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信佛为什么要烧香、拜佛像?

闻观1

对于慧根特别深厚的人来说,可以不用烧香,不用拜佛,因为佛陀肯定是反对给自己塑像,给自己烧香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信众来说,烧香拜佛还是有必要的,佛教终极目标是度人出苦海,一般人执着于各种表象,看不到事物的终极真理,于是佛像就表现是三十二种好,让信众们看到佛的像好之后,再慢慢根据佛的方法来修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学佛之人必须明白的是,对于一心向佛的来说,烧香拜佛都是没有必要的,烧香拜佛是方便法,究竟法就是金刚经所说“弱见所相非相,即见如来”。

人们信仰某种东西,心中总想有个寄托,这个时候形象思维总是最快的,所以虽然早期佛教不主张塑像,但随着佛教的发展,为了让信众们更直观的感受的佛法,于是就有了大量的壁画和塑像。

佛像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壁画也是反应不同的佛教故事,佛性一般比较庄严,让人看了心生敬畏,有了庄严心,学佛才能郑重,拜了佛像也是在向佛向自己表示,自己有学佛的决心。

关于烧香拜佛,不能绝对化,就如同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化方法。有些人说烧香拜佛那是不理解佛的真谛,这样说有些偏激,佛法也分究竟法和方便法,烧香拜佛就属于方便法,让人先从感性上认识佛教,再最终达到佛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的目的。佛渡人出苦海,烧香拜佛只是一种法门而已,不可偏执一端。



昭烈名臣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烧香的传统,这源自于人对于自然的崇拜,我们一般去佛寺都会去烧香,一般三炷香为好。一般上香,不可用嘴吹灭也不可用东西扇灭,要用左手拿香用力向上摆,自然香灭。后一支香插在中间,第二支香插在左边(青龙之位)第三支香插在右边(白虎之位)三支香不可插的东倒西歪要端正,这就有一气化三清之意。

上香给佛菩萨有啥用呢?第一就是要感恩佛菩萨,众生的烦恼是无量无边的我们学佛就是要去除烦恼,有了佛菩萨的方法引导,我们才能正确的去生活,这就是要感恩佛菩萨另外我们学佛就是要证自己的般若,有了般若看众生山河大地无不是佛无不是菩萨,因此我们要去感恩,感恩身边每一个人,感恩山河大地,感恩佛菩萨,因此上香就是感恩万物。

第二就是传递信息,我们这个世界是多维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还有许多,我们烧香就是供养天龙八部,鬼神夜叉,传递信息,祈求护佑。

第三就是身口意三业,烧香就是警示自己身口意要端正,身业,口业,意业,都要端正。身香,身要端正,淳朴善良;口香,口不出恶言,不造口业;意香,意不颠倒,心不错乱。

第四,烧香有利于身体健康,净化空气。在寺院里,僧人吃素,劳动又少,长期下去身体弱,烧香有助于净化空气。

为啥要拜佛呢?佛是啥,佛是觉悟者,是我们的领路人,我们学佛就要礼佛,皈依佛,发无上心,体解大道,拜佛就是礼敬。

第二拜佛有助于我们放下自己,众生贪嗔痴三毒太重,因为贪所以我慢很重,啥叫我慢,我慢就是骄傲,因为太骄傲所以总是放不下自己的身段,放不下高傲的自己,那么来到佛前就是放下自己,“从身语意之所生”由这个身(外在的)到语(口里所说,口为心所想)再到意(意即心)身段放得下,心自然而然有所触动。

第三拜佛就是要忏悔,拜佛要放的下身段,继而去忏悔,自己每天都在造业,这些迟早要开花结果,果报来临时就是无量无边很痛苦的了,因此我们要忏悔,忏悔就是觉悟的开始。

第四,拜佛有助于个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很多时候从西藏或者一些佛教名片看到一些朝圣者,这些朝圣者都是磕头,拜佛就是磕头,磕头分如同磕头和磕大头,磕大头就是全身磕下去,这个多出现在藏地,当然汉地也有许多,磕头是一个体力活,学习密宗的很多人需要得到上师的灌顶,但需要做到很多事才可以,其中一个就是磕十万个大头。汉地很多僧人居士朝拜名山多是普通磕头。磕头也是修行,很多高僧八九十岁了还能健步如飞,无不是拜佛的结果。

