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歐洲軍隊為什麼帶白色假髮?

老蛤蟆與地動儀

《歷史尋奇,飽含神秘的假髮》

歐洲軍隊為何戴假髮,跟當時歐洲所處特殊歷史環境有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開看一下。

所謂流行流行,就是一個趨勢,有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帶頭去引領一個風尚變成現實。

那麼戴假髮為什麼會變成當時的流行風尚呢?根據歷史學家研究發現,當時歐洲宮廷的衛生環境狀況非常差。為了掩蓋自己衛生狀況很差,而且頭上長滿蝨子的現實,從歐洲皇室開始。流行起來戴假髮。

特別是十六十七世紀,英法等國的皇家貴族。比如當時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就常年戴著紅色的假髮。


由此可見,戴假髮是當時的時尚潮流。

我們現在看到的歐洲中世紀宮廷電影,都將這一風俗呈現在觀眾的面前。明星們精緻的打扮,總讓大家覺得古代歐洲貴族,總是華麗無比。

可是在所有人不知道的陰影之下,光鮮的外表之下,其實戴假髮只是為了掩蓋,頭上長滿了蝨子。

我們將時間拉回到中世紀的歐洲。當時的歐洲人可沒有現在的風光,他們居住生存的環境衛生是很差的,因為當時時代的限制。人常年與汙水穢物共生,再加上水資源短缺,人們又常年不洗澡,頭上就會長蝨子。

據說當時,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頭髮,甚至眉毛上都長滿蝨子,女王不堪其擾,就把頭髮全剃光,戴上假髮。

關於這個醜聞,是不可能有正式文字記載的。

據野史傳說還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伊麗莎白一世其實是因為禿頭才戴假髮的。


不過我個人認為還是因為衛生環境太差引起的長蝨子,這個說法更加可信

根據英國作家塞繆爾·皮普斯(Samuel Pepys),他在1667年3月27日的日記中寫到:

「我要去斯旺找認識很久的假髮師傅,他給了我一頂假髮,卻滿布蝨卵,要送回去讓他弄乾淨!」可見那時候長蝨子是很普遍的。 英國作家塞繆爾·皮普斯。

公元1655年,年僅十七歲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因為罹患上梅病,導致頭髮一片一片脫落,路易十四擔心禿頭會損害其名聲,於是僱傭了48名假髮技師,製作了45種假髮。

據說,路易十四在位72年,洗澡沒有超過七次。

後來英王查裡二世,在法國流亡,也患上了梅毒,他也仿效表哥,也成了假髮的忠實愛好者。

因為戴假髮變成了歐洲貴族的一種時尚,然後就漸漸的傳入到廣大人民群眾中,最後不可避免的傳入軍隊中,所以我們就會看到歐洲16到17世紀很多軍隊裡面也會有銀色頭髮的人出現。

最後我不得不吐槽一下,歐洲的皇室貴族,過得真是不如宋代的平民,衛生條件差也就算了,不洗澡也就算了,滿頭長蝨子還用假髮來掩蓋,文明的程度,可想而知,實在是。噁心。


阿斗不傻

17、18世紀,那個時候歐洲諸國的紳士、軍隊大多帶白色假髮,同時把髮尾結成辮子。當時留辮髮的歐洲軍隊有以下一些國家:英吉利、法蘭西、普魯士、奧地利、匈牙利、俄羅斯等國,當時歐洲戰場上,清一色的辮子軍。這可能與當時歐洲正流行“中國熱”有關。

同年代的中國,正處於清朝建立初期並隨即進入康雍乾盛世,並且此前的宋朝在鼎盛時期也可以說是盛極一時,富甲四方,科技文明相對比較發達。而歐洲諸國仍在經受著教派紛爭和戰亂之苦。這段時期國際間的交往開始增多和加強,典型的例子就是歐洲國家來中國的西方傳教士越來越多,他們進入中國境內,為了與民眾打成一片,也蓄起了長髮和辮子,感受著中華文明的強大和富庶。傳教士們回國後,便將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描述成一幅美麗的中國圖景呈現在人們面前,立即引來整個歐洲的無比驚羨。歐洲貴族紳士及淑女非常羨慕嚮往當時的中國文明,歐洲以巴黎為中心,掀起了一場長達100餘年的“中國熱”。在此長達100多年的“中國熱”期間,無論是物質、文化還是政治制度方面,歐洲都對中國極為追捧,以至於在1769年曾有歐洲作家寫道:“中國比歐洲本身的某些地區還要知名”。

歐洲18世紀貴族服裝

在“中國熱”流行歐洲期間,人們普遍愛好來自中國的物品 ,熱衷於模仿中國的藝術風格和生活習俗,以致形成一種被稱不“漢風”的時尚,這種時尚滲透到了歐洲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裝飾、園林建築等,加上來自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中國特產開始大量進入歐洲,成為上流社會顯示財富的奢侈品,當時清朝人腦後留的大辮子,自然也成為了歐洲人模仿的對象,當時歐洲以法國、奧地利、普魯士、英國開始留起辮髮長達100多年,很有可能受到中國軍隊辮子的影響,就像中國人受西方穿西裝、打領帶、穿皮鞋的影響一樣。

另外白色被歐洲人視為純潔、純正、高貴的象徵,以顯示自己身份的正統,軍隊帶白色假髮,顯示以德服人和具有騎士精神,以給對手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只不過後來隨著武器的進步和技術的革命,經實戰檢驗帶白色假髮並不適宜於現代高強度的戰爭,隨後才慢慢廢除這一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