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上撕下的邮票值钱吗?

JFQLOVE

邮票是否值钱要看具体品相和品种。按照目前一般的价值规律,同一枚邮票,从信封上撕下的,如果全新的一枚邮票做对比,那肯定是后者的价格高。除非是个别难得一见的珍邮,可能根本就没有全新的流传到现在。但这种情况属于极个别的案例,对普通集邮爱好者来说没有参考意义。



第二个要考虑的是邮票应该从信封上撕下来吗?这其实是很多人长期存在的一个误区。提起集邮很多人以为那是指收藏邮票,实际上广义上的集邮这个概念还包括邮戳,实寄封,邮资明信片等。



小时候我们喜爱集邮,很多人收到远方寄过来的信,都会从信封上把邮票撕下来,然后放进自己的集邮册里。但这种做法现在证明是错误的,要想保留较好的收藏价值,信销邮票应该和信封一起保存,这称之为实寄封。因为这是一体的,能真实的反映出这枚邮票从贴上信封到经历的一段邮路到达收件人手里的一段完整历史。尤其是一些日期特殊的邮戳,比如刚好是该枚邮票发行当天寄出的,称之为首日实寄封。又或者是在某个纪念日寄出的信件,都值得连同信封一起保存。这才是集邮收藏的真正意义所在。


第三种情况是,有时候我们不想保存信封。因为信封会透露出很多私隐的讯息。又或者信封的品相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能用撕下来这个动作。因为直接用手把邮票从信封上撕下来这个动作很容易造成对邮票品相的损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清水来浸泡邮票10分钟左右,尽量是邮票和信封自动分离。然后再把邮票用镊子夹上来,凉干,压平。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邮票的品相。如果您想对邮票的伤害降到最低,还可以用水蒸气熏来代替浸泡。

以上解答您觉得满意吗?

如需进一步解答,请关注我!

关注“小C收藏”,越学习,越富有!


陈小C收藏

作为一个集邮者,一看到这个题目,心里就一哆嗦,原因就在这个“撕”字上。大家都知道,邮票是靠胶水或被胶粘在信封上的,如果通过外力强行撕下来,轻则造成邮票折痕等轻度伤害,重则会出现背面揭薄以及撕破的现象。都会给邮票本身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当然,如果撕得很小心,或者是通过水泡,蒸气熏等方式,相对比较完美的从信封上取下来,那也就是一枚好品相的信销票,它的价值还是略低于完整保留的实寄封。只是它们之间价值的差距,与这枚邮票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也就是说,越是普通的邮票,信销票与实际分的差距就越小,越是珍贵的邮票,它的实寄封的价值就越大。

原因在于,第一,集邮的对象不仅仅是邮票,还有邮戳等邮政标记,而实寄的信封恰恰把这些要素都集中在一起了。它能够完整的反映。当时邮票在邮政中的邮寄过程,以及当时的一些实际使用情况。尤其在早期邮政史上,还有一些资料缺失的年代,实寄封的价值非常巨大。有的邮票,大家对它的实际发行日期有争议,那么带有实际邮寄日戳的实寄封将会起到非常大的证明作用。第二,还是“物以稀为贵”的原则。相对而言,绝大多数人只注重保存揭下来的信销票,而完整保留实寄封的人会很少,存世量也会更少。

那么对于集邮者来说,如何判断哪些实寄封是要完整保留下来的呢,基本上有下列四种情况可以考虑:

一,特殊日期的实寄封。比较常见的有首日封,也就是邮票发行当天寄出去的信封。还有尾日封,比如在邮资调整、甚至是某种邮票停用的最后一天寄发的信封。



这里还包括,由于特殊原因提前进入市场的邮票,唯有通过实际寄发的信封,才能证明这种超前现象。

一片红正式发行日期是11月25日,这枚23号的实寄封就是超前封(当然,正是因为超前封独特的价值,也成为造假者的重点,而这张附图里的实寄封,经网友指出,实际上是伪造的。但该图也就是拿来作一说明——补充)


二,高面值邮票实寄封。本身高面值邮票就属于难以收集的对象他们在邮政上的使用场景非常狭小,一般只会出现在寄往国外的邮件,以及超重邮件,所以这类实寄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三,特殊邮政使用记录实寄封。比如我国早期的欠资邮件,当邮局发现某邮件邮资不足,就会贴上相应不足的欠资邮票,然后向收件人收取费用,这种欠资邮票没有发行渠道,只能通过这种实际信封获得,价值非常大。还有上世纪末,我国各地方邮政出现的各类邮政附加费实寄封,也是研究那个时期特殊邮政史的重要收藏品。还有军人邮票函件,公事邮票函件等等,都是使用领域非常小,获得渠道较难。



四,混贴邮票实寄封。有不同国家邮票混贴或者同一国家地区,由于政权或邮政体系变更出现的不同邮票混贴。他们同样反映了一些重要的,不可再现的特殊历史时期,邮政使用时的场景。排除人为因素的自然实寄封,价值也是非常之大的。


