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伊尹权力极高,竟能把君主赶出宫去,为什么这样?

金石书画

按照先秦时代的传说,伊尹是商朝建立的第一功臣,辅佐商汤管理朝政,商汤去世后,本来应该是他的长子太丁继位,但太丁早逝,于是其弟外丙继位三年,次弟仲壬继位四年。这段时间内伊尹一直处于辅佐的地位。太丁的两个弟弟继位时间都不长,他们死后便再无更小的弟弟,就轮到下一代,也就是太丁的长子太甲继位。由于太甲继位之时依然很年轻,所以比较贪玩,这引起伊尹的担忧,认为如果任由太甲胡作非为,商朝的统治将无法持续,于是他便自作主张,在太甲继位的第三年将太甲流放到了桐宫,由自己负责代理商王的职责,也就是所谓的“摄行政当国”。三年之后,太甲表示出悔改的态度,伊尹便将权力交还给太甲。这件事被后代政治家当做一种理想的政治美谈。而那些有权威的权臣,也试图效法伊尹的这种行为,使自己的举动正当化。由于时代久远,伊尹将太甲流放到桐宫的真实情况已经很难考证,所以也有很多人不太相信伊尹的初衷是善意的。在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中记录了颠覆性的说法:“伊尹放太甲于桐,尹乃自立,暨及位于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这段记载将伊尹放太甲的行为描述为篡权,而太甲则在七年后反杀伊尹,并将伊尹的田地交给他的两个儿子平分。看起来这段记载似乎是颠覆了传统史观,但考虑到《竹书纪年》编纂时期对于所有类似的上古史都做了颠覆性的描述,不排除是后人有意为之,并非掌握了什么更古老的材料。


大意觉迷

我们知道,中国封建社会的宰相是君王的助手,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相权越发被制约,君主专制的集权越来越强了。但是有一段时期,宰相的权力是十分大的,那就是奴隶社会的时期,当时有一位著名的宰相,曾经把君王赶出宫去,一直到君王悔改,才被接回来。这位宰相,就是伊尹。

伊尹是商潮的开国宰相,陪着商汤打败夏,建立了商朝,功不可没。他自幼被一位厨师收养,从小就聪明好学,成年后,在地里当农民,但是由于知识渊博,当地的年轻人都来向他请教学问,他擅长做饭做菜,是有名的厨师,也是著名的人才。

为了让伊尹能够为自己所用,商汤费劲了心思。后来,伊尹被商汤所用,他擅长献言献策,计谋十分有益。两个人一起努力,终于结束了夏朝,成立了商朝。

此后,伊尹作为商朝的宰相,一心一意的辅佐君主,他们打算好好治理国家,让百姓们信服。没过多久,商汤去世了,伊尹就继续辅佐他的儿子,虽然君主换了几次,但是伊尹依旧是位高权重的大宰相。

当商汤的孙子即位后,他和以前的君王不太一样,十分顽劣,不太擅长治国,也不愿意遵守商汤和伊尹指定的治国方针,但这样下去,很可能百姓们会不服从,国家也有可能会动荡不安。伊尹不忍心看着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商朝走向灭亡,于是他采取了一个方法把太甲安置在了商汤陵墓的位置,让他安心思过,自己和一些大臣暂时代理他执政。虽然太甲心有不甘,但是当时满朝都认为他是应该思过的,上古时期很少有奸臣勾结,所以,他也不敢反驳这些一心护国的大臣们。

太甲思过了三年,深刻反省自己,也想到先王建立国家的不易,终于想明白,自己要好好治国,不能一意孤行,开始做善事。这时候,伊尹又来接他回宫。继续辅佐太甲执政,在伊尹等人这样的耐心教导下,太甲也成长为了一个不错的国君。伊尹还特意写文章夸赞他,后世的人们也把这段故事传为佳话。


网罗篮球

伊尹是何人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商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功臣。伊尹历事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哪个君王被伊尹赶了出去

商汤建立商朝后在位十三年就驾崩了,然后伊尹开始辅佐外丙,可是外丙在位三年后也驾崩了,伊尹便开始辅佐外丙的弟弟仲壬,仲壬在位四年后将王位传给了商汤王的孙子——太甲。而太甲,就是那个被伊尹赶出王宫的君主。



为什么要将太甲赶出王宫

说起伊尹,他当时已是四朝元老。为了更好的管理好商朝,他对太甲抱有很大的期望。太甲刚刚继位时,伊尹就拿商汤王的事情教育太甲,刚开始太甲还遵守典制、勤勉爱民,可时间一久太甲就不把奴隶出身的伊尹放在眼里了,也不再勤政爱民。二人的矛盾愈演愈烈,伊尹为了改变太甲,就将他赶下了王位。


太甲在经过三年的反省之后,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伊尹也看到了他的变化,于是乎又将他迎了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