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願,該聽家長的還是該聽孩子的?

99隨便

高考成績出來後,擺在學生和家長面前的難題,當然非填志願莫屬。

現在實行的都是平行志願,它的好處是很多的。最大的好處是考生在選擇志願時,選擇面寬了許多,對於高考分數的利用可以發揮到極致。有時,同樣分數的競爭,甚至要到按語文、數學、英語排序第三位的英語才能決出勝負。

像我小孩四年前填志願時,本市就有一個和我孩子高考分數相同,連語文、數學科目的分數也完全相同的學生;我孩子的英語比她多了3分,而她是文科綜合比我孩子多了3分。碰巧的是,她和我孩子填報了相同的學校、相同的專業。

結果,所填志願的學校規定的科目排列是語文、數學、英語,她最終輸給了我孩子,導致她選擇的專業被我孩子擠下去,只能被學校調劑到其它專業。

上面簡單說了一下高考成績出來後填志願時,對規則瞭解的重要性。希望廣大考生和家長,對志願填報工作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回到主題。

對於高考志願填報的問題,我認為按“方向由孩子定奪、具體志願由家長和孩子協商,最後由家長決定”的做法或許是比較理想的。

志願的方向,關係到孩子興趣、愛好的問題,最好由孩子自己定奪。很多情況下,如果選擇了孩子沒有任何興趣的志願,會嚴重阻礙孩子上大學後學習的積極性。其實任何人都一樣,對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很難激發出學習的熱情和堅持下去的動力。

由於志願填報不理想,導致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成績不斷亮起“紅燈”,甚至導致中途退學的例子,每年都有不少,這不得不讓家長們深思其中的利弊得失。

在專業方向由孩子定奪好後,具體什麼專業由家長和孩子協商好是比較理想的做法。最後由家長決定,是因為家長對於社會的認識比較充分,什麼樣的專業將來就業會比較容易、薪酬待遇會比較高、工作性質會比較有前途等等。而這些,對於剛剛高中畢業、沒有接觸過社會的孩子來說,陌生是很自然的。



以上就是我的經驗和看法,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評論區努力發表自己的看法、盡情討論。


感動時代

最好的填報志願,是在有有豐富報考經驗的人士指導下,家長和孩子充分溝通,進行選擇!

一、家長“包辦”弊端多!

這裡先來說說什麼是好專業?好專業,不一定就是熱門專業,不一定是賺錢專業,而是多種因素綜合後,適合孩子的專業!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興趣!今天的好專業不一定是四年後的好專業!四年後是好專業,不一定孩子就能找到好工作!只要孩子有興趣的專業,他才能學到紮實,學的突出,才能持續發展。

也有的家長不管孩子的現實情況,孩子明明數學非常吃力,家長偏偏要孩子學會計專業,結果可想而知,很多孩子可能因此拿不到學位證,談何發展?

所以,志願填報,家長不能包辦!

二、“甩手掌櫃”不能當!

也有的家長會走另外一個極端,因為不懂或者沒有時間,對孩子的志願填報不管不問,而現在的孩子,真正有主見的,是極少數。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所以,在填報志願時,隨意一報,結果要不就不被錄取,要不就沒有做到“分盡其用”,白白浪費了很多拼命掙來的高考分數。

所以,家長不能不管!

三、全家齊上陣,報考最有效!

對於報考,家庭成員一定要動起來,找有經驗的報考人士、大學生等了解高校的情況;逛諮詢會等活動,深入瞭解招生政策以及學校概況和專業特色;蒐集報考知識等。

通過以上幾點,做好“信息蒐集”工作,然後全家一起討論溝通交流,逐步形成以孩子性格、興趣、特點為主的報考志願!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我是“贏在高三”,關注我,獲得更多專業指導!


贏在高三

99隨便語:父母對於孩子,是引路人,是朋友,是強有力的支持者,是後臺。

首先談談筆者家裡的情況。

我是全天下最好的那個父親,也是最開明的父親,當初兒子小學二年級開始,他就有權對自己的事情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但讓兒子自己做主,不代表放任不管,正相反,他的思想在很多方面,幾乎是我的翻版。

我崇尚的教育方式,是引導,通過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引導兒子的思想。

第一,人這一輩子有三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出生,上大學,婚姻。

一個人的出生沒法改,你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力,所以實際上,大學就是你第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也是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決定。

說到底,你上了一所什麼樣的大學,學的什麼專業,與你未來與什麼樣人結婚,關係密切。

有人認為孩子的人生應當是孩子的,所以志願應當聽孩子的。

我說,假如聽孩子的,他一個尚未成年或者剛剛成年,沒有人生閱歷的混小子,他憑藉一時的興趣,能選對大學和專業嗎?這不是父母撂挑子甩擔子嗎?