刚刚讲过

不好说,要看是什么邮票,我先讲个国外的真实故事:大家都知道世界第一枚邮票诞生于1840年,也就是著名的黑便士。




邮票诞生的33年后,也就是1873年,15岁的英国男孩费农·沃恩在外主父家阁楼找到几个旧信封,发现了一枚英属圭亚那洋红帆船一分邮票。他把邮票从信封上撕了下来,结果把邮票背面损坏了。(集过邮的都知道,为了避免撕坏邮票,一般都是用剪刀先把邮票连同信封纸一起剪下,泡在水里,待邮票和信封纸分开后,把邮票捞出,夹到一本书中让书纸把邮票上的水吸干。)而更为严重的是这枚原本长方形的邮票,被剪掉了四个角,成了八角邮票,也就是说这是枚残票。



也许是沃恩觉得这枚邮票又残又脏又丑,反正是不喜欢,于是以1.5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收藏者,这个价格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5年后,1878年,这个邮票收藏者把手里的全套英属圭亚那百余枚邮票(包括这枚)以600美元卖出。1922年,这枚邮票以32148美元的高价被买走。 1980年在美国纽约该邮票以93.5万美元的高价拍出。你说说,信封上撕下来的邮票值钱不?



所以说,看你是从信封上撕下来是啥邮票,一般的邮票撕下来基本没什么价值。可是,在国内,如果你撕下来的是庚申猴,即使是盖销票,价格也不菲,肯定值钱。不过,遇到庚申猴劝你还是不要撕了。连信封剪下用水泡?不对!是邮票贴在信封上的实寄封更值钱!


坐看雲起2014

信封上撕下的邮票,主要得看年代和邮戳完整程度,世界上最珍贵的邮品及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实寄封或邮戳票和出错票,这里不讨论实寄封和出错票,仅仅来讨论从信封上撕下来的邮戳票。

比喻中国邮政博物馆有二枚镇馆之宝的邮票就分别是加盖完整朝鲜“釜山”戳和“广州”戳的1878年开始发行的中国首套大龙邮票,为什么它们能评为“镇馆之宝”。因为1878年加盖“釜山”戳的表示是中国首枚寄往朝鲜的邮票,当时朝鲜半岛还是中国藩属国;而1878年之后几年才加盖“广州戳”的大龙邮票则是之后加盖票,当时广州邮政局还没开通,它的意义就跟以下这枚邮戳票一样:

早期收藏家们为了保真,拿出之前收藏的新票到邮局加盖邮戳,这样不仅让邮票保真了,而且还让邮票赋予了收藏价值。

邮戳票它上面有其历史痕迹,正如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一样,铭文越多越完整越值钱。邮戳票也是如此。下面再给大家展示几枚新中国以来最普通最不值钱的邮票,可因为其完整邮戳,还是值得收藏的。











说真的,以上这些从上世纪六年代到九十年代的4分、8分、20分普通邮票的确不值钱,但它们的精美邮戳票却见证了新中国上世纪的邮政发展历史。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比那些发行量极多的全新邮票肯定值钱多了,大家认为呢?欢迎点评。


湘平古珍邮馆

  1. 本人从事收藏品变卖多年,现在回答题主的问题。
1邮票本身不值钱面值小,再加上现在社会发展邮票已经失去实际使用价值而更多的被作为收藏品比如80版猴票


  1. 2邮票值不值钱要看一它的发行机构是否权威 二要看发行数量遵从物以稀为贵原理 三发行题材大小举个简单例子建国50周年纪念邮票就要比建军或者建党50周年纪念邮票更值钱因为国比军比党题材更大 四发行年份长短比如1878年清政府发行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现在存世不不多每张都是二十万元起步上拍。

3邮票的完整性和折旧度,这很好理解。同样一张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邮票全新的50元左右,旧的或者残缺的就可能十几元甚至不收。


马未都小号

邮票市场近年不断萎缩,与其经营僵化有很大关系。邮票本身具有的部分货币功能现已亳无体现,一小片花纸头定上若干价钱,大多年轻人对此毫无兴趣,仅有的寄信功能因时代变迁,形同鸡肋。市场大量快递款,又不能使用。


有好奇心的老顽童

信封上揭下来的邮票,需要水泡一下,把邮票和信封彻底分离。然后得吸干邮票上的水,压平,收存。价值吗肯定是不如新邮票值钱,这种叫做信销票。从欣赏角度上是一致的。凑成一套的更好。单从集邮的角度上来说信销票也有收藏价值,不过品相要好点的,不能太差。


那谁51687764

以前好喜欢集邮票,常常问别人比信封,回家后放到盆子里拿水浸泡,自然脱落后,晾干,再夹在书本里,一定时间后取出,一枚平整漂亮的邮票呈现在眼前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觉得有价值的。可惜现在不能集到盖有邮戳的邮票了,这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一个方面吧。


旺小乔乔

赚钱啊,有些肯定是很值钱的,大部分不值钱,主要看国家限量发行的,也有信封上的邮票很少有,如果你有运气碰的到,但然现在这种社会,是不可能碰到,好比中了国家福利彩,所以大家也就随缘吧


阿明的生活日记

信封保存好是最好。如信封已坏,可以揭下耒,方法是用清水泡,時间长短根据实际情况,粘得牢的多泡,粘不牢的少泡,自己要细心观查,能揭就揭下耒,不能揭完的继结浸泡。有的揭了一部分或一半揭不动了干万不能硬撕,一撕就揭薄了價值就打折了。瓜熟蒂落工夫到了自然脱落最好。补充说一下:完整的实寄封比揭票要高出许多價值,理由很简单,上面有完整曰戳,当時的信封特点等等。隨着时代进步现在用手机说事,写信的少之又少。实寄封更有前途。就说这些,今后再共同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