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古币!此文很长,很强,长时间阅读会让你感觉到不适

天价古币!此文很长,很强,长时间阅读会让你感觉到不适

人的定力有多强,不得而知,但“三人成虎”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人性表面坚强,内心脆弱的一面。玩古玩也是这样的,也许我们坚守的,可能是别人放弃的;也许我们鄙视的,可能是别人珍惜的,在古玩市场风云变幻、学术理论驰骋纵横的时代,我真不知道自己到最后还能否坚守住最初的追求。

古钱币:我最初学习的古玩知识是古钱币,上世纪九十年代,看到书上说一枚古钱能值一万元,心想,这辈子就不干别的了,专心收藏古钱就能发大财,结果发现值一万元的古钱都是凤毛麟角,找到的机率就象买彩票中头奖的机率一样,如果真能找到,何值一万元,你就按凤毛麟角的价卖吧,绝对有人买;凤毛麟角难找,我只好再求其次,找值几千元的,结果发现万分稀少,有的都是在不同的省份出了几枚的,等你去找时,人家早把那块地都刨遍了,轮不到你,好在他们也没找到;我只好再求其次,找值几百元的,结果仍然十分难找,有些在窖藏的成堆古钱中,才能找到少数几枚;我只好再求其次,找几十元的,这样的居然也不好找,市场和民间偶有出现,十分抢手,机会稍纵即逝;我只好再求其次,找几元钱的,这些看到的还多点,收藏了不少,但增值比蜗牛爬行还慢,让人十分无趣。

瓷器:古钱玩不成,咱玩瓷器,不是说清代康熙、乾隆的瓷器就值多少多少钱吗,于是到处寻找,什么年代的都收。结果发现,值钱的都是官窑和精品瓷器,民窑和普通瓷器的存世量大,盘盘碗碗的,哪能值钱!瞎让我花了不少时间学习官窑瓷器知识,对我来说,可谓有了屠龙术,不见神龙影。当然我知道收藏家和拍卖行有这种瓷器,但都得掏高价,而咱又看不清什么时候能涨价,不敢拿大本钱去赌。后来每年都在涨,但涨的太快太高,怀疑有炒作成份,更让我犹豫不定,错过了最佳短线投资的机会。

玉器:瓷器玩不成,咱玩玉器,不是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吗,何况是老玉。结果收到小件,人家说大件好;收到片器,人家说圆雕好;收到玛瑙,人家说和田玉好;收到和田青玉,人家说白玉好;收到和田白玉,人家说籽料好;还没收到籽料,人家又说玻璃种的翡翠好。又阳又绿又透的玻璃种翡翠是好,可人人都知道是宝后,咱也买不起了。

木器:玉器玩不成,咱玩木器,不是说“寸檀寸金”吗,说不定在乡下就找到了呢,找不到紫檀,黄花梨、黄杨木的也行。深入民间后,结果发现绝大部分都是白木材质的家具,红木都少见,搬运起来费力,放置又占空间,卖时利润不大!

旧书画:木器玩不成,咱玩旧书旧画,说不定找到一幅《唐伯虎点秋香》的画,还不发个大财。结果破破烂烂的旧书、旧画也收了些,旧书都是民间普通的线装旧书,字画也是不出名的装裱字画。按说这些老书画保存下来也不容易,结果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普通的老书老画,竞争不赢现代的新书新画,现代精装图书买几百元一本,人们买了还能作居家装饰,旧书谁要;现代包装的画家的画,开价越高,越有人买,不管艺术不艺术,功底不功底,人家炫耀的是就是好看和价钱,普通旧字画千元还歉贵。

青铜器:书画玩不成,咱玩青铜器,这总值钱吧。结果发现博物馆、公安局早知道它值钱,盯得比谁都紧,搞得拍卖行都要求是流传有序的,怕涉嫌销赃。公安的厉害人们都是知道的,避之都唯恐不及,干嘛去招惹之,青铜器就不碰了。

