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誰家無忠臣,陳橋兵變後鮮為人知兩場“叛亂”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說到,陳橋兵變是一次奇特的政變,一次首先由兵士譁變,很快轉變為政權內部自行改變的上下同謀的政變!這次的兵變發生的太突然、太巧妙,以至於整個上層社會來不及反應,等到諸位大臣回過神來,趙匡胤已經登上皇位,上層只好捏著鼻子承認了他的合法性。對大臣而言,誰來做這個皇帝並沒有什麼關係,只要不影響到他們的地位就好,君臣之間達成了默契。而趙匡胤也很聰明,不僅沒做出過河拆橋的事情。還對兵變中的多數大臣加官進爵,整個帝國就在這種奇怪的默契中繼續運行。

自古誰家無忠臣,陳橋兵變後鮮為人知兩場“叛亂”

帝國還是原來的帝國,不過統治者換成了趙匡胤,後周變成了大宋。後周朝廷的大臣,還有邊鎮的絕大多數將領們,都默認了趙匡胤當皇帝的事實,但也有心裡不服的,李筠和李重進在四五月間舉兵反抗。都打著恢復後周江山的旗號,其實心裡都盤算著自己當皇帝的可能性。

只可惜這二人一個剛愎自用,一個愚蠢不堪,根本不是趙匡胤的對手。

李筠是當朝重臣,在後周太祖郭威叛漢入汴京時就鞍前馬後,郭威稱帝后論功行賞,升李筠為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恩寵無比。周世宗柴榮朝時,駐守邊疆,以功進太尉銜,也就是趙匡胤在兵變之前的頭銜,可見李筠的地位之高。因此宋太祖不得不拉攏他,趙匡胤在登基的第一時間就給李筠下發了詔書,給李筠在原官的基礎上,加封了一箇中書令。

但這位後周老臣竟然將來傳詔的使者拒之門外,在手下苦苦勸說下,勉強接過詔書。可就在招待朝廷使臣的酒席宴上,李筠不知從哪找來一幅後周太祖郭威的畫像,懸掛在宴會廳的牆上。才喝了兩杯酒,就面對畫像,如喪考妣似地嚎哭起來。這一系列的表現都說明:李筠不服。他不認同這個欺凌孤兒寡母、奪取後周天下的趙匡胤當皇帝。此事被北漢國主劉鈞所知,便許諾幫助李筠起兵攻宋。李筠長子李守節不同意父親的做法,但勸阻無效。

自古誰家無忠臣,陳橋兵變後鮮為人知兩場“叛亂”

到了四月間,李筠便舉兵反抗趙匡胤,與此同時,遠在青州的李重進早就心懷鬼胎,聽聞李筠叛亂,便派人聯繫李筠想前後夾擊大宋。排遣心腹翟守詢去聯繫北漢和李筠。可是事情就壞在了這個翟守詢,翟守詢依照李重進的命令先去了北漢,但之後他卻沒去找李筠,反而去了汴京,將李重進想叛亂的打算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宋太祖。趙匡胤此時正忙於平定李筠的叛亂,根本無心顧及李重進,於是就讓翟守詢先回去安撫李重進,避免兩面作戰。翟守珣回去後施展巧舌,詆譭李筠不足與謀大事,勸李重進不要輕舉妄動。志大才疏的李重進果然中計,沒有及時起兵,錯失了良機。倘若此時的李重進能起兵呼應李筠,趙匡胤的平叛之路恐怕要拖上很久。

趙匡胤一方面安撫了李重進,一方面平定李筠的叛亂,李筠個人勇猛無匹,但在謀略上就差了很多,而且為人剛愎自用,失敗是必然的。

六月一日,宋太祖來到澤州城下,下令猛攻澤州。澤州將破,眾將都勸李筠集中騎兵突圍,然後進駐上黨,等待北漢增援。李筠猶豫了一天,還是拿不定主意。到了第二天,李筠仍在猶豫,澤州城已被攻破,李筠走投無路,投火自焚了。從起兵反叛到舉火自焚僅僅不到兩個月,李筠叛亂就被平定。平定了李筠叛亂,現在趙匡胤可有時間來慢慢收拾李重進了。

自古誰家無忠臣,陳橋兵變後鮮為人知兩場“叛亂”

宋太祖又要親征了,出發前對留守的大臣們講了如下一段話語:“朕於周室舊臣,無所猜忌。重進不體朕心,自懷反側。今六師在野,當暫往撫慰之爾。”幾天之後,宋太祖到達揚州附近。石守信遣使報告說,攻破揚州城,只是一早一晚的事,只等皇上一到,讓他看一出好戲。太祖得報,當晚來到城下。三軍將士聽說皇上來了,鼓盪銳氣,奮力攻城,當夜就把揚州城攻破了。李重進的下場,和李筠一樣,也舉火自焚了。

自古誰家無忠臣,陳橋兵變後鮮為人知兩場“叛亂”

經此兩戰,再也沒人敢於和趙匡胤叫板了。但趙匡胤的雄心壯志遠不止於此,揚州之南的江南國還等著他去平定呢,但是連續兩場戰鬥軍隊需要休整,不能打仗,但嚇唬下對面還是可以的,於是在長江北岸舉行了大閱兵,好一番耀武揚威。江南國主李璟可經不住這麼嚇唬,心裡盤算著南京離長江太近了,於是急急忙忙的把都城遷到了更靠南的南昌。此後幾年,趙匡胤開始了他一統天下的道路,滅後蜀、滅南漢、滅南唐,直到公元976年猝然長逝,停止了他的統一大業。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由幾道書局出品、鳳凰FM、蜻蜓FM、懶人聽書推出的深圳大學王立新教授的音頻節目《王立新講宋太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