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崇尚的外国的素质教育有没有问题?

quiet军哥

外国的素质教育当然有问题。


某种程度上,素质教育|快乐教育是一种愚民教育,以“小清新”的外衣,掩盖着“阶级固化”的事实。奉行“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的西方人都是谁?答案:一,学习不好的富人孩子;二,社会的中下阶层。



美国出版的《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秘史》一书对美国所谓“素质教育”做了一次追根溯源。此书介绍,早期,名校所谓注重“素质”的入学标准,就是为了给学习不好的有钱孩子上大学找借口。美国曾经一度反思这种标准给大学带来的“学术水准低下”的恶果,并曾在威尔逊(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和美国总统)的带领下转向考试和学术。不幸的是,20世纪30年代,大批犹太人移民美国。犹太人具有学霸基因,在考试中把土著美国娃虐得渣都不剩,没办法,美国才又重新掉头,拿体育等综合素质说事。对此,《华盛顿邮报》在《被选中的》一书的书评说道:“美国大学入学评鉴中特别重视课外活动、领导特质以及推荐信的做法,与欧日截然不同,许多美国人引以为荣,其实这是20世纪初特殊环境考量下的结果。诚如当时哈佛大学校长洛厄尔所说:‘是为了防止日增的犹太人比例。’”


事实上,早期的西方人根本就不奉行“素质教育”。即便是现在,欧美的知识和精英阶层也绝不认同“快乐教育”。

西方教育其实是“分层教育”。优质的教育资源(例如收费高昂的私立学校)教学是非常严厉的。一段时间之前,BBC拍了一部纪录片,记录了5个中国教师来英国中学教书,由中英现代教育的比较出发,引发热议。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老师去的是普通的英国公立中学,学生来源本来就鱼龙混杂,自由散漫、素质不高是意料中事,不能代表英国教育的全貌。针对此事,曾任伊顿公学教务长(1997~2008)的奥利弗·克雷默说:“如果这5位老师来的是伊顿公学,他们肯定都会很开心。因为伊顿孩子能力都非常强,不会让中国老师失望。”



“快乐教育”是一种有意无意的愚民。精英呢?他们才不会“快乐教育”自己的孩子。精英的孩子们早就去了严格的学校,接受严厉的教育之后,去当金融家、医生和律师。就此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小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


我们有些人根本没搞清楚美国的“快乐教育”本质是什么,覆盖的是什么人和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搞。问问在美的华裔“虎妈们”,大家很容易搞清楚,美国的“快乐教育”,针对的主要是那些家庭条件不够好、本人又实在学不下去或者不打算学下去的学生,不逼你,爱学不学,学成啥样都随便你。但这背后是阶级分化。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作为穷人家的孩子,如果你没有特殊天赋,那个体制基本就放弃你了。


王小东说:


美国这样做对不对呢?我认为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对的地方是,实在不堪造就的孩子,就让他们快乐地成长,也算作是一种慈善吧。不对的地方是,对于大多数尚可造就的孩子,第一,这是不公平的;第二,从国家角度来讲,一个国家不仅需要科学家、优秀工程师、政治领导人,也需要更多的一般技工、普通服务人员。后者需要、也有权要求负责任的良好教育。美国现在严重缺乏像样的技工,所以美国历届教育部部长都强调基础教育要向中国学习。

myida

外国教育也是多种多样的,不知道题主现在哪个国家留学,在什么体制内的学校,以及哪个年级。

亚洲国家如新加坡和韩国和我们的比较类似。欧洲国家中德国是实行职业教育与综合大学并行制度,但和我们的不同在于,学生在两种教育系统间是很容易转换的,地位同等,不像我们职业教育低于综合大学的理论教育。

最值得一提的是芬兰的教育。“你知道吗,中国上海15岁青少年平均每周家庭作业完成时间约14个小时,列全球首位。而芬兰仅为3个小时,排名最低!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作业最少的国家,其教育体系却屡屡高踞国际教育体系排名榜首。教育界的“世界杯”——经合组织发布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称,芬兰青少年多次在阅读与科学评比中称霸。”

