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匠心鑄上品(陳嘉)

在剛剛結束的首屆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上,一個個閃亮的中國品牌吸引了眾多參觀者。600餘家知名品牌企業,憑藉技術創新和良好品質向全球遞出了一張張中國名片。

從2017年中國品牌日的設立,到首屆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從廣受世界讚譽的中國“新四大發明”到中國代表團斬獲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第一……這些代表著中國形象的中國品牌正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品牌彰顯實力,實力凝聚精神。推動打造中國品牌的偉力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作為一種精神追求,既包括技術層面的精通,亦包含內在心性的鍛造培養,雖直觀展現在產品等一切外物,實質上折射出的卻是創造者的匠心。何為匠心?它包含著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誠心,一絲不苟、嚴謹認真的初心和專注探索、求新求變的決心。誠心者,是反覆打磨、力臻完美的執著,是擯棄嘈雜、精誠所至的進取之心;初心者,是腳踏實地、默默耕耘的品格,守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的赤子之心;決心者,是高瞻遠矚、與時俱進的胸懷,是孜孜以求、破除教條的求索之心。大凡將三心合力發揮於自己的某項工作和所熱愛的事業,那都是匠心的完美演繹。

中國人對於匠心的探索與總結歷史悠久。《詩經·衛風·淇奧》中寫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工人加工器物來比喻做學問和陶冶品行的精益求精,這正是匠心之獨運。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曾說過:“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當技藝精通到某種程度後便會接近道(自然規律),而這所體現的正是工匠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形成於品的一種動態變化,也就是匠心的塑造。

匠心鑄上品,自古皆可鑑。齊白石筆下的蝦妙不可言,意境不凡正是因為先生平日對事物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孜孜不倦的揣摩。1920年《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問世,完成這項事業的學者陳望道則“費了平時譯書的五倍功夫”才得以讓我們品嚐到真理的味道。章丘鐵鍋都需要歷經12道工序、18遍火候,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方得一口質量過硬的好鍋……無論是對理論的嚴謹求實,還是對工作的如火熱忱,凡此種種,背後正是那歷久彌新的匠人匠心。

對於匠心的秉承,我們不僅保持著一以貫之的思想覺悟,更展現出獨具創新的發揮。古有木匠、鐵匠、泥瓦匠,今有管延安、高鳳林、胡雙錢等一批大國工匠。縱然斗轉星移,但匠心卻在一代一代的國人中得到傳承和發揚。事實上,匠心不僅體現在產品製造與工藝加工等傳統領域,各行各業的每一個人只要專注於做好一件事,不厭其煩幹好每一項工作,腳踏實地抓好每一個環節,那就是匠心在新時代的詮釋與表達。

匠心不僅反映著個人的品格氣質,更能體現社會乃至國家的精神面貌。當前,我國處在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邁進的關鍵當口,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迫切需要突破發展瓶頸。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推動供給側結構的升級,就必須注重品質的打造。這對於打造中國品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毫無疑問,已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培育工匠精神”,正是從宏觀層面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戰略遵循。這不僅是時代所需,更是深層次的文化涵養,而具體到個人,正是對於匠心的培育。

匠人鍛造匠心,匠心成就輝煌。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從“中國速度”到“中國質量”,從“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在這條蛻變之路上,需要更多秉持匠心的人們,堅守自己的進取之心、赤子之心和求索之心,揮灑汗水、攻堅克難、紮實苦幹,個體成就不凡的夢想,必將為偉大民族的強國之夢助力添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