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为什么站在英法一边?

平安读史

早在1873,德国皇帝、奥匈帝国皇帝、沙俄皇帝签订了兴勃协定,史称《三皇同盟》,约定如果三国任何一国遇到侵略或危害,其它两国付出行动。

一战爆发前,1910年英国爱德华七世葬礼上的豪华阵容,图中有英国、西班牙、丹麦、挪威、保加利亚、葡萄牙、德国、希腊、比利时国的国王。

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签暑条约,史称《德奥同盟》,条约规定任何一方受到沙俄的侵略,另一国必出手相助。此条约的签订还能说明德国和沙俄的关系好吗?他俩的关系好只存在于表面的经济贸易,德国的工业品和沙俄的农副产品的交易,而他们对海外殖民是有根本冲突的,所以好关系只存在于表面。

1914年,比利时的自行车部队。

1882年,德国就和奥匈帝国、意大利结成了军事同盟—三国同盟,条约内容包括如果遭到他国侵略,必须全力援助,至此德国的《三国同盟》正在形成。

图为一战时,德国钢盔厂展示德军装备钢盔的演变。

而德国的对手也在组建军事同盟,英国和法国有共同的敌人,法国在1893年和沙俄签订了《法俄同盟》,当遭到德国或奥匈帝国攻击时必须用全部兵力援助;在1904年英国和法国也签订了《英法协约》,从而开始了两国对抗德国的合作。

图为1915年,正在为飞机祈福的法国部队。

后来因为沙俄在财政上依赖法国银行的贷款,而后又依赖英国,于是在1907年沙俄也同英国签订了《英俄条约》,旨在防范德国的入侵,至此英国、法国、沙俄的三国协约形成,共同对抗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

图为正在战场上庆祝胜利的德军。

这两个军事阵营都等待着时机还进攻对方,而加紧发动战争的德国在军事上准备的更充分一些,所以在1914年引发了战争,后来参战的还有日本、美国等,战争成了世界性的,史称第一次世界大战。


图文绘历史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准确的,因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一战是德国发动的,俄国被法俄同盟拖进世界大战,不得已才站在英法一边。但是如果对一战的爆发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们就会发现,一战的真正发动者是俄国,真正应该问的不是俄国为什么站在英法一边,而是英法为什么站在俄国一边。而1914年俄国最高决策当局始终感兴趣的也正是这一点,也就是“英法到底会不会站在俄国一边!”

(列宾1903年画的俄国国务院会议,这副画的人有些没赶上1914年决定欧洲命运,但是有些人是赶上了的)

1914年夏天欧洲之所以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三个关键点,第一自然是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陆军训练的杀手行刺了奥匈帝国皇储。第二个关键点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由此爆发奥匈和塞尔维亚在巴尔干的局部战争。第三个关键点是奥匈和塞尔维亚的巴尔干战争的国际化。

而巴尔干的奥匈对塞尔维亚战争能够国际化变成一场世界大战,又有几个关键点,第一是俄国对塞尔维亚无条件的支持。第二是俄国开始进行的军事动员,第三是德国在俄国军事动员威胁之下采取的军事动员以及伴随着军事动员而必然被执行的施里芬计划。

(从普林西普的谋杀到全欧洲青年扛起枪走上一战的战场之间其实经过了三十多天,在这三十多天里俄国几乎是战争最积极的推动者)

换而言之在巴尔干的奥匈对塞尔维亚战争引爆欧洲大战的问题上俄国扮演了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奥匈帝国虽然对塞尔维亚宣战,但是并没有采取任何对俄国的敌对行为,事实上无论是德国还是奥匈帝国都寄希望于巴尔干战争局部化。而俄国却从萨拉热窝事件一开始就不断对塞尔维亚进行援助,并且完全不考虑已经被司法调查证明的塞尔维亚在萨拉热窝事件的罪恶,对塞尔维亚采取无条件的援助。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6月28日,面对这件引起广泛震惊而且罪恶尚未调查清楚的行刺事件,俄国的直接反应是在6月30日给塞尔维亚运送了12万枝步枪和1亿2千万发子弹。这种公开的支持态度让塞尔维亚政府对奥匈帝国的态度变得强硬了很多。

