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500萬不敢養老,缺口巨大你需有這些意識

我是第一代獨生子女,現在父母年齡都超過半百,面對家裡4個老人。

我不敢遠走,每天只想著怎麼多掙錢。

父母的身邊只有我,感覺每天都活在巨大的壓力裡 。

身邊一位超過30歲的同事說道。

20年後養老需要多少錢

如何養老,已成為人到中年後常常思考的問題。

一些外國中產階級可以住著二層小樓,擁有獨立車庫與修剪整齊的花園,享受著長長假期同家人一起出遊。

中國中產階級鮮有如此愜意的生活。人到中年,開始一面擔心自己的前途,一面擔心自己的贍養父母與教育子女的能力。

沒有500萬不敢養老,缺口巨大你需有這些意識

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進入婚育年齡,“4-2-1”的家庭模式即將到來。一對夫婦要撐起4個老人和1個孩子的家庭,夫妻二人站在了最尷尬的位置,拼命掙錢,不敢遠離父母。

有報道認為,養老沒有100萬元,幾乎免談。更有甚者表示20年後,需要攢夠300萬至500萬元才敢養老,類似京滬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1000萬元養老也未必夠用。

現在養老越來越奢侈,在一二線城市裡,護工的價格漲到了200到300元一天,等於每月6000到9000元。一個好的養老院也成了,更是會達到4至10萬一個月。

不管是何種方式,開支都不小。“孝順”也是對子女們經濟實力的考驗。

我的養老金將從哪裡來

說到底,我們最關心的還是:我們未來養老的錢,到底來自於哪裡?

中國的養老體系,脫胎於蘇聯制度的50年代。經歷了市場經濟的痛苦轉型,和綜合國力的突飛猛進,形成了現在的框架和格局。

其中養老金的來源,按照政府、企業和個人區分,清晰地形成了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政府):基本養老保險

第二支柱(企業):企業年金制度

第三制度(個人):商業養老保險

這三大支柱和儲蓄,構成了你我養老的本錢。這裡面居民最關心的,當屬覆蓋面最廣泛、社會關注度最高、承擔養老經費最大的基本養老保險。

沒有500萬不敢養老,缺口巨大你需有這些意識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2 ×繳費年限 × 1%

=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1 +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2 × 繳費年限 × 1%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 = 個人賬戶儲存額÷ 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 - 退休年齡)× 12

統籌賬戶對應的是基礎養老金,它有三個參數,一個是繳費年限,一個是你自己的繳費基數,一個是你所在省的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很顯然繳費年限越長,繳費基數越高,你能拿到的基礎養老金越多。

而在中國發布的全球退休生活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內地,平均每年需要約16.61萬元的退休收入,才能確保舒適的退休生活,20年就需要332萬元。

目前社保可以解決的也就10年,還有10年的養老金缺口。也就是說,“一個將在2027年之後退休的人,需要兩三百萬元才夠養老,類似京滬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只怕還需要更多”。

要有為養老配置資產的意識

中年人在擔心養老,而年輕人似乎對養老保險並不在意,覺得交也可以,不交也沒什麼影響。有些人甚至覺得交養老保險是在為父母一代人交錢,對於自己退休來說,充滿了不確定。

無論哪種立場,我們都不能否認,養老保險是我們抵抗風險的一種手段,也是一種資產配置。

養老可以看成是一種長期投資,但需要藉助有效的資產配置。各種不同流動性、不同風險偏好,或者不同趨向的配置,都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沒有500萬不敢養老,缺口巨大你需有這些意識

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長期投資、定期投資的理念

2、從年輕的時候就規劃養老儲蓄金

3、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與正向現金流

4、儘量生活在更大的城市,越是經濟發達,補貼能力越強。

沒錢的人覺得活好當下就可以了,考慮20年之後的事情做什麼。有錢的人覺得自己有錢,老了也可以衣食無憂。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未雨綢繆,讓自己的未來多一份保障。

新手註冊拿880元紅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