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论郭德纲怼听众“你听了一辈子评书了你不也是个听评书的吗”这句话?

请叫我杠精

评书表演和厨师炒菜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比如“鱼香肉丝”是川菜,甜咸囗,把它炒成酸甜囗,还按“鱼香肉丝”上菜,不要说把厨师叫来,就是把大堂经理叫来骂一顿,你看他敢不敢吱声。



表演评书和其它艺术表演形式是一样的道理,可以借鉴和学习,但不能刻意模仿某位前辈的风格,必须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才能拥有观众群。



所有的评书爱好者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最佳。有的人就爱听单田芳,就觉得他的书说的有劲;有的人就喜欢王玥波,“包袱”不断,听着轻松愉快,但也有听众批评以上两位的,能举出一大堆缺点,感觉谁都不如袁阔成的书说的好,这就是众口难调。



即便是听了一辈子评书的老听众,也是听多了之后有对比,确定最适合自己口味的风格,不能以老艺术家的水平去衡量一个评书新秀,再说评书里的“门道”很多,听一辈子评书也毕竞不是“门”里的人。


我平凡31654067

先不说郭德纲这句话对不对吧,插个题外话。前段时间韩寒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我也曾对那种力量一无所知》,你看过吗?

没看过的话,推荐你看一看,我看完就记得里面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恐怕这辈子都忘不了,即:永远不要用你的兴趣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评书曾经是郭德纲吃饭的本事,而观众你听了一辈子评书,你也只是个爱好者,你永远也无法了解,郭德纲为了练就这个吃饭的本事,而费了多少功夫,吃了多少甘苦,所以你真的没有权利评价他。

也许有人觉得评书和相声一样,反正都靠嘴吃饭,大家都有嘴,都会说话,估计也不难。我们作为局外人,不知道他们到底要练多少个绕口令和贯口,但是质疑他的人不妨试试自己会几个绕口令,反正我是一个也说不完整的。再说靠嘴吃饭的人有一个基本功,就是说话不能喷唾沫星子,这个有几人能做到?不服气的人可以拿一张纸巾放在嘴巴前说几句话试试,反正我也是做不到的。

所以说,外行评价内行确实不够妥当,你既不了解其中门道,也不了解其中甘苦,凭什么对人家的艺术水平说三道四呢?即使你花了钱,你觉得不值,下次不去就是啦,但是天天追着别人骂,那不是闲的吗?


牙快笑掉了

没看懂这问题,到底是郭德纲怼观众还是郭德纲徒弟怼观众?


三只脚的大大乌鸦

回答您厨子做饭的问题,有个词叫“众口难调”,你不爱吃可以不去,饭店损失一个客户,要是按你的意见改完损失十个咋办?这个责任您承担嘛?您上下嘴一碰,拍拍屁股走人了,风险全丢给厨子了,哪有这美事儿?死不死


DarkXuan

不请自来。

评书这个艺术表演方式确实有一些特殊性。笔者儿时听先生说水浒,就《智取生辰纲》这一段,可以说一人一个说法,甚至一个人不同地方说都不一样,当然啦,主线还是一样的,细节处理不同,侧重不同。

这个就看听众的口味了。笔者爱听细节不是特别清晰的,那样有种自我想象空间。要是先生描的很细致……感觉不大是这么回事。

但我不能说人家什么什么不好,哪哪哪不对。因为咱们就是听的,不能上去趟趟趟来一段啊……要是我说更不及人家。

语言的艺术众口难调,现在的收音机说小说,笔者不爱听,没有特点,虽然也是能听出区分人物,描述事情发展,但是少了说书人自己的东西。说白了那就是读,但是符合大众胃口,基本没人说不是。

看着题主说了厨师,其实有点偷换概念。

郭德纲说的含蓄。要笔者说:爱听就听,不爱听滚蛋,老子就这么说。这才是老辈艺人的气派。凭什么跟着一个外行变啊……

祝身安体泰福寿安康。


紫云观涛

听十年郭老师相声,很喜欢。但有时候非常看不惯郭老师那种只有他掌握真理的劲头儿,汗😓。

(现在大家都习惯说“梗”,需要你来普及这个字来自相声,还必须读“哏”嘛?真相只能有这一个吗?)