总而言之,拜佛烧香无不是出自于虔诚的信仰,这绝非迷信的一种形式,还是那句话,觉者自觉,迷者自迷,无不是因果。


春秋史社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就是要舍弃凡夫的品质,成就佛的品质。但是我们如何学佛呢,修行的根本是在内心,但心无形无相,所以我们需要借助外在的环境、身语的行为来触动内心。比如说念佛、拜佛、烧香、诵经,我们要借助这些形式来修正我们的心。



我们为什么要烧香拜佛呢,就是借助这个形式来修行。世人理解的烧香、拜佛就是去求佛菩萨保佑,求佛菩萨赐予我们好处。其实这只是烧香拜佛的表层,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借相修心。佛教中有“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的方便之门,正契合了大众的心理需求,但是仅仅停留在求现实利益的阶段,并非是佛法的核心。去寺里烧香拜佛的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佛法的内涵,只是有些朴素的信心,都只是烧香拜佛而已,这种“拜拜的佛教”并不是佛法的本意,只是由于满足了民间求保佑的心理而广泛存在。当然仅仅是烧香拜佛也会积累福报。烧香拜佛是佛教的一部分,但佛法绝不仅仅是烧香拜佛,真正功能是化导人心,是让我们脱离轮回。

有很多人说烧香拜佛是迷信,也有道理,迷迷糊糊的信就是迷信,明白了就不是迷信。同样是烧香、拜佛,有人就是迷信,有人就是智信,迷不迷是看自己的心,而不是外在的东西。从“迷”到“觉”,需要闻思,需要修行。真正的佛法也讲烧香拜佛,但烧香拜佛不一定等于真正的佛法,关键是懂得其中的内涵。



我们拜佛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于佛的恭敬,为了降伏我们的慢心,在拜的时候内心要忆念佛陀的功德、恩德,随佛发起大愿。身心合一殷重礼拜,这是大善业。烧香拜佛不是为了供养神灵,而是礼敬觉者、降伏傲慢;仰望圣贤,庄严内心。佛陀不是神灵,而是导师,种种礼拜供养并不是为了膜拜偶像,而有其深刻的内涵——礼佛,是为了降伏自我的骄慢;烧香,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恭敬,提醒自己以戒定真香供养三宝。



修行是修内心,不是修外境,佛像也是为了启发我们的内心。譬如一张照片,它只是一张纸片,但若照片中有自己的亲人,一见到内心就会生起亲切温暖的感觉。我们也是透过由礼敬佛陀的仪式来启发内心的佛性。譬如国旗只是一块红布,那么印上五星之后,通过庄严的升旗仪式能够策发我们的爱国心、自豪感等。礼拜佛像,不是拜木石,而是恭敬、尊重它所代表的“道”。


法音讲堂

学佛信佛为什么要烧香,拜佛像?

“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修学戒律,就是要遵纪守法,修十善业,或称十善业道。

十善业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香的作用是什么呢?主要就是用来供养佛法僧三宝。所以,香的作用,没有离开我们的心。如果拿一大捆香放到那儿烧,心里却没有对三宝的虔诚恭敬,那么除了污染了空气之外,也真是没有多少作用。

那么,供香应当如何用心呢?

“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就是说,我们手中拿起来的可能只是一点点香,但是心要随着香观想。在观想中,香头的烟缭绕盘旋,越来越大,形成遍满十方世界的香云,并以此来供养诸佛,庄严佛土。

“此一瓣香,不从天降,岂属地生?两仪未判之先,根源充塞三界。非木非火非烟,即戒即定即慧。收来在一微尘,散去普熏法界。热向炉中,专申供养佛法僧三宝。”所以说,我们是在借香供心,关键在于用心作意。如果不会作意,恭恭敬敬地插上三炷香或一炷香也就可以了。如果会观想,我们的心是无形无象的,让它大可以大,让它小可以小。眼前的这么一点点香,香烟缭绕,我们可以想象它遍满虚空,这样我们的供养也就随着心量一起扩大了,这就叫作“意供养”。

当然,当我们连事相上的供养都没有学会的时候,心是很难发得起来的,也就谈不上什么“意供养”。所以,当手中有有形的香可以供养的时候,就要恭恭敬敬地去供。没有的时候,还可以点一瓣心香,通过观想,来供佛、供法、供僧。

进庙烧香已经成了人们普遍的一个认识,世人烧香的目的无外乎是向佛菩萨祈求健康平安、事业顺利,也有男女婚姻。向佛敬香是否真能如愿,老话常讲“心诚则灵”, 应当再加“所求为善”四字。

佛教由古印度传入中国,因此上香缘起应当从印度讲起。印度夏季受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侵袭温疫霉病较多,于是人们烧燃香料木材祛除病气净化空气。佛在讲法时,听法的人很多,空气污浊,在家弟子便以香供养。 渐渐成为习惯,这是向佛敬香原因之一。

