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11便利店客流量大概是多少?利潤主要來源於什麼?

趙昱斌

7-11便利店是一個連鎖便利店企業,每個單店的客流量是不一樣的,盈利水平自然也有高有低。日式便利店一般來說比國內連鎖便毛利率高很多,主要得益於它們的商品結構比較合理,特別是鮮食成為主要利潤增長點。

從日式便利的統計數據看,60%至70%的進店消費者會購買鮮食產品。包括壽司、飯糰、糕點、關東煮在內的鮮食類產品是每日消費品,在便利店中有較高的購買頻次,並且有拉動效應,例如買一份鮮食,順便買一瓶牛奶或飲料。

鮮食毛利率一般在35%至70%之間。即使算上高報廢率,也是一門算的過來賬。不讓為什麼有一種說法,便利店正在打劫餐飲店。關鍵是在競爭激烈的當下,商品的差異化體現出來了,有些工廠是專門為7-11做鮮食的,除此一家,並無分店。

7-11的選址是便利店業內的標杆。7-11便利店選中的地方人流一般來說不會太少,更何況本身就可以帶來流量。選址歷來是7-11店鋪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內容,有自己的一套複雜的計算體系。

關於7-11便利店的一些理論

1、價格心理學:“中間價格”更受歡迎

7-Eleven通過陳列三種相似產品,利用價格區別,來打造”中間價格”產品,使其成為熱銷品。

2、7-Eleven經營的“單品管理”

“單品管理”概念是7-Eleven的主幹。

3、框架效應——表現形式不同,銷量也不同

同樣一種絞肉,“80%瘦肉”和“20%脂肪”的描述雖然本質在完全相同,但實際購買時,顧客卻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4、優化陳列,加快更新換代

7-Eleven為了儘量有效的利用店裡有限的空間,貫徹貨架優化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