芬兰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的是“现象教育”:即事先依据一些源于学生生活的现象,确定一些学习或研究主题,然后围绕特定的主题,将横向的不同学科知识融入到新的课程模块,并以这样的课程模块为载体实现跨学科教学。学生在众多现象中通过整合、归纳、分析,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之道。这种立体思维训练有利于思维扩散性发展,突破了单一学科教学固有的线性思维局限。这种教育训练出来的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现在知识更新换代快,交叉跨越频繁的社会,因为他们学的不止是知识,而是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我现在北美,孩子算是经历了私立学校,普通公立学校,以及特殊教育三种不同的北美基础教育体制,三者之间差别还是蛮大的,主要是这里通过教育就提前完成了阶级分层:公私立是主要以家庭经济状况分层,而特殊教育是根据智力分层(智力低于正常或高于正常都划入特殊教育)。

题主如果上的是加拿大的TOPS这类高中,或“美国的少年班”,还觉得自己比同学优秀很多,我只能佩服楼主了。我儿子数学竞赛基本都是加拿大全国排名30以内,最高第四名,可我还担心他明年会考不上这种学神俱乐部似的高中呢,因为他文一般,领导能力一般。

如果题主上的是大学,那就去北美大藤(IVY)见识下那些能熟练掌握两三种语言,还能轻轻松松跑个马拉松,再兼顾数学和哲学双学位的学霸。唯独不要和北美普通公立学校那些就想混个毕业的同学比,那些教学标准很低很低。我就碰到有家长抱怨一周才A4纸正反两面的作业量,我一年级儿子不到15分钟就能完成。

我的观点是:北美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讲的是家长的素质(有财力、有学识)和学生的天赋。


风雪夜归人-在路上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来,针对二十多年前,重复记忆,机械练习,满堂灌、泡倒墙等低效教育的补充与改进。是相辅相成,相长相生的关系。与应试教育是并存共生的关系。

我们骂了那么多年的应试教育其实蕴含了我们教育的各项要义及学习的各种功能,既不可怕,也不落后,只是不要过了就好。

我们现在提的素质教育也并不是摒弃应试及应试的要素。应试教育加重学生负担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素质教育并不具备减负的功能,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应试教育无法取缔或减弱的情况下,素质教育甚至可能会加重学生负担,现阶段也是存在的。

割裂二者不是专家闭门造车的想当然,那就是心怀叵测的别有用心。

近十年来,中国教育的成就世界是认可的。西方近年来屡有学习中国教育的声音则可例证。

西方公立教育的宽松、知识容量小,练习体量低,导致学生科学知识欠缺,已频频被诟病。而私立教育要求高难度大,实践能力标准强,为西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高昂的学费决定了其培养的只是少数菁英。

所以,减负与应试有关,但应试并不能解决减负问题,同样素质的培养也不能解决学习负担重的问题。

决定学业负担轻重的是人才选拔的标准和内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都是现下教育不可或缺的,应试教育应该恢复名份,素质教育也不必神密而全能了。

洞见。


云腾致雨102568750

外国素质教育值得效仿吗?这个问题得先看看中外素质教育的差异。

1.幼儿园阶段。中国人教育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于是幼儿园就开始学拼音、汉字、数学、英语,外加各类艺术培训。外国幼儿园以玩为主,哪个老师胆敢教孩子圆圈是字母“O”,会遭到家长投诉,说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2.小学阶段。中国孩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习越来越紧张,书包越来越重,校内语文、数学、英语连轴转,课后各种辅导班伺候。外国孩子根据兴趣,全面、自由、开心地发展。整体知识面方面相比幼儿园,落后更多。



3.初中高中阶段。中国孩子这两个阶段每天起早摸黑,扎身于书山学海,忙得昏天黑地。外国孩子,不善学习的已经开始分流到职校,善于学习的逐渐增加学习压力。



4.大学阶段。中国孩子一旦考上大学后,就轻松多了。好多学生打球、游戏、玩乐、恋爱,甚至出现挂科现象。许多学生4年本科毕业后,都不知道学到了什么。外国认为大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学不好的学生留级,甚至不得毕业。学生们普遍在这个阶段学得最辛苦。



看出中外素质教育的差异了吗?学习节奏貌似有些相反。你希望接受哪种教育方式?