玩来玩去,玩的自己没了方向,没了兴致,要知道古玩门类多,转一个门类,要花多长时间学习实践。!好在人聪明好学,但也免不了费时费心。

对古玩都能赚钱虚假的表象认识后,定下心来,埋头了解总结他人成功的典范,大致有下面几种:

有玩单项收藏的人。只收藏砚台、木匾、织绣、钱币等,知识相对单一,精力较为集中,达到一定数量和精品后,也能成为大家。

有玩系列收藏的人。专心收藏笔筒、帽筒、佛像、烟缸、灯具等,各种材质都有,知识相对较杂,研究较为单一,集藏成系列后,极具价值。

有玩单类收藏的人。只玩玉器、瓷器、字画、铜器等其中的一类,爱好单一,知识集中,是一种财富的积累,又利于专项研究,不断探索。

有玩精品收藏的人。不管什么古玩,只要是精品的都收藏,知识和胆识固然重要,资金更是基础。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样投资收藏的人只要不打眼,风险其实最低。

这些玩古玩的典范都是能够取得成果的座标,个人可凭条件、喜好选择定位,过于强求不得,三心二意不成。同时也要认识到,就是这样的典范,其群体与群体之间也存在相互鄙视的问题,有的认为玩单一的群体,知识不丰富;有的认为玩系列的群体,东西偏低档;有的认为玩精品的,研究不深刻;最狠的还是玩高档的,根本没把其他群体真正瞧眼在里,因为他们知道,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专业知识也好、研究成果也好,在金钱面前都会暗然失色。

还有一种是市场信息导向,我们一定要慎重思考,防止误导;一定要坚守最初,不要轻易跟风。记得多年前,明清玉器炒作火爆,一块白玉牌拍卖到几十万元成交,人们都跟风去收藏明清玉,见面都问有没有和田白玉的;没多久,书画又火爆,清末、民国大家的字画都炒作出天价,很多有钱人大量投资现代字画,赌将来大增值;没多久,官窑、珠山八友、名家浅绛瓷器抢手,成为财富的象征,促使了宋代五大名窑、明清官窑瓷器不断在民间“被发现”;没多久,铜镜价格暴涨,一时间市场上见不到好点儿的铜镜,都压着等再涨价;没多久,金铜佛像价格飙升,不知有多少人冒着高原反应的危险上西藏收购;没多久,古籍善本、古钱、和田籽料玉价格不断翻番,有的超过了同等重量的黄金价格几倍;没多久,忽然又发现普通银元的价值被低估了,说过去人们一直都喜欢收藏金银,银元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使它一夜之间成为了人们交际馈赠的上好礼品。一风未落又一风,一浪未平又一浪,搅的玩古玩的人心猿意马,晕头转向,卖了玉器买字画,卖了字画买瓷器,卖了瓷器买银元……因为大家心里隐隐感到这不是跟风了,是害怕古玩也要出现泡沫了,毕竟银元是硬通货,留着心里稳当。

仔细观察,这风都是来自拍卖信息,拍卖成交价能不能代表真实的行情,要一分为二地看,真正成交,可以说是行情,但不一定是普遍行情,可能参杂有个人喜好而不惜金钱,造成价格虚高问题;如果不是真实成交,就有恶意炒作嫌疑,误导他人,为下次再拿出来拍卖时谋利。且不说拍卖的东西真假,就是真实的交易价也很隐讳,现在很多人深知拍卖交易内幕,只笑不说。

拍卖前的精心宣传,拍卖后再来些特邀撰稿人的讲解、点评,这风就刮了起来,民间闻风而动,盲目而积极配合,让有头脑的幕后操作人赚了个金钱满盆,窃笑不已。

早年,有个商人被骗的经典例子发人深思。一日,一外地人来到他的店中,问有没有头发辫子,可高价收购,商人见出价高,连忙说现在没有,让外地人过几天再来,于是商人到处打听收购,但这东西哪是一时半会儿能收到的,正在发愁,有一人不经意告诉商人,某处有。商人急忙上门收购,几经还价后,认为有利可图,全部买下,心里高兴就甭提了,只等外地人来买,可左等右等,外地人再也没上门,他才幡然醒悟上了当。