烧香时观香烟飘散法界,从有形而至无形,让人证悟色空不二之理。《楞严经》里就有一位菩萨介绍过他是通过观香烟而得道的。因此后人于佛前敬香以表法,这便是向佛敬香另一原因。

香是最为普遍且实惠之物,香不仅可以去除异味,同时也可以使人神志清醒,甚至还可以医治杂症,世人无不喜爱。我们把如此喜爱之物上敬诸佛菩萨以表我们对佛菩萨的诚敬之意,同时又可以庄严道场。供养诸佛菩萨有大福德,福德生,厄运离,所求为善,心诚则灵。

向佛敬香,或可以心想事成,但却不能保证凡事皆成。事事皆有前因后果,向佛敬香固然有大福德,可仍需要一心向善,不然小善难抵大恶,事不如人愿。佛菩萨慈悲,却无法加持十恶之人,倘若真心向佛,痛改前非,必蒙诸佛菩萨加被。

为什么要拜佛?

对于多数人来讲,拜佛与烧香的目的一致,皆是期望诸佛菩萨能够慈悲加被,使得自己及家人平安、幸福,工作一帆风顺。

礼拜,并不是佛教特有的礼节,古代帝王时期臣民对君王,学生对师长,子女对父母等等,以及其他宗教,都将礼拜作为表达自己至高敬意的一种行为。向佛陀礼拜,缘由有三:

一、佛陀是究竟觉悟了的大圣人,能够指引我们走向解脱大道,让我们证得涅槃大乐,出于敬重、感恩之心,因此向佛陀礼拜。

二、佛陀是福慧圆满、大慈大悲者,具足无量功德,只要一心皈命佛陀,虔诚向佛陀礼拜,以己诚心而感通诸佛,得诸佛加被,增福增慧,所求随愿。

三、佛陀是先觉者,我们是后觉者,一心礼拜佛陀,见贤思齐,放下自己内心的骄慢,破除对自我的执着。

拜佛的功德有以下十种 :

1. 得妙色音——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好,声音和身体都会庄严起来;

2. 出言入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威德,说话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信服和尊敬;

3. 处众无畏——拜佛精进,身体不倦,心不散乱,何时何地,无有畏惧,仪态安详;

4. 众人亲近——拜佛用功的人,无论身在何处,总有许多人亲近,恭敬,供养;

5. 天人护持——拜佛之人,天龙八部常在左右拥护,不让邪魔外道及一切不好的人与事接近他,事事如意;

6. 诸佛护念——拜佛诚心,诸佛菩萨都会护念,加持其人,令其智慧如海;

7. 具足威势——礼佛具大威德庄严。人格尊贵,必受人仰敬;

8. 有大福德——拜佛的人,福德因缘自然而然来,不求而得,诸事如意吉祥;

9. 临终往生——拜佛之人,不单今生安乐受用,临命终时,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10. 速证涅槃——往生极乐国土,花开见佛,速证无生法忍。

印光大师说:“一分恭敬一分福;有十分恭敬便有十分福”。拜佛灵不灵是要看你的心中诚不诚,心诚则佛灵。人在拜佛,心亦要拜,不要胡思乱想,要精进不懈,从事显理,自然便达到佛我一如实相之理。


禅思悟语


以下经文摘自《地藏菩萨本愿经》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为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脱,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无上道永不退转。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名虚空藏,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闻於如来赞叹地藏菩萨威神势力不可思议。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龙,闻此经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礼形像,得几种福利?唯愿世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等,略而说之。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

一者,天龙护念

二者,善果日增

三者,集圣上因

四者,菩提不退

五者,衣食丰足

六者,疾疫不临

七者,离水火灾

八者,无盗贼厄

九者,人见钦敬

十者,神鬼助持

十一者,女转男身

十二者,为王臣女

十三者,端正相好

十四者,多生天上

十五者,或为帝王

十六者,宿智命通

十七者,有求皆从

十八者,眷属欢乐

十九者,诸横销灭

二十者,业道永除

二十一者,去处尽通

二十二者,夜梦安乐

二十三者,先亡离苦

二十四者,宿福受生

二十五者,诸圣赞叹

二十六者,聪明利根

二十七者,饶慈愍心

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寤擗有摽

学佛信佛者烧香拜佛,都是有法义的。拜佛像有三义,一是礼敬诸佛。二是净心正念。三是观像参修。这个很好理解,就不多说了。说一下烧香的意义。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在佛教里,烧香略说有四义。