而且在1914年的当局者中最积极的盼望发动一场欧洲战争的无疑是塞尔维亚,其次就是俄国。进入20世纪俄国无论是农产品出口还是进口工业原料都越来越依赖于伊斯坦布尔勾连黑海和地中海的海峡航路的通畅。而德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接近以及奥斯曼帝国海军的重新发展都让俄国对海峡的安全越来越感到不安。

(海峡通行权和海峡的畅通是1900年前后沙皇俄国外交的核心之一,俄国与奥匈帝国的反目就是因为海峡通行权,1914年1月为了这个海峡世界可能提前半年就走进世界大战)

(德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接近以及奥斯曼帝国从英国订购的两艘无畏舰让沙皇俄国深感不安)

1913年12月当德国军事代表团访问伊斯坦布尔的时候,俄国的大臣会议就主张发动一场针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这次会议举行于1914年1月13日,这次会议的当事人除了部长会议主席科科夫佐夫在1月30日辞职而被年老的戈列梅金取代之外,其他人几乎原封不动的成了1914年对塞尔维亚提供武力担保,而且实行军事动员的大臣会议的当事人。

(1914年1月30日辞职的大臣会议主席科科夫佐夫曾经阻止了一次世界大战)

而世界大战之所以没有在1914年1月就爆发,原因就在于俄国外交大臣萨姆佐诺夫只能证明一旦战争爆发法国会无条件的支持俄国,但无法证明英国会和法国一样无条件的站在俄国一边,所以科科夫佐夫拒绝了战争计划。而萨姆佐诺夫也因此被指责为“软弱”“不敢做决定”,有意思的是在近年关于一战爆发的英语电影里萨姆佐诺夫经常被表现为一个多愁善感的软弱的老好人,其原因刚好是1914年1月他没能发动一场世界大战。

(1914年真正决定欧洲命运的萨姆佐诺夫)

但是1914年1月30日俄国的沙文主义者成功的迫使科科夫佐夫辞职,取而代之以戈列梅金。戈列梅金是无力发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臣会议主席的权利的,他的地位依赖于农业大臣克里沃舍因对他的支持,所以当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再次把欧洲推到战争的边缘的时候,1914你那1月13日没能发动战争的那几个人,农业大臣克里沃舍因、外交大臣萨姆佐诺夫、陆军大臣苏克霍姆利诺夫,终于可以放开双手大踏步的向战争迈进了。

实际上1914年7月的彼得堡决策核心里遇到的问题和1914年1月是一样的,说到底还是1月13日科科夫佐夫问的那三个问题第一是否值得对德国作战,第二俄国能不能打的过德国,第三英法到底会不会站在俄国一边。而有趣的是这些人的回答也和1月13日一样,第一必须打,第二俄国已经准备好了,第三法国会无条件的支持俄国和英国不清楚。但是这一次已经没有科科夫佐夫坐在部长会议主席的位子上了,戈列梅金什么也没有作。沙皇曾经在签署了总动员令之后又反悔,而且他真的把已经隆隆作响的发动起来的俄国战争机器,又延缓了几十个小时,然后当苏克霍姆利诺夫第二次从沙皇手中拿到动员令的时候,欧洲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克罗采和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奥,俄都是君主专制国家。国内封建势力浓厚,在争霸世界中,利益也彼此接近。所以在1873年6月,俄皇与奥皇在维也纳签订了为期5年的协定,协定规定:一但发生战争危险和革命骚动。缔约国应协商共同行动。同年10月,德皇也加入了此项协定,至此,“三皇协定”即“三皇同盟”形成。

1875年,德国企图利用“三皇协定”发动对法国的“预防性”战争。俄国却表示,一但德国对法国发动战争,俄国特支持法国。由此,“三皇协定”露出瓦解兆头,到1878年,“三皇协定”再未续签。1882年5月,德,奥,意三国签定了同盟条约,使法,俄感到了威胁。法国给俄国提供了巨额贷款,又订下了军事协定,这个协定主要就是针对三国同盟的。俄法军事同盟正式形成。

以上两个军事集团形成时,英国一直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但随着德国成为英国争霸世界的主要对手。英国也不得不放弃这一政策。开始英国与日本结盟对付俄国,确保自己在东亚的利益。后来又放弃了传统的仇法政策,调整了与法国的关系。英俄又在亚州争夺问题上得到了妥协。从此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它们具有同样的性质,都是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集团。