玩古玩的十人就有九人精,一听这事,就会说:“收购头发辫子的和卖头发辫子的是一人,这么低档的骗术,若换着我绝不会上当!”那你想想,当某种古玩价格被炒高后,炒作人和要出手的人不也是一个人吗。!你可能又会说:“我是在认识的朋友手中买的,不是在不认识的人手中买的。”这种情况,要么你认识的朋友他也是这个大局中的中转者,虽然他自己也不知道;要么他是这个大局中的受益者,别人炒作算是帮他免费作了宣传,他出手也及时。你可能还会说:“虽然炒作过后,有的贬了值,但有的还在增值!”增值不增值与谁真正赚到钱是两码事,有些虽然在继续增值,原因可能与跟风的人太多有关,所以周期长些。

我是没这么大的本钱,若是有,我也会想到这样去做,炒完这波炒那波,回头再来个反复炒,就象操纵股市一样一样的,不把你钱吸干绝不罢休,不把你精品古玩搜刮干净绝不罢休!现在不是说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的速度加快了吗,这是不是其中的一个流线图呢。!

风紧浪高,颠来复去,好多人手中的古玩换了一批又一批,其中辛酸得失只有自知。大浪淘沙后,有些年龄大的,对市场变化的反映慢,还固守了最初的执着;有些有见识的,及时打好短线,换得了更高档次的古玩;最有胆识魄力的,凭着雄厚资金,叱咤拍卖风云,集藏顶级艺术品,经济泡沫不破,他们得利,经济泡沫膨胀,他们更得利,就是有一天破灭了,顶级艺术品作为长线投资,终有实现其价值的一天,就算战争爆发,银元能换粮食,艺术品照样能换粮食,你不信,等着瞧,只要货币不消失,艺术品价值一样不会消失,因为艺术品早已固化为一种财富。至于炒作艺术品的人,你就别担心了,他们可能什么都差,就是不差钱。

古玩不是一般的商品,需要收藏者了解历史,具备艺术素养,精通辨伪、断代、品评、估价格,懂得并遵守行业规矩。古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涵盖着传统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品质。“凡事要有规矩”的传统在古玩买卖和收藏间延续了几百年。然而古玩行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深入其中的,要想进入并了解古玩行,有七个捷径可供参考。

传统的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的学习者主要是古玩铺里学徒。师父与顾客交流瓷器的观点,对器物的画功、发色、器型、底足、款识,器物为什么是真的,怎么认定年代等等,交易时师父与买家沟通方式、行话等,徒弟能在一旁耳听,心记。而这也是进入古玩行最传统的一种方式。

另外师父要经常带着徒弟到鬼市或农村收购古玩,除帮师父打点之外,在交易中也随时旁听学习。三年学徒期间不开工资,家属每年还要付师父一定的学费,并且还要送礼。三年期满可以继续打工,直至十年八年以后,才允许独立门户。据前辈讲述,学徒期间毎年都要上手几千件真伪古玩,从实践中积累大量的市场经验。

商家到藏家的转变

从商家成长为收藏家,是学习古玩的又一途径。例如,安思远、张宗宪、徐政夫等,他们过去都曾是古玩商,而且都经过几十年的市场实践,在买卖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成长为专业的收藏家。

通常这样的藏家眼力非常好,对古玩的市场价格也能看得很准。他们靠自己的眼力收藏古玩,特别是辨别哪些是好、少、精、奇、绝,同时又有升值潜力和前景的古玩。他们从买卖的商人成为收藏家,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三五十年的市场实践,看得多,买得多,卖得也多,最终才成长为收藏家。

