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路怎麼走?——從《聯想做大華為做強》說起

創新之路怎麼走?——從《聯想做大華為做強》說起

2018年早春二月,《聯想做大 華為做強》第二版精裝版順利出版。《聯想做大 華為做強》通過對中國高技術產業領域兩個著名企業——聯想和華為的研究、解剖和分析,探究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經驗與教訓。一言以蔽之,《聯想做大 華為做強》就是講述中國兩個最著名的高科技企業的創業與創新故事。

聯想1984年由中科院計算所創辦,當時靠創新立足。憑藉計算所研發十數年的科技產品——聯想漢卡,掘得第一桶金。聯想,一個令國人驕傲的民族企業。曾經中華酷聯並稱國產品牌的“四大金剛”。而如今風生水起的竟只剩下華為,移動化轉型“失去的那五年”成為聯想最彷徨的歲月,而佔聯想營收近七成的個人電腦業務,連續五年PC市場全球銷量第一,

在小米手機剛出來的時候,聯想並沒有把它放在眼裡。然而小米手機創新的互聯網飢餓營銷模式卻在智能手機領域掀起了一陣狂潮,小米手機真正開啟了國產手機物美價廉的線上轉型時代,一時間其他國產手機紛紛效仿。

十多年前,聯想一場”蛇吞象“的國際併購震驚了全球,通過收購IBM的PC業務,聯想PC個人電腦業務迅速登頂銷量第一的寶座,PC市場的成功奠定了聯想全球化佈局的基礎,聯想嗅到了智能手機商業前景,但是無奈卻押錯了寶,而沒想到走錯的這步棋竟成了聯想命運的轉折點。

當時,聯想憑藉自身的品牌號召力,上市後的聯想手機銷量激增,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也是所向披靡,聯想一躍成為成為國內第二大手機產商,僅次於三星。而這一切離不開運營商的鼎力支持,依靠國內三大運營商渠道保證了聯想手機的銷量,過分樂觀的聯想“押寶”三大運營商卻忽視了產品的研發和創新。

反觀華為,開始從擺地攤起家,然後代理港商的小型交換機,之後經歷貼牌組裝、自主研發交換機的十年初創過程。再由“貿工技”過渡到“技工貿”發展道路,20多年來堅持走創新驅動道路,自主研發設計芯片、程控交換機等一系列電信設備產品,真正強大了起來。所以,華為強起來靠的是創新。

縱觀聯想華為30年來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聯想缺乏心無旁騖攻主業的恆心,其交叉混業也是為了投機趨利。比如聯想的房地產副業融科智地就是典型的投機趨利,最後鎩羽而歸。而華為卻真正做到了心無旁騖攻主業,咬定通信領域不放鬆,其交叉混業也是為了相得益彰發展主業。比如通信終端手機業務的發展,與通信設備主業相得益彰。最後,華為多元化獲得巨大成功,華為業績也令全球震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