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庭院设计运用大片草坪的做法在中国不常见?

焦泽山

这个问题,大学课程的时候老师有提过(恍眼间已毕业5、6年了),老师给出的答案是由环境气候因素影响了人们的行为习惯。具体怎么说呢。

英国—自然式园林

大草坪的设计首先出现在英国的自然式园林里。而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四季变化不明显。

一方面气候湿润,另一方面英国属于岛国,海风携带大量水汽,使得整个地区雾气笼罩,是世界有著名的“雾都” 。一天内时晴时雨,类似于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


因此天气晴好的时刻,英国居民会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到户外,坐在草坪上享受仅有的阳光时刻。这属于全民性的活动,政府对公共绿地的城市功能更加重视。

我国当代园林

在我们景观设计行业中流行一句俗语,“不会设计就种草”也反映了草坪在现代景观营造上的普遍应用。

小煦认为, 题主的问题应该稍作调整,“为什么庭院设计运用大草坪的做法在我国古代不常见?”

服务人群

上面说到英国的草坪是服务大众的,而我国古代的私家园林主要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无论哪类都是服务于皇亲国戚、文人雅士的。他们喜欢深院高墙、藏头露尾、环山抱水、曲径通幽、移步异景的意境美。所以小煦认为这才是中国古典园林不会出现大片草坪的主因。







小煦的一点拙见,如果大家有其他见解。小煦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多多留言哦……

小煦文字的亲,赶紧关注➕我吧~


和煦造景

这是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

“把草皮卖给中国人”,曾经是和“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同样困难的难题。

由于古代中国是农耕文明,对于庄稼来说,草会争夺养分,是杂草,是没用的,要除去的,所以以前中国人一向很痛恨草。因此,国外有许多草皮生产公司想向中国推销草皮,结果都碰壁了。

直到后来有一家草皮生产公司,提出由中国代为生产草皮,代工,然后出口到国外。

当时中国人很不解,怎么会有人需要草皮?但既然有钱赚,所以开始生产草坪。

生产之后才发现草坪有这么多的优点,在国外这么受欢迎。此时北京又举办亚运会,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举办大型国际盛会,希望能够把北京打扮像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那么漂亮,于是北京也开始铺设草坪,而北京作为首都,上行下效,于是草皮在中国的其他城市中也迅速的流推广开来。

此后发现,由于北京气候特点,并不适合种植草坪,不但需水量大,而且容易枯黄。现在北京已大量减少草皮的用量了。

但已经无所谓了,在中国的其他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也已经习惯大量铺设草坪了。


雁去无痕ty

首先草坪非常难以打理养护,中国气候总的来说冷暖分明,比较干燥,不太适合草坪的生长。欧洲常见草坪是应为他们的海洋性气候比较适合,几乎不用打理就可以很好。不过在地中海附件,气候干燥,就很少见了。

同时庭院设计也不是一定要有草坪才好的,有太多的选择一样可以很美观。而且草坪的面积一般要足够大才好,才有观赏性,私家庭院中有大面积的比较是极少数啊。发一张我设计的(无花的花园),就是使用草坪来造庭院的,去年可是得过设计大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