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发善心救一对落难的母女,竟因此中了状元

明洪武年间,江南有一书生叫郑经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保持着古代读书人应有的的操守和品德。

这年,郑经纶收拾行装,进京赶考。他一路风餐露宿,这天到了冀州境内的一座小镇,此镇是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所以路上随处可见进京赶考的书生,此地距离京城大概还有百十里的路程,天却突然下起了大雨。

民间故事:书生发善心救一对落难的母女,竟因此中了状元

很多书生都住进了镇上的“隆盛”客栈里。到了第二天,大雨依旧下个不停,眼看考勤临近,客栈里的书生个个焦虑不安,唯恐耽误了考期,多年努力付之东流。大雨连着下了三天三夜,第四天终于放晴了。吃过早饭,郑经纶和其他考生怕耽误了考期,也顾不上道路的泥泞,便结伴而行,匆匆往京城赶去。

离开客栈走了大约十来里路,要经过一片树林,众考生正在赶路,忽然树林深处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喊声:“救命呀,救命呀。”郑经纶停住脚步,对其他考生说:“树林里有呼救声,怕是有人遇到了危险,我们赶快去救人吧!”

一个考生剜了郑经纶一眼,说:“要去你去,离考期越来越近,我们日夜兼程,也不一定赶得上,还是赶路要紧,要是遇上歹人,小命还得搭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赶快走吧!”其他考生听到这话纷纷附和,都头也不回的纷纷向前走去。

望着众考生远去的背影,郑经纶犹豫了一下,还是毅然决然朝树林里走去。进了林子,他远远看见一个中年妇人,双腿站在石头上,双手握着树枝上上的白绫,正要上吊。她的腿下一个十来岁的的小女孩正抱着她的腿大声哭喊。郑经纶急忙上前,一把拽下树上的绳子,然后一把把那个妇人从石头上拽下来,急切地问道:“这位大姐,有什么事想不开,非要走绝路呢?你去了,你的孩子怎么办?”

民间故事:书生发善心救一对落难的母女,竟因此中了状元

这句话戳中了那个妇女的痛处,她看了郑经纶一眼,失声痛哭。旁边的小姑娘一边哭一边说出了实情,原来这对母女原本住在京城,她的丈夫因为欠债还不起,被抓进了监狱,债主要把她卖进青楼抵债,所以她打算一死了之……。话还没说完,母女俩抱在一起又哭了起来。

郑经纶也不富裕,好不容易凑足二十两进京赶考的盘缠,见此情景,他问道:“你们欠人家多少银子?”那小女孩答道:“欠人家十两银子。”郑经纶从怀里掏出剩余的银子数了数,勉强凑够十两银子。他把银子塞进那个妇人手里,说道:“这些银子你拿去还债,快回家救你的丈夫吧。”

那对母女连声道谢:“恩人,你真是个大好人呀,请问你叫什么什么名字,我么你日后好报答。”

郑经纶说:“救人急难,是做人的品德,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说完,就要上路。

小女孩死死拽住他,非要郑经纶说出自己的名字,郑经纶无奈,只好告诉了她们。

郑经纶日夜兼程往京城赶去,可还是晚到了一个时辰,与会试失之交臂,他万分沮丧,垂头丧气离开考场,回到官府为考生免费提供的客栈。

几天后,考榜公布,郑经纶当然榜上无缘。但几个报喜的差役找到他,说是皇上特许,让他与前三甲一同上殿参加殿试。

民间故事:书生发善心救一对落难的母女,竟因此中了状元

几天后,大家得到一个消息,头名状元竟然是郑经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此次科考前,当朝皇帝朱元璋突发奇想,每年高中的状元的确文才过人,但很多是纸上谈兵,他们的品行如何却无从考量,天下贪官污吏如此之多,选人才更应该注重考生们的德行。于是,他在考生们进京赶考的必经之路上派了一大一小两个宫女,扮演一对落难的母女,但是大多考生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匆匆离去……,而郑经纶却因为帮助她们,以至于耽误了考期。

当然只有品德,没有才学也不行,所以朱元璋破格让郑经纶参加面试,发现他才思敏捷,志怀高远,于是钦点他为状元,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参加会试而中状元的人。(故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