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訪華丨訪中國改革開放前沿,默克爾在深圳釋放什麼信號

默克尔访华丨访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默克尔在深圳释放什么信号

德國總理默克爾 新華社 圖

德國總理默克爾5月24日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2天的正式訪問。這是默克爾開啟第四任期後首次訪華,也是她2005年出任德國總理以來第11次訪華。由此默克爾也成為訪華次數最多的西方國家領導人。

值得注意的是,默克爾此次訪華除了到訪北京,25日還將訪問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據德國聯邦總理府此前發佈的行程介紹, 默克爾在深圳會出席德國駐外商會的一個創新中心的剪彩儀式,並參觀一家西門子工廠和一箇中國創新企業。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發出了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的信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默克爾前往深圳訪問,用意深遠。

“德國和中國都是自由貿易堅定的支持者,更進一步的‘開放’也是默克爾對中國市場的期待。選擇中國‘經濟開放’象徵的深圳作為出訪目的地,表明了默克爾的這種期望和對中國繼續擴大改革開放的信心。”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朱苗苗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

同濟大學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餘凡也指出,德國主動提出訪問深圳也體現了對中國改革開放的高度認可。餘凡說,改革開放讓中國獲益,也讓外企受益。對於習近平主席在博鰲論壇上展現的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意願,德國也希望進一步參與到開放進程中去。

德國在經濟全球化“逆風”中靠近中國

就在這次訪華前,德國聯邦總理府在官網以“對話塑造德中關係”為題發佈了默克爾最新一期播客視頻,介紹其訪華行程,視頻封面用大號字體寫道:“與中國緊密合作”。

默克爾在這段視頻中表示,此次訪華將與中方討論雙邊關係、國際貿易爭端等共同關心的議題。她特別強調了貿易問題,指出德中兩國均遵守世貿組織規則,並且都希望加強多邊主義,“這將在我們的會談中扮演一定角色”。

正如出訪前德國媒體分析的那樣,默克爾的話點明瞭她此次訪華的重點所在——經貿合作。23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介紹默克爾這次訪問時說,此次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有近20位重量級德國企業家隨訪,這些企業銷售額高達5500億歐元。

“德國對華政策中,兩國的經貿關係一向是重中之重。”同濟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朱苗苗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解釋說,“德國深知中國市場對德國經濟的重要性,甚至是依賴性,比如德國的汽車工業。因此德國希望在現有的經貿合作基礎上加深瞭解,擴展新的途徑和內容,挖掘合作潛力。”

據媒體報道,2016年以來,中國連續兩年成為德國全球最大貿易伙伴。中國不僅繼續保持德國最大進口來源國的地位,同時超過荷蘭、英國,成為排在美國和法國之後的德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國。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以伊朗核協議和貿易問題在全世界發難之際,默克爾的訪華可謂時機恰逢其時。在德國主流媒體看來,默克爾的訪華之行儼如去最好的新朋友那裡串門兒。

德國《明鏡》週刊24日稱,特朗普正在讓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因此,默克爾正在尋求中國的聲援。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4日在與默克爾舉行會談時表示,在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世界經濟出現復甦的背景下,中德雙方共同主張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規則,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雙方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進行雙向投資。

默克爾也表示,德方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自由貿易規則,在這一點上我們與中方意見完全一致。德中合作將為世界和多邊秩序作出積極貢獻。

“有著13年總理任職經歷的默克爾,(在歐洲政客中是)對中國瞭解最深、對華合作態度最為理性和務實的一個。”同濟大學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餘凡對澎湃新聞分析指出,“在大國角力、國際關係格局面臨調整的當下,在中德重要經貿關係的基礎上,德國在維護和平外交、多邊主義等理念上需要中國這樣有支撐力的合作伙伴。”

朱苗苗也指出, “在對外關係上,失去(作為德國)堅定後盾的美國,默克爾不得不根據不同議題和不同夥伴聯手,當然包括最重要的經濟夥伴中國。中德都明確主張多邊主義,反對貿易保護。”

欲抓住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默克爾此次訪華,除了首都北京外,25日還將訪問深圳。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默克爾在此時專門到訪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頗為引人注目。商務部發言人高峰24日則評價說,默克爾此次深圳之行“體現了德國參與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積極態度”。

“德國和中國都是自由貿易堅定的支持者,那麼更進一步的‘開放’也是默克爾對中國市場的期待。選擇中國‘經濟開放’象徵的深圳作為出訪目的地,表明了默克爾的這種期望和對中國繼續擴大改革開放的信心。”朱苗苗說。

餘凡也認為,德國主動提出訪問深圳也體現了對中國改革開放的高度認可,改革開放讓中國本身獲益,也讓外企受益。習近平主席在博鰲論壇上展現出的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意願,德國媒體對此的報道非常多,也希望進一步參與到開放進程中去。

在德國聯邦總理府網站19日發佈的視頻中,默克爾說她十分高興此次能前往分佈著很多德企的深圳訪問:“中國的經濟開放從深圳起步,所以我十分有興趣訪問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根據德國聯邦總理府此前發佈的行程介紹, 默克爾將在深圳出席德國駐外商會的一個創新中心的剪彩儀式,並參觀一家西門子工廠和一箇中國創新企業。

為中德貿易提供服務的德國工商大會告訴澎湃新聞,上述創新中心的創辦是為了促進德國與深圳在創新領域的合作。創新中心將成為連接德國中小企業、高科技企業與中國尤其是有“中國硅谷”之稱的深圳之間的橋樑,是德國初創公司與中國企業交流合作的平臺。

“深圳這個大都市較少以傳統國企為特色,更多代表著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私營初創企業。德國對深圳的創新環境和完整的產業鏈很感興趣。在深圳投資的德國企業約有200家,主要集中於電子信息,機械製造,高科技,自動化領域等相關領域。”朱苗苗指出。

“深圳代表性的是具有創新力的中小微企業,這(創新)也是德國企業的特色,(因此)這也是其吸引到德國企業的原因。”餘凡也表示。

餘凡介紹,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據GDP比重在2017達到4.1%,這個指標足可以來檢驗其是否具備科技創新城市的資質,數值接近韓國、以色列的水平;深圳PCT(國際專利體系)申請達到20000件,比重佔據全國43%,連續14年居全國城市首位,代表了“創新之都”的水平;深圳的產學研融合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德國工商會對澎湃新聞介紹說,德國的初創企業,尤其是德國中小企業中對硬件開發以及快速原型設計感興趣的企業,覺得深圳能夠提供非常理想的環境。在德國,大家也感受到深圳的快速發展。通過對過去來華的德國企業的梳理,德國工商大會廣州代表處認為:對深圳感興趣的德國合作伙伴和企業越來越多,廣東省的友好省州巴伐利亞州也在深圳設立了辦事處,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以及德國的政府以及經濟代表團到深圳來訪問。

李克強24日在會見默克爾時強調,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發出了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堅定信號,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

李克強指出,近期,中方已經公佈一系列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下一步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有序放開汽車、金融等行業合資企業股比限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構建依法依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這些都將為德國、歐洲和世界各國企業提供更多機遇。

《新德意志報》評論道,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默克爾去深圳瞭解這個中國當今現代化進程的發源地恰如其分。“在深圳,默克爾會看到,等待德國乃至整個歐盟的是什麼。”

朱苗苗指出,“在深圳,默克爾可以更多瞭解這裡的外資投資環境,特別是創新性企業的投資環境,還有中國大力推動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同時也能體會習近平主席在博鰲論壇宣佈繼續貫徹深化改革開放政策的實際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