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互联网发展怎么样?

爱吃番茄酱

武汉的互联网发展很普通,第一梯队北上深杭,北京互联网企业太多,数不过来,而且中关村依靠北大清华,有很多的初创企业也很厉害,比如旷视科技,寒武纪科技,这种最前沿的技术只能依赖最牛的人才。

深圳有腾讯,未来华为也有可能在互联网上有所动作,杭州因为有阿里巴巴,风光无限。

上海也有几个中等体量的,比如携程,大众点评等,不过相对于bat来说比较小。

更小的就像是武汉这样的企业了,正经的还好有斗鱼,好像小米武汉总部也在建设,不过相比于其它几座城市体量太小。

未来武汉也不会占据互联网高地,会大力发展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是光谷一带,主要发展,光纤,生物之类的技术,和互联网关系不大。

互联网发展是和经济,教育密不可分的,而且具有顶端优势,就是顶层的把油水基本上捞光了,只留下残渣给下面。


火车上遇见666


但是在2016年,武汉的互联网圈似乎有了不一样的气息。斗鱼TV,这个曾经出走离开过武汉又重新回到武汉的创业公司,忽然出现在公众面前,它迎来了1亿美金的B轮融资,以及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事件营销,这时很多人才发现,哦?原来这是一家武汉的互联网公司。

那么,现在的武汉互联网环境到底如何呢?

人物

26岁的孙静琳,曾就职于深圳快播,UI设计师,2013年回汉,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她说,武汉的互联网氛围其实非常尴尬,打着互联网氛围的旗号,其实实行着国企的思路,思想还没有转变。对于未来的打算,她希望能够进入到大部分是由回流人员组成的公司中去,找到志同道合的团队。

34岁的陈磊,曾就职于深圳腾讯,任拍拍网产品经理,2014年回汉后,工作不到一年,又再次踏上前往深圳的路程,同样,他也认为武汉的互联网氛围需要进一步的改变,否则难以留住回流人员。

25岁的邱俊玮,武汉本地的ios开发工程师,2016年前往深圳,年轻的他认为,自己应该去一线城市镀金,等到武汉的环境变好之后,则可以考虑以回流人员身份回汉。

34岁的李涛,前腾讯UI设计师,2014年回汉,现任某上市公司首席UI设计,目前已经在武汉成家立业,有房有车,在大型公司的他,日子过得相对稳定舒适,他表示,虽然武汉互联网氛围落后,但压力也相对一线城市较小,就生活而言,还是有不错的竞争力。

薪资

薪资上面也较北上广深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据调查,产品经理岗位同等经验能力的人才在武汉平均所拿的薪水大约只有一线城市的45%左右。其他岗位UI、开发等基本上类似,虽然说武汉的房价也比较低,但除房价外的整体消费水平并不比一线城市低。因此选择回汉时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过从回流的整体情况来看,回流的人员薪资水平普遍要高于本地的人员一个级别,可见去一线城市或者BAT镀金还是非常有用的。

工作氛围

薪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其实最让人蛋疼的是工作氛围,回流人员往往非常不适应武汉公司工作氛围和思路,特别是产品经理,UI设计等这些靠近业务前端的岗位,武汉多年以来都是一些软件外包和IT系统集成开发公司,导致了很多管理思路完全是已技术为导向,产品经理沦为项目经理,UI设计师沦为美工,技术人员决定产品功能。这些又让我们互联网从业人员如何接受呢?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不好,而是项目型的主导的公司,往往不太对互联网公司人员的胃口,导致入职之后的流失率较高。互联网公司常常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驱动技术开发,产品经理协调各部门角色,推动项目,运营部门负责线上运营和反馈。所以很多根本上的思路是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回流人员来影响和改变的。

创业

最后再说创业环境,睿哥创业举步维艰,公司名就不提了,以免有软文之嫌,创业一年多,整个过程中,约见了不少本地投资人,伴随着各种被坑,睿哥决定自掏腰包撑住团队几个月,最后还是在北京拿到了投资,本土投资环境,除了青桐会,政府也没有什么扶持,投资公司与一线城市的VC实力和眼界也相差甚远。不过好处也是有的,那就是创业人力成本低一些,因为毕竟薪资低…