听雨轩主12

任何教育体系都不是完美的。只能说是各有所长,各有优势罢了!

我们口中所谓的素质教育,说白了就是让学生能够在玩乐中学习,能够全方位的提升自己,达到全面发展。可惜的是我们只学到了表象,并没有学到精髓。试问这几年我们搞的素质教育真的就让学生全面发展了吗?最终考核学生的是不是还是以成绩为主啊?自己的体制不改,却学别人的花架子,有用吗?



在国外很多地方提倡精英教育,尤其是英美等国,他们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全面的发展,但是他们的问题在于两极分化严重,换句话说就是有阶级阶层的出现,有钱的人家可以充分的利用所有的资源去培养自己的孩子,只能够全方位的得到提升,进而步入知名的院校,而贫穷的人家只能够自己去学习,缺乏很多资源,那么他们最终的出路就是走高职或者技校。从此以往造成她们的阶级分化非常的严重。

我国现在正在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目的也是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素质,强调素质教育,评价的原则也是一样的,比如说:音体美占多少分数,特长占多少分数等等等等。那么我有一些担心,会不会步国外的后尘?有钱的人家能利用所有的社会资源来培养自己的孩子,而贫穷的人家却得不到这些资源,那么在评价的时候分化会非常严重,最终他们上的大学差异很大,

“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是不是真的要上演?

希望我们不要一味的去学习国外的一些所谓的“先进经验”,而丢掉了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啊!




小V也来说教学

多谢盛邀。所谓的素质教育,从很多方面来说,对于国家,对于个人,利弊是各有千秋。

我是搞普通教育的。现在很多人崇尚的所谓素质教育,无非根据如下几点。

1是欧洲和美国的普通教育模式。侧重的是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中学那么多爱好协会就是证据,同时,侧重个人的发展方向选择,侧重个人和社会道德的培养,侧重人文精神的养成,淡化基础技能,淡化有争议的文化传统,注重,最看重的是领导才能,创新才能,思辨等。

这好处明显。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可以更早,更好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这个也是为什么美国人的善于创业,赚钱,看重专利权和点子,避讳隐私,而且,总得来说对于和外界打交道,比中国人要熟练,得体的多。

而中国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很大条件上,首先保证的是公平,也就是尽可能让大家都能接受教育,其次,侧重对于自身的身份认定教育,也就是说,告诉你你是谁,哪来的,你的国家,你的民族,你的祖先是怎么回事,你生活的这片土地发生过什么。这属于文化教育。同时,由于高等教育仍然是稀缺资源,所以,侧重技能和知识的掌握,这是竞争教育。

二看的出来,两种教育都有各自的侧重点,没有什么先进落后说法,只是体现了各自的不同的国情罢了。一个是公共资源充分,国家高度发达,社会福利,就业和创业都有更多机会,法制完善,基本没有生存危机的国家。一个是刚刚解决温饱,刚刚开始大展宏图但是还没有得手的国家,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很多公共资源还是稀缺,国家周边强敌环伺,无数心怀叵测的国家时刻都在谋划着取代她的位置,甚至颠覆分裂之。

这样不同的国家,这个教育体系有区别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我看过英国,美国,还有德国的中小学教材,还有什么埃及,土耳其,韩国,日本这些小国家的,。我发现,你说的什么素质教育根本就是什么大事情,所有国家的教育,其实都有一个很明显的主线,共同点,优先于所有事情的优先项----培养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有用的人!

