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语中的汉字是简繁体混杂的?

L丶佳能

关于日语中的汉字是简繁体混杂的情况,我这样回答您。

不但日文中的汉字是简繁体混杂的,中国大陆地区的规范文本的汉字也简繁体混杂,只不过我们自己看习惯了不觉得而已。

通常简化了的字,我们叫做简化字或者简体字,而没有简化的字,专家叫做“传承字”,也就是那些从汉字隶楷书化以后,到今天一直使用、没有被简化的字。这个数量可以算得出:《简化字总表》一共有2274个简化字,现代汉语常用字约3000个,著名的字符集gb2312(1981年发布)收了6763个字,减一下就是传承字的数量。

当年简化字总表发布以后,我们也经历了一段“不太规范”的简化字、传承字共用的阶段,比如这本1962年出版的《东亚乐器考》:

原因是,1955年10月,《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获准通过,随后进行了一定修改,修改后的草案经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申请委员会审定。1956年1月1日全国报刊实行横排,使用简化字。1956年1月28日通过简化字515字(还有一种说法是517字)及简化偏旁54个,分四批推行。文革时期,各地都曾推出过不同程度的简化字,后被明令禁止使用。这个《东亚乐器考》,就是该时段的产物。

1975年5月,《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出台并报请国务院审阅。1977年12月20日,《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公布。次日,《人民日报》开始试用“二简字”,但是半年后,也就是1978年7月, “二简字”就停止了使用,但今天基本上还能在菜场看到。

再来管管人家的事儿。

汉字传入日本的事情我就略过了,因为我回答过很多次了,您若有兴趣可以翻看。

重点是,日本打算脱亚入欧后,对汉字存废问题产生过很大争议。后来精英阶层倾向于限制字数,简化汉字。于是日本在二战后,也就是1946年开始推广《当用汉字表》(1850字),並配合发布了现代假名使用规则,1981年,制定了常用汉字(1945字)使用规则。期间,还制定了《人名用汉字表》。

和我们一样,日本在制定简化字方案的时候,也是简化字+传承字,简化字的主体来源也一样,为我国宋元以来的俗字,只不过我们在选俗字的时候,更倾向于笔画更少的俗字,其中部分写法略有差异的情况也比较常见(比如他们的辶是一点,但宀上面又是短竖而不是点等)。当然,他们也有一些自造字,但是数量有限。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中日两国其实都是繁简体混合用的,只不过简体字有同有异,传承字(繁体字)的保留情况也是如此,看多了也就习惯了。

我这里再贴一次中日简化字对照表,供您参考:

参考文献:

1. 文部省教科书局国语课“国语调查沿革资料”(昭和24年)

2. “汉字讲座11 汉字和国语问题”(平成1年,明治书院)

3. 《新中日简化字研究》,谢世涯,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4. 《汉字百科大事典》,佐藤喜代治等编,东京,明治书院,1996


八砖学士

日本早在1946年就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

基于对汉字使用频率的清查,日本政府于1946年公布了1850个字的《当用汉字表》,1951年又颁行了92个字的专供取名之用的《人名用汉字别表》。这1942个字,就是日本对汉字进行规范和简化的范围。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字,不做改动。

此次改动,与十年后中国推行的简化字相比,基本都参照了一些原则,即"草书楷化、同意互换、同音互换、部分省略、更换偏旁"等。中国在十年后的简化汉字中,有一些部分甚至是参照了日语中对汉字简化的方式。

不管两国简化方式如何,毕竟两国还是分别各自简化的。所以出现了很多日语中简化了,但是汉语中未被简化的字,如"窗"日语中被简化成"窓",而汉语中仍为"窗"。还出现了日语和汉语都简化了,但简化后不一样的字,如"天氣"汉语被简化成"天气",日语被简化成"天気"。"澀"字汉语简化为"涩",用的是部分省略的方法,而日语简化成"渋",用的是先写成草书,然后再根据草书的形状规范成楷体字(即草书楷化)。"龍"字,中国简化成"龙",日本简化成"竜"。

还有一些字简化后中日相同,可能是用了相同的简化方式,或者参照了相同的异体字、异形字等,或是一些本来就存在的简化字,如"會"字,两国都简化成了"会"。

再回到一开始说的,日本在简化汉字前,研究统计了常用的汉字范围,简化的汉字只在这范围内进行,这范围外的並沒有进行简化。因此日语中仍然存在一些极其复杂的字,如"憂鬱",这其实是"忧郁"的繁体字。

综上,日语中的汉字在常用汉字列表的基本都进行了简化,但是简化成果与汉字简化并不完全相同,即便在这范围内,很多日本认为没有必要简化的汉字也保留了繁体写法。这范围外的汉字,则完全保留了繁体写法。同时,日语中存在仿照汉字造字方法造出的字,称之为"和字"。故,日语中的汉字在我们看来,有简体字,有繁体字,有异体字,也有不认识的自造字。

不过在使用繁体字的港澳台地区的人眼中,日语汉字和大陆简体汉字区别不大,都是断胳膊少腿的残缺字体。当然,其实汉字作为一个书写工具自古以来就一直在进化,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简体字的出现,另有假借字、异体字等,从没有出现过统一的规范汉字写法,是好是坏,写的人自己怎么想就好。


目玉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66f0008889fb1aea848\

看鉴

这个问题首先你就是要知道日语是怎么来的。在过去,日本是没有文字的,只有没有标准的语言,很多地方都用着不同的语言。在公元3-4世纪,也就是中国晋朝的时候,中国汉字开始传入日本。那时候有个叫王仁的中国学者,带着《论语》和《千字文》去到了日本,还做了太子的老师,这是汉字传入日本的开始。


于是使用的过程中,日语大量吸收汉字的精髓并且演变和进行简化,产生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也就是现在的日语书写系统。所谓假名,它是借助汉字的形和音而不是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假就是借的意思,名就是字的意思。而直接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叫真名。

所以日语的书写系统夹杂着真名和假名,用起来会显得复杂混乱,加上繁体汉字笔画多,而且汉字的同音字也不少,使用更加不便,所以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把假名逐渐简化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即现在的日语。

因为日语中的汉字来自中国,本来都是繁体,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中国和日本都有对汉字的改革进行简化,所以日语会有简繁混杂。而两国各自进行的汉字简化又是不同的,要注意区别。


草民瞭望台

从古至今,日本的文化受到中国的文化的深远影响,为了防止不使用汉字和泛造简化字造成混乱,日本在1946年进行了第一次文字改革,规定了约1800个当用汉字,其中有许多简化汉字,至今又进行了多次文字改革,当前(2010年)还保留2136个当用汉字,有相当一部分也属于自成一体的简化汉字.同时日本的国家标准(JIS标准)也有明确规范.


宇宙人18356376

現在香港人台灣人看簡體字的感覺就和我們看二簡字感覺一樣,感覺哪裡不對。日本漢字簡化和中國大陸是獨立進行的,所以不大一樣。總的來說日本簡化程度沒有中國大陸激進。比如“漢”字,還是保留繁體寫法。


ray46385414

日文字本来就是以汉字为基础,增加平假名片假名而形成的。日文中出现的部分简体字也是二战结束后才有的。而且很多汉字繁体和简体本来就是一样的,比如山水日月,清明,晴天,春夏秋冬,金木水火土,人口手,上中下左右南北西等等等等古时也是这样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