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惡不赦」究竟是指哪十惡?何為首惡?

十惡不赦",常用來形容惡貫滿盈、罪無可恕之人。那其中的"十惡"指的是什麼呢?

“十惡”,最初佛教中的一個用語,指十種當招致地獄、餓鬼和畜生這“三惡道”苦報的惡業,故又稱“十惡業道”。

「十惡不赦」究竟是指哪十惡?何為首惡?

十惡不赦出自 《隋書·刑法志》:“又列重罪十條:……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議論贖之限。”指十種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即:謀反、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指罪惡極大,不可饒恕。

一、謀反。

語出《墨子·號令》:“諸吏卒民,有謀殺傷其將長者,與謀反同罪。” 指圖謀反叛。

二、謀大逆。

“謀大逆”最早見於《史記·孝文本紀》:“間者諸 呂 用事擅權,謀為大逆,欲以危 劉氏 宗廟。”含義封建時代稱損壞皇陵、宗廟、宮闕等行為為“謀大逆”。

三、謀叛。

指預謀背叛本朝、投降外國的行為,中國封建法律“十惡”重罪之一。

「十惡不赦」究竟是指哪十惡?何為首惡?

四、惡逆。

惡逆是十惡內容之一,“謂毆及謀殺祖父母、父母,殺伯叔父母、姑、兄姐、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

五、不道。

指殺一家非死罪3人及肢解人。

六、大不敬。

是侵犯皇帝人身及尊嚴的一種罪名。包括盜竊御用物品、因失誤而致皇帝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不尊重皇帝及欽差大臣等三類犯罪行為。

「十惡不赦」究竟是指哪十惡?何為首惡?

七、不孝。

指不孝祖父母、父母,或在守孝期間結婚、作樂等。

八、不睦。

《唐律》中對“不睦”的解釋是“謂謀殺及賣緦麻以上親,毆告及大功以上尊長、小功尊屬。”

九、不義。

指殺本屬府主、刺史、縣令、現受業師;吏卒殺本部五品官以上官長;及聞夫喪匿不舉哀,守喪期間作樂、穿吉服及改嫁等。

十、內亂。

“謂奸小功以上親,父祖妾及與和者”,指家庭內部的亂倫行為,如小功以上親屬間的強姦、通姦、奸父祖之妾皆屬內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