有人認為,父母肯定是為孩子好,父母為孩子選的專業一定是對的。

我說,誰能保證一個人有好心就一定能辦成好事呢?父母與孩子普遍相差30歲,這東西叫作代溝,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你無法完全代表你的孩子。

第二,讓孩子騎上一匹駿馬吧,你可以站在一邊仰頭觀望。

當初兒子參加中考前,一模成績不錯,學校找他簽約,給出的條件大概這樣的:只要中考成績滿足最低線,就可進入本校最好的班,免高中三年學費,加其他獎勵合計一兩萬元。

兒子搖頭拒絕,他想報考全市最好的高中。

班主任找我們談話,暗示了兩層意思,以我兒子的成績,恐怕很難考上那所高中,假如考不上,最終還是進了本校高中部,那就不一定能進最好的班,而且獎勵也浪費了。

我支持兒子的決定。

兩種選擇不能說哪一個錯誤,卻代表了兩種態度。

兒子像個男子漢,他有他的性格!

當然了,今年面臨高考,情況變得更復雜,這一次與中考不同,一旦選錯了,想要改正錯誤,不是好班與普通班的區別,而是人生的不同。

我決定做一個抬頭仰望的父親。

我把每一個可能的選擇,以自己的人生經驗作為背書,總結出有利與不利的方面,再結合兒子的性格特點,作出利弊分析。

最後,將這份決定權,交還在兒子手裡,我支持他的決定。

第三,最後扶上馬,再送一程吧!

以我的經驗來看,一個高三學生,在毫無生活閱歷情況下,他真的很難作出選擇。

就比如我的兒子是這樣說:“我連自己到底什麼樣,我也不是很清楚,我怎麼知道,自己該為自己選什麼呢?”

我說沒關係,我幫你!

我告訴你每種選擇的利弊,你根據自己內心裡的想法,作出選擇,然後我們可以相互討論,最後你大膽選擇,哪怕錯了,那是咱倆共同的錯誤,一起承擔責任。

其實我的內心想法是這樣的:

在一個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孩子的思想從無到有,再從低到高,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家長應當從領路人,慢慢變成朋友,再變成助手。

否則的話,孩子永遠無法超過父母,他如何變得優秀?

幫助孩子填報高考志願,就是一個典型的轉折點,代表孩子終於長大了,在此之後,他必須成為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必須獨立去面對各種困難。

在這種時候,家長不能放手,但一定要當好孩子的助手,不能蠻橫地取而代之,幫孩子拿主意。

結束語:每個家庭的情況都有不同,但對於高考志願的填報,將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必須由孩子親自做決定。當家長的,你哪怕有再多想法,也只能是助手,不是決策者。


99隨便

高考填報志願,該聽家長的還是該聽孩子的?

高考結束,第一要做的是填報志願。無論自己心儀哪所學校,高考的分數是硬件。這決定你選擇學校的檔次。人都想往高處走。入學門檻是分數。至於大學專業,各類層次不同的大學,都有一樣的專業。

填報志願你所面臨的第一難題是選擇學校,還是選擇專業。假如你高考分數610分。這個分數報南開一定能走,但南開好專業比你的分高。你進不了好專業,你是否服從調劑。如果選擇學校,就服從調劑,你就報南開。如果選擇專業,你必須降低一下檔次。這個檔次有的高校排名檔次,有的是地域檔次。如果南開學校降一個檔次,如山東大學,這個分數你可以走好的專業,地方也不錯。學習氛圍濃。如果地域檔次,你可以報蘭州大學。這也能走個好專業。



填報志願主要看你的高考分數在全省的排名。查看各個排名斷及往屆的分數。如果你在省內排名第一名。那我國所以的大學任你選。這完全不用費勁。如果你排名1000名。那就費事了。高不成,低不就。選學校還是選專業,有你費腦筋的了。但怎麼猶豫,最終只有一個學校 一個專業。這就是命了。