天太2

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是德法两国战争的扩大化。1870年德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德国割占了法国的洛林和阿尔塞斯。法国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德国也积极备战。于是两国都开始尽可能的拉拢其他国家以壮大自己的势力。



奥匈帝国与德国可以算作同宗同祖,是天然的同盟关系。而后德国则找上了俄国,俄国在感情上是愿意与德国结成同盟的,因为俄国始终被欧洲主流国家排斥在欧洲圈里,英法更是将俄国视做“异族”。所以俄国是愿意与德国亲近和团结的,并且是有秘密条约的。然而俄国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有着不可调和的领土及利益矛盾。俄国想控制巴尔干半岛获得通往里海的出海口。奥匈帝国则因为是个联邦制国家怕俄国控制巴尔干半岛后奥匈帝国分崩离析。因此俄奥之间的矛盾根本难以调和。德国则面临着是选择与奥匈帝国同盟还是与俄国同盟的难题。奥匈作为近亲是不得已的选择。



而法国在得知德俄结盟失败后才拉拢俄国的。纵观整个一战,东线也主要以俄奥两国的战斗为主,因为两国的矛盾实在无法妥协,于是将俄国推向了协约国一边。德俄之间并没有大的矛盾。


快速军事一点通

用一句话来回答说是德国人决定性的将俄国推向了英法协约一边

在19世纪末列强中的最主要矛盾是英俄矛盾,有一个专有名词来形容这一时期的英俄矛盾,叫“世纪大角逐”(The Great Game),指的是英国与沙俄,为了争夺从中东经中亚到中国的新疆西藏地区的控制而发生了战略冲突。如果这场大角逐继续下去的话,那么很可能就是英俄之间发生暴力冲突,即战争。


漫画:阿富汗艾米尔谢尔·阿里和他的“朋友”俄国熊与英国狮(1878)


但随着德国在中欧的崛起以及俾斯麦的去职,德国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将德国一步一步的推向了英法协约的地方。1890年俾斯麦去职后,德国就废除了和俄国的同盟,目的是为了不妨碍与英国和土耳其的关系,并且消除德俄同盟和德奥同盟的相抵触之处。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实行“光辉孤立”,法国被孤立,而俄国也突然发现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状态。所以法俄开始接近,最终结果是俄国在1894年与法国结盟。


三皇同盟


而在1902年,在德国容克地主集团的推动下,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新关税法,使俄国谷物从此实际上被挡在了德国门外。这项政策实际上打击的是传统上俄国最亲德阶层的利益,在这以后任何德俄和解的希望都告破灭。德俄矛盾逐渐增加。


俄国漫画:日俄战争


而日俄战争中俄国的战败表明俄国向东扩张的道路暂时已经被关闭,所以俄国转而向近东巴尔干地区扩张,俄国坚信从异教或异端统治下解放“斯拉夫兄弟”这一东正教神圣使命,甚而还有以它自命的当然继承者资格恢复昔日东罗马帝国的“真基督教”辉煌。当俄国将扩张矛头转向近东巴尔干地区的时候,与将近东巴尔干地区看作是自己后院的奥匈帝国发生了严重的矛盾。而德国又是支持奥匈帝国的。俄奥矛盾、俄德矛盾进一步激化。


协约国与同盟国


同样也因为日俄战争,俄国暂时放缓了向东扩张的步伐,这使得英俄之间的矛盾开始缓和,英德矛盾上升为列强中的最主要矛盾。所以,在英法于1904年签署英法协约的情况下,1907年英俄签订了英俄协约,内容主要是划分英俄两国势力范围。经过英俄协约,英俄得以协调两国之间的矛盾。三国协约形成,这样的话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对峙的,军事政治集团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讽刺漫画:德、俄、英等列强瓜分世界