这个才是教育的灵魂。


Caikai13

我不欣赏外国的素质教育,我去过美国,日本,加拿大。感觉他们的基础素质教育还不如我们中国。

其实,像美国等国家并不是十分重视基础素质教育,它们的人才主要靠引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很多优秀人才,高中或大学毕业后流失去了这些国家。这些人的基础素质教育其实是在中国或其他国家完成的。


一个中学教师

纠个偏哈,你比外国同学高的是成绩,那不是素质教育,起码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

我们有没有崇尚外国的素质教育这个命题本身就有点问题,我个人觉得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的教育确实有点过重知识(点),而忽视了知识的学习过程和验证过程,所以学生学到的东西只在脑子里,外化为分数,没有形成运用的能力,没能提升学生的素质。

但是很明显,我们并没有崇尚,更没有学习借鉴国外的素质教育思路,所以你的成绩比外国的同学好并不是外国的素质教育的结果,而是我国教育的余威。


kidult811

素质教育并不是最近两年提出来的教育新名词,而是诟病应试教育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现在人们宣传的应试教育,具有很大的狭隘性,也就是说人们把应试教育的范畴缩小了,只是停留在针对中高考的教育结构和模式上。但是我们要看到,人生无处不考试,只要有考试,所有的素质教育都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你素质过硬不过硬,还是要考一考或者面试一次,才能显露出来。

素质教育也好,应试教育也罢,都是教育,教育本身对于孩子成长没有任何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素质,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都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吃苦”。应试教育里面的题海战术,之所以被诟病,就是因为孩子太苦了,苦的让家长心疼,作业写到十一二点,早上五点钟左右起床,除了瘦弱的影子和沉重书包,没有任何快乐而言。

可是看看我们父母,哪个不是早起晚睡的折腾!公司虽然有劳动保护,朝九晚五,可是哪个公司能够真正做到呢。哪个父母不是上班期间做不完的工作,不是带回家就要加班处理。孩子苦,家长难道不苦么。家长辛苦,是因为当初没有付出太多的苦;现在的孩子不苦,日后将会更苦。

最近流行减负,推行素质教育。有些朋友就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其实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素质教育也需要付出辛苦。练习篮球的孩子,练习音乐的孩子,练习美术的孩子,练习跆拳道的孩子,练习更多兴趣爱好的孩子,那个不辛苦。可是这种辛苦家长认同,孩子在学习上吃苦家长就抱怨。同样的辛苦,上学才是帮助孩子走的长远的路,可是很多家长都不明白。

素质教育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人,一己之见,以偏概全,都是对素质教育的歪曲和误解,只要是教育,就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存在。体力劳动可以满头大汗,脑力劳动同样可以满头大汗,满头大汗的原因,不是因为进行了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是因为你进行了劳动。

我们真的对孩子太溺爱了,一些围绕着“孩子辛苦”的鸡汤沐浴着我们全身。让我们看不清楚孩子日后面临的压力,现在不苦,日后必苦。国外的素质教育,不过是给了孩子更多发展素质的时间和空间,但要看到国外大学的“宽进严出”是国内大学的“严进宽出”对比,我们的孩子,不在学习的路上吃苦,片面的追求特长素质的教育,剑走偏锋,其实只是家长的一种心愿。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但是我们要清楚的看到,试卷考试得高分,也是一种素质,勤学苦读培养出来的孩子,同样有很强的素质。不要把素质教育片面的理解成特长教育,也不要把孩子素质的养成看成“静待花开”,更不要把孩子的未来放在特长教育上,免得特长教育不成功和“静待花不开”的时候,孩子一事无成。


五亩闲田

我是索菲,社会,教育,情感圈作者,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蒙特梭利早教中心的故事。

我们这里的蒙特梭利是幼儿园性质,都是由外教授课,它主要是激发孩子的大脑发育,培育孩子的观察能力等综合素质。



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这个幼儿园学习,接受的是国外的素质教育,孩子各方面都还不错,等到了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上课时上厕所不向老师打报告,直接站起来走了出去,老师问他去哪?他说去厕所,头也没回就走了,下课后老师问他为啥不打招呼,他说幼儿园老师说如果有事可以直接出去。这就是国外素质教育带来的后果。


索菲夜话期待与你相识相知相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