偷学古玩知识

古玩行业也有靠偷学成为行家的先例。初学时经常逛地摊和古玩店,只看,并不急于买。当在市场遇到别人讨论古玩的真假,对古玩年代、价格方面进行沟通时,初学者在旁边偷听、眼看、心记,了解各种古玩的基本鉴赏知识。通过经常出入巿场,会逐步认识一些商家行家,经过接触交流,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关行规、鉴赏、辨伪方面的知识。当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以后,开始买些较便宜的真品进行研究确认,慢慢地基本掌握识别真伪的能力。

另一种偷学方法是,当别人交易时在旁边偷窥,如果发现行家没有成交,走开以后,即刻买下这件未成交的古玩。在市场上可以借行家的眼买古玩学眼力,但是这需要初学者采取主动方式进入巿场。由于行业在交流交易时,不希望有人在场旁听,担心被人听到价格及鉴赏知识等信息,因此要求学者慎行慎言。

“喝货”学习古玩

所谓的“喝货”是指到农村或者小巷,挨门挨户地收购古玩旧货,以便宜的价钱买到手以后,卖给挂货铺(卖旧货破烂的店铺)或古玩铺。经过长期的收买和卖货的积累,逐渐懂得真假、价格,了解哪个店收买什么,慢慢使自己成长为懂真假、知价格的行家。但是这种方法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买假赔钱或者卖漏的经历,通过几年的买卖实践,能够逐步积累很多鉴赏经验。

交货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法是从全国各地收买古玩以后,卖给故宫或者文物收购部门。通过收货交货从中赚钱积累经验。在交货时,收购部门偶尔会讲解什么真、什么假,什么收购、什么不收购。从这种实践中慢慢学到古玩知识,逐渐成为行家。但这种学习方法在30年前适用,因为那个时候不许私人买卖交易,只能卖给公家,所以真古玩相对多。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允许开店,卖给公家古玩的逐渐少了,这种学习方法也逐渐不可行了。

老师引导学习

所谓老师引导,是指老师带着学生进入巿场,进行实际的买卖交易指导,由于老师了解市场里的商家,知道哪个店有真货、对路的古玩,同时也了解各商家的眼力和鉴赏水平。通过几年的言传身教,逐渐使学生了解市场,懂得行规,懂得怎样交易和识别真伪。这种学习方法要求老师必须具备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且有能力进行解读。特别是要求老师有学识,人品正,不保守,讲诚信。

委托式的收藏

有些收藏爱好者有自己的企业,而且很喜爱收藏,但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学习专业知识,并且知道市场上真假很混乱,本身识别古玩真假的难度就非常大,此时又出现了很多假专家,深感识别真假专家比识别真假古玩还要难。所以不知道相信谁是对的,并不敢轻举妄动。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收藏家便釆取传统的中间人做担保,进行有保底的收藏。这种有保障的收藏,要求经纪人要有鉴赏水平,有眼力,讲诚信。当收藏家喜欢一件古玩以后,由经纪人进行交易,成交后付经纪人相应的报酬。收藏家不用学,也不用担心买假买贵。而且保证藏品有一定的升值空间。但是这种收藏方式,首先要找到真正精通古玩而且敢于负责的经纪人。这是收藏成功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以上是古玩商界和藏界成长为专家及藏家的多种学习方法,从中能够找到一个规律性的经验,那就是必须进入巿场进行买卖实践,必须零距离接触实物。并且多上手真品,掌握真品的特征和标准,然后与赝品进行对比,从而找到赝品的破绽及证据,这个学习实践过程非常重要。

当前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看书学习。并不是说书本理论学习不对,而是说从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只能停留在表面感知上,不能从馆藏和书本资料的照片中学习辨真伪,这种学习方式存在弊端。而且这种学习方法也不可能掌握识别真伪的本领。

总之收藏古玩不是随随便便看看书,听听理论培训课,看看电视收藏节目,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到市场上收藏了。要知道学习古玩是有专业套路的,首先要找对了路,因为真正的行家高手从不张扬外露,不主动传授,所以要靠初学者自己在市场上寻找行家,由行家引领进入巿场。这对初学者非常重要,一旦选错了路径,被错误的收藏观念洗脑,将很难再回到收藏的正路上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