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育方面的着重点需要放在教师还是学生?

FCG冯春光

目前,教育存在的棘手问题很多,但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障教师的教育管理权利,让教师能摆脱不敢管、不愿管、不能管的尴尬局面,挺起腰杆理直气壮地去管理学生。

近年来,教师因管理学生而遭受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教师管理学生的情绪,导致许多教师面对个别学生不服管教、肆意妄为的行为,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见了就轻描淡写地去管一管,走走过场,没看见就觉得自己很幸运,绝不会主动去履职尽责,免得惹火烧身。特别是,一些伤害事件明明是因学生的错误引起的,但媒体介入后,就出现了教育部门为了迅速平息事态、息事宁人,而严肃处罚教师的怪现象。这无疑就给这些顽劣学生壮了胆,撑了腰,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校园凌辱事件,就是这些学生认为自己就是老大,可以为所欲为,即使闯祸了也不怕,反正老师也不敢管,法律也管不着。试想,这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成才吗?

校园凌辱事件的屡禁不止让我们感到十分担忧,校园是一个传承文明、学习知识的净土,如今却屡屡出现凌辱事件,这必须引起全社会的深刻反思:我们是不是把学生的权益看得太重,有过度保护之嫌?我们是不是把教师的手脚捆得太死,限制了教师管理学生的权力?媒体在报道有关师生纠纷的事件中是不是做到了客观公正?等等。

我觉得,要让教育健康发展,就要切实注重并捍卫教师的管理权益,要赋予教师一定的惩戒权,让教师愿管;要给教师壮胆助威,让教师敢管;要教给教师有效的管理办法,让教师能管。这样,这样才能逐步遏制校园凌辱事件的发生,还教育一片宁静。


美丽的红枫叶

小黑老师,专注升学指导,志愿填报,心理疏导,喜欢请关注。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重点要放在哪,是要看关注对象的

1、教育的重点放在老师

相对于高校来说,重点确实应该放在教师身上,要对教师的职业素养,业务水平有比较高的要求,因为现在有些负面新闻就是因为教师自身职业素养或者教学水平的问题导致家校矛盾相对严重,而且前段时间看了一则新闻,老师闯红绿灯,被交警拦下来后不仅不承认错误,还爆粗口骂交警,这确实是教师自身的问题,避免牵连无辜,学校确实要注重师资的选拔,注重教师的个人业务水平及自身素养等问题。

2、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

对老师而言,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身上,毕竟学校的目的是使学生成才,老师的工作是教书,给孩子上课,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教育应该放到学生身上,老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以便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给学生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让学生明事理,能辨是非,以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综上,到底应该重视哪一方,要看关注对象而定。


小黑老师

我认为重点应该是放在学生上,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存在的意义,虽然老师是教育的指引人,但也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


每年的高考成绩出来时,大家都会关注哪个学生考的比较好,学生的成绩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至少未来一段很长的时间也会这样子的。基本上没有哪一个学校的名声不是以学生的好坏作为一个评价的重要标准。

学生的权益无非就是保证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和公平性,要放在首位的。学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的真正意义就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而学生就是基础。

我们上初中的时候,为什么都想考上重点,中学那是因为重点学校的重点都在学生上。上了重点中学,学校开始把精力放在学生的教育学习上,也把优秀教师匹配给重点学校负责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80后看爽爽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首先明确一点,教育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因有学生的存在,才有教师之职位。因为有教师的存在,才有学生之名。

看了一些条友的回答,看似都有道理,但回答的点多以个例来侧重强调教师或学生的权益重要性。

既然教育主体中的教师与学生是对立统一的存在。所以他们的重要性应该是相当的,教师的权益与学生的权益应该都要得以保护。

教师与学生的职责

从两方的工作内容看(姑且将学生学习当做工作吧),教师是教授知识给学生;学生是向教师学习知识。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是将知识理解接受运用。

从目标看,教师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生是能够掌握从教师那所学到知识。

这本是很平常的、很公正的事情。

教师与学生的矛盾点

但事与愿违!部分教师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部分学生也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矛盾就此产生。

