这之后蒋介石才开始真正组建军统与中统。两个部门双管齐下,一个负责军队一个负责党内。但是戴笠领导的军统让人闻风丧胆,帮助蒋介石做了太多见不得人的东西。


戴笠究竟有多么心狠手辣?我们看一看他在位期间做了什么?戴笠曾经暗杀过吉鸿昌、杨杏佛、史量才等我党派人员及民主党派人士。还有国民党内与蒋介石有敌对的人,比如说韩复榘、唐绍仪。

还有一些该杀的人,像汉奸:张敬尧、王克敏、陈箓、程锡庚、季云卿、张啸林、傅筱庵、陈耀祖。比如日本人:高月保男爵、赤木亲之等人。

Δ王克敏


同时戴笠还策划了一系列对侵华日军的偷袭,比如说天马号爆炸案、金陵毒酒案、海军陆战联队毒药案、抗日杀奸团上海案、江志强人体炸弹按。

还有斧头帮帮主王亚樵,国民政府官员林世良,抢米事件杨全宇等人。还有没有刺杀成功的人,比如说汪精卫。以上都是比较出名的,一些不知名号但很重要的人不知几何。

Δ王亚樵

上面这些人无论哪一个拉出来,所牵扯到的势力都盘根就错。他们的被杀,自然引起了一些人对于戴笠的憎恶,以及对军统机构的痛恨。戴笠在世期间,一直没有敢太过声张。戴笠乘坐飞机失事,成为改组的导火索。

最后在各方势力的压迫下,蒋介石同意“撤销”军统。又用全班人马打造了“保密局”,由毛人凤接手。但是毛人凤比戴笠还狠,因为他的刺杀更像是大厦将倾下的盲目。


史之策

军统改成保密局,与戴笠死亡没有关系,原因有二。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因为内战准备不充分,利用国共和谈拖延时间,国民党政府、蒋介石,打出“和平建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口号,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民主爱国人士、广大人民群众,对国民党利用特务镇压民主,维护反动统治,早已深恶痛决,一致呼声,取缔特务机关,实行政治民主。

所以,蒋介石及国民党当局,为减少反对目标,降低影响,决定取消军统,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



二.军统头子戴笠,利用抗日战争时机,把成立时仅10人,抗战前3千人的特务组织,抗战后达到5万人,掌握全部美式装备忠义救国军10余万人,利用争取到的审查处理汉奸、伪军的特权,伪军纷纷投靠,可影响利用伪军近百万人。

而蒋介石只知军统局本部编制3千多人,拨给经费编制,不知军统真正底细;军统另一个特务头目唐纵,出于争权邀宠,向蒋介石报告实情,引起蒋介石警觉,唯恐军统势力太强,尾大不掉,为免后患,借口民主呼声,遂决定大量裁撤军统人员,改组军统为国防部保密局。



戴笠,生前已早获信息,采取将军统保留骨干,其他人员分流警察、税警、海军等系统,忠义救国军改建交通警察部队等应对措施。


z山海

抗战胜利,蒋介石发现,军统不仅将中统压制得死死的,本身膨胀到拥有10万军事力量,5万公开特工,15万秘密特工的庞然大物,还控制警政部、交警总局,戴笠还企图在美国人支持下争取海军总司令。

因此军统编制压缩是必然,只不过老蒋借全国反对特务政治的机会来操作。拟定计划是将军统公开武装力量成立交警总队并压缩改制后军统的编制与费用。同时成立警政改革小组,军统也将被踢出警政部。所以,戴笠死不死都会改编为保密局。

当然,如果戴笠不死,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说,三个月后内战爆发,保密局的权力也许会再次扩张些,毕竟郑介民和毛人凤在老蒋心目中的地位差距戴笠不少。


张勇達州

军统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与戴笠的死没有必然联系,戴笠死之前,国民党就已经准备改组军统局了。



军统的发展壮大是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不仅各省的区、站力量加强,甚至还掌握了一支组装部队-忠义救国军,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军统在政治、军事、情报方面更是达到巅峰,军统人员最高达到十几万,戴笠个人的权利和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内及社会上各方面都呼吁控制特务组织,取缔特务政治,蒋介石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决定改组军统,戴笠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积极活动谋求海军司令一职,但因空难死掉了。



毛人凤接任军统局长,一上任就面临撤裁、改组军统的烂摊子,搞出了许多恩怨闹剧,外围人员一律裁掉,忠义救国军改组为交警总队,军统人员分别划归国防部二厅及国防部保密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