回到这个题,就像厨子做的菜好吃不好吃,当然要允许大家提意见,当然,最后厨子要不要听群众的意见也不能强制要求,得自己掂量。服务行业专业门槛低,相声、小品、电影、广告设计……大家都能发表上几句意见。但一般人都会假装表示自己会虚心听取观众意见,但改不改自己拿捏……这样给双方都会留足面子。

老郭这种态度其实是一种“文人相轻”的一种自傲性格(当然他也有理由自傲):自己的作品再不好,你也说不得。(要是观众不捧场的时候试试看)

假如,观众偶尔觉得有一两段低俗,还得真理在握的和观众讲理,你不是专业说相声的,你不懂什么要雅什么叫俗,汗😓

老郭已经很棒了。真心劝老郭少一些做圣人状笑看苍生,普及真理似的说教,多一点不那么俗的轻松幽默就是了。(毕竟向他说的,圣人这个工作早已经被取缔了)

祝好


你好野猪佩奇

前些天回答过一个近似的问题,巧的是我也用了一个比喻与题主的比喻近似。美食家就是美食家他不是厨子,题主的比喻是吃饭的与厨子,你说菜不好吃厨子不接受意见。那么我问你,你不喝豆汁别人也不能喝么。你一个人说不好吃,还有九个人说好吃呢,所以厨子绝对不会接受你的意见。

题主的意思是提意见了就得听,就得改才叫好演员。说白了吧,题主就是个混子,上过几天淆就不认大马勺了。题主就是认为只要是用嘴说的都简单,你们都不行,你们就得按我说的改。小砸,真让你去说书你得饿死。你给你们领导提意见领导能听你的么,领导能弄死你。是不是这个理儿。

你说郭德纲怼观众,我不支持你,因为你是观众不是专业人员。你不喝豆汁就堵到豆汁店门口骂街,你这欠揍。


退休老头儿2

那些说老郭怼的对的人,怎么忘记了你曾经说过姜昆不会讲相声,你那个时候怎么可以外行评内行,你怎么敢说你会听相声他不会讲相声,特别烦躁这些双重标准的人。


独角兽91600263

题主这个问题不明确啊。是个什么样的错误呢?如果说是是原则上的错误,比如把岳飞说成坏人,把秦桧说成英雄,用不着所谓的纲黑,所有的纲丝都会怼死他。但如果只是处理方式上的,那不叫错误好嘛,每个说书人都有自己对书目的理解和各自的表现手法。

不能说你听过某某大师说过一遍这个书,别人再说,说的跟某大师不一样就错了。而且某大师说的肯定和书的原著也不一样,能说是错了吗?如果跟书上一模一样,直接看书不好吗?

至于题主说的去饭店吃饭的例子,看似有理,但里面有个范围的问题。饭馆是服务所有人的,但评书这类曲艺,它们服务的对象更倾向于内行。就好比京剧的票友,再怎样也是个票友,也只是个爱好者,想正式唱京剧得到行业内的认可,十分困难,可以说万中无一。

老话说隔行如隔山,所以听书就好好的听书,想说书就正经拜个师傅好好的学。不喜欢郭德纲,就去听王玥波,或者去听连丽如。你觉得谁说的对就去听谁的。


桥上的小妖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袁四爷质问段小楼为什么别人的霸王是七步你的只有五步?!

该老观众提出的就是类似的问题。

作为一个演员,对于作品肯定需要有个人特色处理,不然出不来。打个比方,虽然六小龄童的孙悟空绝对经典,但是把他作为标准和模板,那么后来的扮演者扮演的是六小龄童还是孙悟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