分析

睿哥回汉三年,能够看到武汉互联网环境一路向好,但从整体来说,武汉还是落后一线城市五年以上,那么,为什么成都、厦门类的城市,互联网行业可以崛起成为城市支柱,而武汉,这座人才济济的中部中心城市,在互联网方向上一直未有大的起色呢?睿哥认为,原因有三:

1. \n人才问题

唯楚有才的武汉,怎么会缺少人才呢,武汉是著名的大学城,拥有高校82所,据全国第二,在校生据全国第一,可人才却还真就是限制因素之一。在武汉,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想要一毕业就去一线城市打拼,而是在这座城市,承受着巨大的应届就业压力,而正是由于这个阶段的人才过多,竞争过于激烈,压低了人力成本,导致了武汉软件外包行业蓬勃发展,外包行业则极大的限制了创新,也束缚了人才。除此之外,中高端人才的匮乏,也是导致互联网行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没有高端人才帮带毕业生,也就形成不了一条完整的人才培养闭环。因此睿哥认为,回流人才的增多将会逐渐改变武汉这个互联网环境。

2. \n政府扶持

去年的时候睿哥曾和一位从事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创业者吃饭,从他口中能够深深感受到政府对互联网行业的不重视,他诉苦说,政府部门更喜欢那些光电子、半导体等实体科技行业,很多时候在参与一些政府举办的项目时,明显感觉到低人一等,就连走路,也是落在后面,前面则是实体科技行业者与政府官员一起高谈论阔。

互联网行业,虽然不能够像实体科技行业一样迅速带来投入产出,但在如今的互联网浪潮之下,武汉的本地政府对行业的扶持力度还是太小太小,仅依靠民间市场的力量来推动,还是太慢,武汉著名的demo咖啡,从事互联网行业咖啡馆孵化器,也在去年宣布由于经营压力,关闭咖啡馆,转入写字楼继续从事孵化器事业,Demo咖啡的官网也从此关闭了,非常遗憾。

3. \n行业风气

行业风气的形成初期很大程度要取决于老板,武汉本土并不是没有老板注意到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和发展,相反许多本土老板都尝试过进入互联网行业,他们花了大价钱从北上广深挖来的职业经理人或其他高级人才,却发现,两者的价值观难以融合,职业经理人们觉得董事会层要求奇葩而且坑爹,董事会觉得花了那么多钱的职业经理人名实不符,于是一拍两散,结果就是职业经理人们在圈子里宣扬说武汉互联网环境没法干,老板们也不在相信互联网行业是风口上的猪,谁都能飞一把。

睿哥认为,这三点,是目前限制武汉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一些主要原因,也许只是片面之谈,但作为一个从业多年且曾经四处漂泊的人来说,这些理解也许是很多人的感受。

最后的话

虽然吐槽了这么多,但是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中行走多年的人,又作为一个武汉人,依然深深的希望武汉的互联网环境会越来越好,现在本地行业已经涌现出”Zoo圈”,专注于武汉互联网圈子的社交网站,还有黄鹤会,专注线下圈子活动组织,他们都在逐渐壮大。

如今当我们重新审视武汉这座城市时,你会发现,这里不止有工地和鸭脖,还有那些萌芽一般的创业团队,恋爱笔记,驾考宝典,航班管家,这些是几年前就落户武汉的知名创业公司,还有去年崛起的汉口泛海CBD华中互联网产业基地,那里集中了大批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如一起好、长投在线、汉金所、http://ID58.cn等等。除了公司逐渐增多,人才回流的现象也逐渐显著,大批迫于买房压力的北上广深漂们盯住了武汉一万/平左右的房价,房价的诱惑使得在外漂泊的人民希望找到家的安全感。在今年年初的光谷楚才汇上,斗鱼、卷皮、百纳信息、车来了等近20家本土互联网企业集中发布需求信息。一年来,武汉互联网企业技术研发岗位,持续保持高强度招募水平。


一朝三笑

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武汉因为高校多,大学生思想活跃等因素,涌现了天空软件园,pplive,湖北美食网等传统互联网品牌。但当时武汉互联网环境并不好,网络带宽成本高,政府补贴少,社会认同低。所以这些企业要么外迁,要么关门,一段时间在武汉没有什么好的互联网企业。

在未来可以预见,武汉互联网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更将快速发展。烽火集团,新芯公司,华为研究院等大公司,将在芯片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不断攻关,快速发展。安天,中云盾,飔拓等新兴企业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探索取得初步进展,前景可期。


众创网一为梦想而生


泛娱乐从业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