有人說,選擇一所大學,就選擇一座城市,你要在這座城市至少生活四年。而且和你以後就業,多少還是有些聯繫的。有的孩子願意走省外。在省外讀書,很有可能就在省外就業。有的孩子願意留省內。離家近,能常回家看看。這些都是報考志願時,應該想到的。

其實大學專業性不是太強。從以前大學畢業生看。多數大學生就業之後和自己的專業不是太匹配。但涉及到報志願,也應該好好考慮。可誰知四年後你所報的專業就是一定還是熱門專業嗎?如果你讀研究生,那麼專業性就很強了。

填報志願,家長應遵從孩子內心,看他喜歡做什麼?家長適當提出建議。其實哪個專業都有好有壞。就看孩子在大學的努力和造化了。


淡月晗嫣1

對於每個人來說,高考都是人生中重要的環節,學生在校寒窗苦讀十幾年,當然現在學校的條件不能用寒窗來形容了,大部分是夏有空調,冬有暖氣,個別貧困地區條件可能會稍稍差些,但苦讀還是還是存在的,沒有超出常人的毅力,不可能會取得優異的成績;也許真有學生是興趣使然,所以功課優秀,但大部分學生是為了高考能取得好成績,能進入心儀的高校,之後實現自己的理想而讀書,高中階段的苦,在高考得到釋放,出分後方能品評苦與甜。決定孩子進入哪所高校就讀,不單是由高考分數決定的, 和志願填報是否合理息息相關。但志願填報是由孩子做主,還是聽家長的呢?我認為各有利弊:

第一:志願填報完全聽學生的意見。

我接觸過很多高三學生,他們當中大部分學生在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時候,感情用事,一是不願意當老師,不考慮師範類院校,因為高中老師經常說,當老師太辛苦,以後你們堅決不要當老師;二是,不當公務員,工作沒意思,工資低,工作繁瑣,沒有新鮮感等等;三是,要去南方上大學,不去偏遠地區等等。

:我們的孩子高中畢業之前一直在學校裡面讀書,學習的都是書本知識,更多是和高考相關的知識,社會知識很少,僅有的一些社會知識也是從家長,朋友,網上等順便聽到的,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瞭解和認知是非常有限的,不是他們不想去了解,而是完全沒有這個時間,沒有優秀的高考成績做支撐,一切理想只能說是空想,當然網上不乏有些個別都案例不通過高考依然能夠實現夢想,但那僅僅是一些個案,我們這裡不做探討。所以孩子的想法有時候往往會脫離現實。

利:孩子對自己很瞭解,知道自己的興趣點在什麼地方,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在哪裡,不喜歡的是什麼,愛好的是什麼,大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學習起來也相對輕鬆一些。當然這要建立在孩子真正喜歡的前提下,而不只是好奇。

第二:志願填報聽家長的。

我接觸的高三家長也很多,大部分家長諮詢最多的是,哪個專業好就業,哪個專業學起來不是太累,不想讓孩子太辛苦等等。

弊:家長考慮最多的就業問題,工作穩定的問題,工作環境問題等等,他們往往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孩子的以後,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理想是什麼,有什麼職業規劃,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孩子想要的。

利:家長一直從事社會工作,當然對社會的認知,對各行各業的瞭解相對較多,對社會也有自己的看法和獨到的見解。畢竟走過的路比孩子吃過的鹽都多,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家長相對來說還是經驗豐富的,而且也是抱著愛孩子的心態來幫助孩子進行選擇,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建議:高考志願填報對孩子和家庭來說是一個大事,全家最好商量進行,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適當進行引導,不能一方完全說了算。但要確定好選擇的原則,首先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懷著興趣去學習的孩子,會感到學習的快樂,也更能學出好成績,如果沒有特別的興趣愛好,就以學科特長為選擇依據,選擇和特長學科相接近的專業。其次選擇學校要尊重家裡的經濟條件,尤其是高收費的學校,一定要量力而行。

一家之言,不到之處,還請大家指正。



家庭教育付老師

報志願,誰的也別聽,只能聽天命的。

中庸雲,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用在報志願方面,這句話的解釋是:

一、你的天賦特長,後天成績和所在環境,就是你的天命,真正客觀徹底的瞭解了這些,就是天命之謂性。

二、知天命之後,要分析清楚各學校專業的客觀需求是什麼,然後尋求兩者之間的最大匹配度。即,徹底搞清楚什麼專業與自己的天命最匹配,然後只能報這個學校專業,這就是率性之謂道。

三、選擇了與自身天命完全匹配的道路,然後踏踏實實在學校為自己將來一輩子打基礎。如此,步入社會之後,才能做自己最適合做的事情,過自己最適合過的日子,這就是修道之謂教。

說白了,千萬別憑孩子一時的愛好報志願,也決不能憑家長的閱歷意願報志願,一定要做到客觀上的知己知彼知匹配,方能一輩子順順利利,這才是報志願最大的學問。

關注老慢,瞭解一點真國學。


老慢

1、猶豫不決問第三方。不管聽誰的話,目的是一樣的,能夠選擇一個好的學校,好的專業,能錄取,又不浪費分數。我的意見是:根據分數位次,研究近三年的學校錄取情況,以位次劃分大範圍,然後用淘汰法,逐漸減少範圍,中間也要聽家長的,也要聽孩子的,反覆論證,猶豫不決時,還要有個第三方的意見,這個第三方可以是孩子的班主任,可以是志願填報專家,可以是大學在讀的過來人及其家長。廣泛徵求意見,最後裁決。


2、分數考得高,可以偏重考慮學校,考慮大學的名氣,985,211,雙一流。分數考得不高,可以偏重考慮專業,選擇孩子喜歡的,擅長的,或者就業前景好的。



3、用好位次範圍淘汰法。根據孩子的高考分數位次,將這一位次入圍的所有學校先囊括其中,然後查出這些學校三年以來招生的最高最低分,細化到專業,做好分數和位次的轉化結算。然後開始淘汰,不喜歡的學校淘汰,不喜歡的專業淘汰,不喜歡的地域淘汰,不喜歡的招生數量淘汰,最後掉下的學校,要慎重研究對待,要聽家長的意見,要參考孩子的興趣特長愛好,意見不一,則聽第三方的建議,最後敲定。做到前三志願衝一衝,保一保,穩一穩,力爭前三志願十拿九穩。


4、父母的意見,往往求穩,並往往考慮今後的就業等直接問題。孩子的意見往往關注興趣,心儀的學校,心儀的專業,或心儀的城市。第三方的班主任可能最瞭解近幾年的志願行情,在讀大學的過來人或家長可能最瞭解填報的得失,一些填報專家則整體瞭解行情、數據的分析往往更到位。最好是都聽聽。同時,填報志願,要早介入,早熟悉,早研究,其中要熟悉有關學校的招生規則,經過幾個反覆,最後敲定,別留遺憾。


走過萬水千山2018

高考填報志願,家長可以徵求孩子意見,瞭解他喜歡什麼專業,但家長應當有主見。


429方寸世界

父母與孩子是利益共同體,不是該聽誰的意見,而是共同商量促進利益最大化的實現。

我分享女兒填自願的過程:

我是單親帶孩家長,我的教育理念是“放手教育”。我女兒是從小就對不同層面的事獨立決策,獨立承擔後果,她有自己主見;同時我起到監管作用。所以高考自願是我們共同確定的。

我提出總體目標:就在川內(四川氣候好,飯菜味道好吃😊。海邊上有颱風,北方又寒冷,口味不合適),定位成都(川內最大氣城市,方便找工作)。然後就由她決定學校和專業。

我還是陪著她翻閱過那本又厚又大的填自願的參考書,她把心儀的學校確定兩個排出來。最後再根據最近三年這兩個學校的錄取分數線,選擇比自己分數低10分的那個學校。專業完全是她一手確定的,我是文科生,實在不懂理科專業。

果然成都讀書很好,城市美麗,開放大氣,吃食豐富,遊處眾多。體驗各種打工也容易,積累了求職經驗。各大公司到四川校招也往往到成都而不是到其他城市,方便了投遞簡歷和尋找工作。

她在成都讀書就在成都工作,還在成都耍了朋友。幸好沒有到外省讀書,要不然遠嫁他鄉,見面不容易了。


邊河靜靜流1

如果雙方都對,應以孩子選擇為主,畢竟人生今後的路需要孩子自己走。

如果有一方錯誤,聽對的一方。

如果分不清對錯,聽專業老師或諮詢資深高報專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