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上撕下的郵票值錢嗎?

JFQLOVE

郵票是否值錢要看具體品相和品種。按照目前一般的價值規律,同一枚郵票,從信封上撕下的,如果全新的一枚郵票做對比,那肯定是後者的價格高。除非是個別難得一見的珍郵,可能根本就沒有全新的流傳到現在。但這種情況屬於極個別的案例,對普通集郵愛好者來說沒有參考意義。



第二個要考慮的是郵票應該從信封上撕下來嗎?這其實是很多人長期存在的一個誤區。提起集郵很多人以為那是指收藏郵票,實際上廣義上的集郵這個概念還包括郵戳,實寄封,郵資明信片等。



小時候我們喜愛集郵,很多人收到遠方寄過來的信,都會從信封上把郵票撕下來,然後放進自己的集郵冊裡。但這種做法現在證明是錯誤的,要想保留較好的收藏價值,信銷郵票應該和信封一起保存,這稱之為實寄封。因為這是一體的,能真實的反映出這枚郵票從貼上信封到經歷的一段郵路到達收件人手裡的一段完整歷史。尤其是一些日期特殊的郵戳,比如剛好是該枚郵票發行當天寄出的,稱之為首日實寄封。又或者是在某個紀念日寄出的信件,都值得連同信封一起保存。這才是集郵收藏的真正意義所在。


第三種情況是,有時候我們不想保存信封。因為信封會透露出很多私隱的訊息。又或者信封的品相較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不能用撕下來這個動作。因為直接用手把郵票從信封上撕下來這個動作很容易造成對郵票品相的損害,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清水來浸泡郵票10分鐘左右,儘量是郵票和信封自動分離。然後再把郵票用鑷子夾上來,涼幹,壓平。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郵票的品相。如果您想對郵票的傷害降到最低,還可以用水蒸氣燻來代替浸泡。

以上解答您覺得滿意嗎?

如需進一步解答,請關注我!

關注“小C收藏”,越學習,越富有!


陳小C收藏

作為一個集郵者,一看到這個題目,心裡就一哆嗦,原因就在這個“撕”字上。大家都知道,郵票是靠膠水或被膠粘在信封上的,如果通過外力強行撕下來,輕則造成郵票摺痕等輕度傷害,重則會出現背面揭薄以及撕破的現象。都會給郵票本身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當然,如果撕得很小心,或者是通過水泡,蒸氣燻等方式,相對比較完美的從信封上取下來,那也就是一枚好品相的信銷票,它的價值還是略低於完整保留的實寄封。只是它們之間價值的差距,與這枚郵票本身的價值成正比。也就是說,越是普通的郵票,信銷票與實際分的差距就越小,越是珍貴的郵票,它的實寄封的價值就越大。

原因在於,第一,集郵的對象不僅僅是郵票,還有郵戳等郵政標記,而實寄的信封恰恰把這些要素都集中在一起了。它能夠完整的反映。當時郵票在郵政中的郵寄過程,以及當時的一些實際使用情況。尤其在早期郵政史上,還有一些資料缺失的年代,實寄封的價值非常巨大。有的郵票,大家對它的實際發行日期有爭議,那麼帶有實際郵寄日戳的實寄封將會起到非常大的證明作用。第二,還是“物以稀為貴”的原則。相對而言,絕大多數人只注重保存揭下來的信銷票,而完整保留實寄封的人會很少,存世量也會更少。

那麼對於集郵者來說,如何判斷哪些實寄封是要完整保留下來的呢,基本上有下列四種情況可以考慮:

一,特殊日期的實寄封。比較常見的有首日封,也就是郵票發行當天寄出去的信封。還有尾日封,比如在郵資調整、甚至是某種郵票停用的最後一天寄發的信封。



這裡還包括,由於特殊原因提前進入市場的郵票,唯有通過實際寄發的信封,才能證明這種超前現象。

一片紅正式發行日期是11月25日,這枚23號的實寄封就是超前封(當然,正是因為超前封獨特的價值,也成為造假者的重點,而這張附圖裡的實寄封,經網友指出,實際上是偽造的。但該圖也就是拿來作一說明——補充)


二,高面值郵票實寄封。本身高面值郵票就屬於難以收集的對象他們在郵政上的使用場景非常狹小,一般只會出現在寄往國外的郵件,以及超重郵件,所以這類實寄封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三,特殊郵政使用記錄實寄封。比如我國早期的欠資郵件,當郵局發現某郵件郵資不足,就會貼上相應不足的欠資郵票,然後向收件人收取費用,這種欠資郵票沒有發行渠道,只能通過這種實際信封獲得,價值非常大。還有上世紀末,我國各地方郵政出現的各類郵政附加費實寄封,也是研究那個時期特殊郵政史的重要收藏品。還有軍人郵票函件,公事郵票函件等等,都是使用領域非常小,獲得渠道較難。



四,混貼郵票實寄封。有不同國家郵票混貼或者同一國家地區,由於政權或郵政體系變更出現的不同郵票混貼。他們同樣反映了一些重要的,不可再現的特殊歷史時期,郵政使用時的場景。排除人為因素的自然實寄封,價值也是非常之大的。


剛剛講過

不好說,要看是什麼郵票,我先講個國外的真實故事:大家都知道世界第一枚郵票誕生於1840年,也就是著名的黑便士。




郵票誕生的33年後,也就是1873年,15歲的英國男孩費農·沃恩在外主父家閣樓找到幾個舊信封,發現了一枚英屬圭亞那洋紅帆船一分郵票。他把郵票從信封上撕了下來,結果把郵票背面損壞了。(集過郵的都知道,為了避免撕壞郵票,一般都是用剪刀先把郵票連同信封紙一起剪下,泡在水裡,待郵票和信封紙分開後,把郵票撈出,夾到一本書中讓書紙把郵票上的水吸乾。)而更為嚴重的是這枚原本長方形的郵票,被剪掉了四個角,成了八角郵票,也就是說這是枚殘票。