根据以上这些事实,我们不难看出在俾斯麦执政时期,俾斯麦为了防止英国面对欧洲列强共同对付德国的情况的出现,所以在英国实行“光辉孤立”的情况下,构建了将欧洲主要强国囊括进来的,压制法国的俾斯麦体系。其中俄国是俾斯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俾斯麦执政时期的德国的重要的盟友。但俾斯麦去职以后,德国的对外政策变得骄横鲁莽,在德奥俄三皇同盟到期后,通知俄国不再续约,这事实上使俄国陷入了孤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法俄接近,并最终结成法俄同盟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在1902年德国帝国议会通过的新关税法进一步的使德俄关系恶化。再加上日俄战争后,俄国将扩张矛头指向了近东巴尔干地区,俄奥矛盾上升,英俄矛盾缓和。在这种情况下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三国协约形成,俄国最终成为了德国的敌人。所以个人认为是德国人决定性的将俄国人推向了英法。


hording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为什么站在英法一边?这个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俄国与奥匈帝国关系不共戴天。奥匈帝国对巴尔干斯拉夫地区的扩张挑战了俄国泛斯拉夫主义倡导者的心理底线,同时俄国鼓动的泛斯拉夫主义浪潮使得奥匈帝国内部的斯拉夫民族躁动不安,甚至危及了奥匈帝国的统治。

第二、俾斯麦之后的德国外交决策者,采取了对奥一边倒政策,迫使俄国与法国相互示好,而德法之间的矛盾又是不可调和的。于是、虽然俄德两国并无重大冲突,却均受制于本国的盟国而互相对立。



第三、1879年俄德爆发经济战,导致俄国财政状况恶化。这时来自法国的巨额资本源源不断的投入,给了俄国经济复苏的机会。1891年法俄缔结了外交协定,1893年,法俄军事协定正式生效。


第四、在确立了欧洲基本的大国外交格局之后,欧洲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而最初对抗德奥意三国同盟的就是法俄同盟,英国是之后随着英德矛盾的不可调和,才选择加入到法俄同盟中的。作为俄国来讲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接纳虽然在过去坑过他的英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综上所述,虽然英国曾经坑过俄国,但是后期的俄奥矛盾才是当时的主要矛盾,德国又和奥匈帝国亲密无间,所以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选择站在英法一边就不难理解了。


图片均来源网络


Julie略略略

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于海军的劣势,一直都没有获得海外殖民地的机会,所以和英法并没有利益上的冲突,而又因为俄国当时和德国以及奥匈帝国接壤,并且德奥在当时已经结盟,所以,有共同敌人的英法俄三国成为盟友也就并不奇怪了。而且,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时,就已经被英法打的抬不起头来,假如真的和英法再次作对,估计失去的将不止止是黑海的出海口这么简单,深知利害关系的俄国,肯定不会傻到冒着波罗的海被封锁,远东地区被日本攻占的危险去和英法对立的。

有趣的是,英俄的关系并不是很好,日俄战争期间英国禁止杀鹅第二太平洋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的事情即使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时候也是英德关系的隔阂,英俄之所以能结盟完全是法国和沙俄的关系比较好英国才得以和沙俄形成三国联盟,从第一次越战中沙俄对英国在地中海的行动之时的情况来看沙俄并不是非常喜欢英国这个盟友,同样的英国也并不是非常喜欢沙俄在欧陆大陆上的军事实力过强,所以在一战结束之后,英国就迫使德国和沙俄割让土地以组建波兰,这也使得新组建的苏联政府在对外政策上非常的厌恶英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苏联面对德国队法国和英国的战争明显摆出了不关我事的样子,甚至还有隔岸观火的架势。虽然两国的关系并不是非常好,但后来英国仍然坚持着对苏联保持军事援助,这很大的原因上是因为苏联是欧洲上最后的支撑没有了苏联英国也最终会落入德国之手。甚至在战后英国还向苏联出售航空发动机等关键技术,但随着铁幕落下,英苏的关系最终陷入了两极化和对峙化。


浩汉防务论坛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国的存在。其实历史上,英、俄矛盾比较尖锐,但法、俄关系比较微妙。一战前,德国以英俄矛盾拉拢俄国,但俄国人与奥匈帝国的矛盾却无法调和,在奥地利与俄罗斯之间,德国人最终还是站在了德意志兄弟一边;另一方面,俄国拿了法国的大数额的低息贷款,与法国人又没什么地缘矛盾,最终在巴黎的斡旋下,彼得格勒与伦敦走到了一起。

今天欧洲与俄国的关系,依然有历史传统因素,比如“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危机”之后,俄国与欧洲关系紧张,英国一直挑头反俄,甚至一次又一次的把美国人拉入局;法国则不停的穿梭于几大国之间,试图给局势降温,也不太愿意美国人插手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