一者,信香。香又称佛使,是佛的使者。在佛与烧香人之间传递信息。烧香能将人的信心、诚心、清净心、平等心通于佛,“以能通信,故云佛使”。也就是说通过烧香,可以使自已的心与佛对上频率,从而相应交感;

二者,薰香。香能薰遍法界。香气顺风逆风,能香遍一切处。“随一一功德,即为慧火所烧,解脱风所吹,随悲愿力自在而转,普熏一切”。薰有漏种子为无漏种子,转识成智。



三者,染香。法界即自心,自心为净香所薰染,一香而一切皆香,心香遍一切处,从而可以远离垢染。

四者,喻香。以香的净染离垢,普熏法界之德,喻五分法身;又以“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喻万事万物皆是中道,般若实相。



烧香拜佛都是表法的,如人饮水,冷暧自知。只有如法胜解实行,才能知道其中三昧。执于表象,流于世俗,道听途说,只能是妄语。


那边仍是孤独

学佛信佛为什么要烧香、拜佛?

佛陀是大觉悟者,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了人生宇宙的究竟真理,通过佛法教化众生,终极目的是让众生也同样觉悟成佛。学佛信佛有很多种形式,先来谈谈烧香与拜佛。

一、烧香

在佛教中,无论是对佛菩萨的供养,或是在说法的比喻中,经常可以用到香或提及香的作用与功德。香作为重要的供养具与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以香供佛或供养经典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功德。

在《苏悉地羯罗经》中论述了以涂香、华鬘、烧香、饭食、灯明为供养本尊的五种供物,香在本经中被列为五种供养之一。

《大日经》卷八中记载,烧香是遍至法界之义,如天上的树王开敷时,香气随逆风、顺风而自然遍布,又如一一功德由智慧之火所焚,解脱风所吹,能普熏一切。《无量寿经》卷下记载,行者当悬缯、燃灯,及散花、烧香,以此回向,愿生极乐世界。《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说:“悉以杂花末香……供养七宝妙塔。”

除了被用作殊胜的供品之外,由于香的芬芳远闻,经典中也常用来比喻修行者的持戒之德。如《首楞严三昧经》中,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的人染上如来功德庄严,就如同制香的人染上香气一般。

香代表清净之义,能清净一切染垢污秽,及燥热烦恼;而以香供佛,则代表灭除一切生死烦恼,得到清净自在。

不仅供养纯真的香具有很大功德,即使供养一花之香,也能获得无量功德。《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意思是说,如果有人以散乱心在佛的画像前供养一朵花,以此功德也能逐渐值遇无数如来。

二、拜佛

向佛陀虔诚顶礼,既能表达自己的恭敬心,也是折服我慢的有效方法。

《增一阿含经》云:承事礼佛有五事功德:云何为五?一者端正;

二者好声;三者多财饶宝;四者生长者家;五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

在《业报差别经》上又谈到十种功德,经云:礼佛一拜,从其膝下,至金刚际,一尘一转轮王位,获十种功德:一者得妙色好声;

二者有所发言,人皆信伏;三者处众无畏;四者天人爱护;五者具足威势;六者威势众生,皆来亲附;七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

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其中第一愿即是礼敬诸佛。

然而譬如水的净化,“净”与“浊”对水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水不需要净化,而是人需要净化的水。烧香拜佛亦是此理。佛陀是觉悟者,福德智慧究竟圆满,不需要你的烧香拜佛。但是,我们自己却需要通过烧香拜佛等形式来培养福报和增长智慧。

烧香、拜佛是常见的修行方法,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烧香拜佛去学习佛法,以闻思修悟入般若智慧,最终证得究竟解脱。


孔帅21

信佛、拜佛让自己、家人、亲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工作顺利、心想事成所以要烧香,这是一种对行为,又是一种心里寄托,让人有正确目标分清对、错,向对的方向走是对的,向错的方向走是错的!


王建昌15

学佛信佛上香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应该的。上香是表示一种礼仪,表示自己的的虔诚心,上香也可以捎去自己对佛的一片心意,同时也传递着一种信息,上香也可以与佛爷们沟通信息,因为学佛信佛者都希望得到佛爷们的点化关照。上香也是自己的一种舍(因为香是花钱买来的)。拜佛像是表示虔诚心,敬畏心,也是一种礼貌和尊敬!


行者唯我独行


烧香是送香火钱,拜佛是礼佛敬佛。都是心诚尊佛之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