也許是沃恩覺得這枚郵票又殘又髒又醜,反正是不喜歡,於是以1.5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個收藏者,這個價格相當於當時一個普通工人兩個月的工資。5年後,1878年,這個郵票收藏者把手裡的全套英屬圭亞那百餘枚郵票(包括這枚)以600美元賣出。1922年,這枚郵票以32148美元的高價被買走。 1980年在美國紐約該郵票以93.5萬美元的高價拍出。你說說,信封上撕下來的郵票值錢不?



所以說,看你是從信封上撕下來是啥郵票,一般的郵票撕下來基本沒什麼價值。可是,在國內,如果你撕下來的是庚申猴,即使是蓋銷票,價格也不菲,肯定值錢。不過,遇到庚申猴勸你還是不要撕了。連信封剪下用水泡?不對!是郵票貼在信封上的實寄封更值錢!


坐看雲起2014

信封上撕下的郵票,主要得看年代和郵戳完整程度,世界上最珍貴的郵品及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是實寄封或郵戳票和出錯票,這裡不討論實寄封和出錯票,僅僅來討論從信封上撕下來的郵戳票。

比喻中國郵政博物館有二枚鎮館之寶的郵票就分別是加蓋完整朝鮮“釜山”戳和“廣州”戳的1878年開始發行的中國首套大龍郵票,為什麼它們能評為“鎮館之寶”。因為1878年加蓋“釜山”戳的表示是中國首枚寄往朝鮮的郵票,當時朝鮮半島還是中國藩屬國;而1878年之後幾年才加蓋“廣州戳”的大龍郵票則是之後加蓋票,當時廣州郵政局還沒開通,它的意義就跟以下這枚郵戳票一樣:

早期收藏家們為了保真,拿出之前收藏的新票到郵局加蓋郵戳,這樣不僅讓郵票保真了,而且還讓郵票賦予了收藏價值。

郵戳票它上面有其歷史痕跡,正如古代青銅器上的銘文一樣,銘文越多越完整越值錢。郵戳票也是如此。下面再給大家展示幾枚新中國以來最普通最不值錢的郵票,可因為其完整郵戳,還是值得收藏的。











說真的,以上這些從上世紀六年代到九十年代的4分、8分、20分普通郵票的確不值錢,但它們的精美郵戳票卻見證了新中國上世紀的郵政發展歷史。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比那些發行量極多的全新郵票肯定值錢多了,大家認為呢?歡迎點評。


湘平古珍郵館

  1. 本人從事收藏品變賣多年,現在回答題主的問題。
1郵票本身不值錢面值小,再加上現在社會發展郵票已經失去實際使用價值而更多的被作為收藏品比如80版猴票


  1. 2郵票值不值錢要看一它的發行機構是否權威 二要看發行數量遵從物以稀為貴原理 三發行題材大小舉個簡單例子建國50週年紀念郵票就要比建軍或者建黨50週年紀念郵票更值錢因為國比軍比黨題材更大 四發行年份長短比如1878年清政府發行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枚郵票大龍郵票現在存世不不多每張都是二十萬元起步上拍。

3郵票的完整性和折舊度,這很好理解。同樣一張慶祝香港迴歸20週年郵票全新的50元左右,舊的或者殘缺的就可能十幾元甚至不收。


馬未都小號

郵票市場近年不斷萎縮,與其經營僵化有很大關係。郵票本身具有的部分貨幣功能現已亳無體現,一小片花紙頭定上若干價錢,大多年輕人對此毫無興趣,僅有的寄信功能因時代變遷,形同雞肋。市場大量快遞款,又不能使用。


有好奇心的老頑童

信封上揭下來的郵票,需要水泡一下,把郵票和信封徹底分離。然後得吸乾郵票上的水,壓平,收存。價值嗎肯定是不如新郵票值錢,這種叫做信銷票。從欣賞角度上是一致的。湊成一套的更好。單從集郵的角度上來說信銷票也有收藏價值,不過品相要好點的,不能太差。


那誰51687764

以前好喜歡集郵票,常常問別人比信封,回家後放到盆子裡拿水浸泡,自然脫落後,晾乾,再夾在書本里,一定時間後取出,一枚平整漂亮的郵票呈現在眼前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是覺得有價值的。可惜現在不能集到蓋有郵戳的郵票了,這是社會進步,時代發展的一個方面吧。


旺小喬喬

賺錢啊,有些肯定是很值錢的,大部分不值錢,主要看國家限量發行的,也有信封上的郵票很少有,如果你有運氣碰的到,但然現在這種社會,是不可能碰到,好比中了國家福利彩,所以大家也就隨緣吧


阿明的生活日記

信封保存好是最好。如信封已壞,可以揭下耒,方法是用清水泡,時間長短根據實際情況,粘得牢的多泡,粘不牢的少泡,自己要細心觀查,能揭就揭下耒,不能揭完的繼結浸泡。有的揭了一部分或一半揭不動了幹萬不能硬撕,一撕就揭薄了價值就打折了。瓜熟蒂落工夫到了自然脫落最好。補充說一下:完整的實寄封比揭票要高出許多價值,理由很簡單,上面有完整曰戳,當時的信封特點等等。隨著時代進步現在用手機說事,寫信的少之又少。實寄封更有前途。就說這些,今後再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