目前因为法律对学生的保护较多,相对的教师的权益就减少了。不说打学生算体罚,属于违法。就连多写两遍词语、恶语相向都是体罚。

有错不能改,不足不能补,造成学生对在学习上必然不足,甚至在为人上也有了隐患。

不是教师不教,因为目前有效的方法都是违法的,所以不能教。

古语云:“吃一堑长一智。”并不是犯错了就真的增长智慧,而是此“堑”让他记忆犹新,终生难忘,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是也。

解决的思路

所以想要解决矛盾,就得重新看待双方的职责与权益。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体罚,同时对于犯错也应赋予教师适当的处罚权益。同样可以写入法律当中。

切误因小失大。莫让“小时偷针,大时偷牛”实现。等到社会教你做人时,就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老檀弥香

我觉得,现在的教育也很浮躁了。

表现如下

一,好大喜功。

如果你对你所在的地方的校园熟悉的话,你应该会发现一个现象,漂亮的学校越来越漂亮,简陋的学校越来越简陋。

原因是什么?优质资源堆得越高,这个学校就越显眼,越显眼就越有知名度,越有知名度就越能吸引幼稚生源,幼稚生源越多,中考高考成绩就越好,成绩越好政绩就……


而把资源放到简陋的学校,岂能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

二,家长急躁,老师成了泥人。

老师掏心窝子想让孩子有所进步,却不料,到最后,可能分分钟得赔得倾家荡产。

问答里刚好看到几个搞笑的问题。学生在放学后摔断手,能不能找班主任赔偿?孩子要抄生字一个十遍,能不能告老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被老师批评了,我想找老师要精神损失费,大家认为怎么样?……


泥人也有三分火气!

那又如何?三分火气算个屁,我一个电话告到教育局,你的火气马上消除。

三,学生个个都是林黛玉,弱不禁风。

叫学习,嫌抄写累。叫体育运动,喊头晕。叫搞好卫生,大声哭诉,家里人从来都没叫搞,凭什么?……

讲到科学家如何伟大,嗤之以鼻,讲到哪个明星偶像,个个如数家珍……

没收手机,家长帮忙要回来,否则,一哭二闹三……

综上所述,教育的着重点,应该放在平衡学校发展,提高教师地位和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上面。


教书匠也操琴

我大约能理解你提这个问题的意思。我的观点是,保障教师和保障学生,这两个都属于自变量,而不是定量,改变一点就会影响其他,发生一系列的反应,远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可以谁多一点谁少一点。

我国的现状不是最好,但是最适合。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是模拟让一个愤青去当地区的主要领导,愤青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把自己认为生活中好多的不合理都提出来了,结果发现每次提出的改变都是从个人角度合理,从政府的角度,需要综合人性、法律、数学、博弈论等各方面的因素,那么就是不合理了,最后他可悲的发现,现有的就是最合理的,也是最优的,自己想象的改变不过是没有想全面的异想天开罢了。


切忌以个例否定全局。那些喊着需要保障教师权益多一些和保障学生权益多一些的,我想都有一些案例来证明吧,比如学生打老师耳光,禽兽老师等等,我想说的是,是全中国的学生都打老师耳光么,是全体老师都是禽兽么,用一个个别的案例去修订适用全国的办法,这个就真合适?任何的办法都有适用的局限性,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适用于全国每一个人,区别只是适用的范围大小而已,想要人为的去扩大适用范围,只能靠牺牲其他方面的利益来实现,这又会成为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远不是简单的算术题。

格局会决定视野,对于一些跳出个人格局的事情,多一份敬畏,现在的很多网络暴力,其实就是很多“无知”的人,妄图用他们的力量改变世界的不合理,到头来发现不过是造成了更大的灾难。


吕氏数学

老师善意管教学生,却迎来了学生对老师的伤害,而且伤害事件还不少,在这些事件中老师非伤即死,让人不禁想现在的学生怎么了。

这些事件让老师感慨万端,唏嘘不已。学生要不要管,能不能严管的问题出现了。

学生为什么会对自己的老师下此毒手呢?或许这是许多人想搞明白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的出现,原因有很多。但都可以归结于一点,就是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心理的健全。

有多少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快节奏生活中迷失了自我,恐怕没有人统计过。

先立人先立德后做事,这是学生应该做到的。教育家孔子就是先引导学生就有道而正焉,然后在学习做人而有余力的时候再学文。而现在有很多学生忽略了健全人格的塑造,在强大的学习知识的洪流中误入歧途,真是让人惋惜和痛心啊。

目前教育方面的重点一定要放在学生身上,因为教育谋的是学生的未来,未来的他们要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懂得如何去爱。

唯有如此,学生才不会有戾气,才不会因为老师的管理和教育,而去伤害老师的身体和生命。

另外教育需要一种合力,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都有责任引领孩子做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阳光学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要改变一些事实,我们要多做有效的努力。但愿人间无伤害,但愿学生能正道直行。


浅浅水可

目前教育方面的着眼点放在教师,还是在学生身上?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绝然把他们分开 ,显然是不科学的。



我们试着来谈一下这两个方面,于教师群体来说,我们认为,有的教师现有的知识理念比较落后。举个例子:学生默写生字词默不出来,就一定要让学生抄N多遍;学生理解不了,就一定要反复强调,拼命抢占学生时间;学生考不好就一定要多刷题……



类似这样的一些行为我们都认为, 这样的教育方式跟不上学生的需求。要是能寻求更科学的方法 ,那么学生们便能够花很少的时间, 然后又能够学得更好。

可是,这样的方法在哪里呢?我们不知道。所以,中国教育非常迫切的需要有人去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而且是蹋蹋实实的研究。 绝不仅仅是搞一个课题, 然后就满到处讲学来赚取名誉。导向性要非常正确。

只有以教师为主体的这些研究,都有了新的成果 ,并且能够恰当地运用在学生的身上。 那么,学生才能够受益,并且能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他们就能拥有快乐的童年学习生活。



也许,你会说这是一种奢望 。学习从来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可是,我仍然还记得小时候痴迷于连环画书 ,甚至忘了吃饭的经历。我想,只要孩子们能够投入地痴迷地学习。 痛苦将不复存在, 而这一切都还有待于教师们的引导。

没有教师便不会有学生。也只有教师这个群体,在教育这一块有了日新月异的一些理念和操作,学生们才能够彻底的解放。



然而,这些研究要是没有国家的投入, 恐怕也是一个奢望。我想,教育界的春天真正来临的日子 ,也许不会太远。


教育之象

编首语:由于受传统观念,体制,模式等制约,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似乎成了一个大工厂。而目前的教育方面,既有注重教师方面,也有注重学生方面,更多的是注重学生方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进行教育。如今的课堂也突出以人为本,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二,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是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校应该成为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更加发展的场所。

三,以大众教育为本位,面向全体学生。要以多数学生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好的教育是相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是生命的火炬,是智慧的桥梁,是通向文明的阶梯。

而在注重教师这方面,明显不够,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工资低。一直以来提倡提高教师的工资,可多少年了,教师的工资尽管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物价上涨,也让教师头痛不已。

第二,教师职业属于危职业。近来新闻频频报道老师自杀,教师下跪,教师寿命短等事件,让广大教师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


第三,放眼望过去,我国有哪些硬性的文件来保护教师的人身安全的文件或者法律吗?很少,所以一旦发生了什么情况,教师就属于弱势群体,呼呼社会广大各界人士为老师的人身,财产的安全行动起来。

如果可以重来,我决不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风尘舞剑客

孩子成长魔法师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概念模糊,教育问题跟学生和老师都有关系。从教学看是以人为本,教师为辅导。从教育问题来看,要保障教师的地位。所以教育无定法。古代把教师地位提得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现在把学生地位提得很高,学生就是衣食父母。这都不是好现象。社会对老师很多意见,源自教师地位不高。我觉得要给教师管理学生的权利,要给孩子学习的自由。创造一种平衡而不是哪一个是重点,重点是孩子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