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欧洲军队为什么带白色假发?

老蛤蟆与地动仪

《历史寻奇,饱含神秘的假发》

欧洲军队为何戴假发,跟当时欧洲所处特殊历史环境有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看一下。

所谓流行流行,就是一个趋势,有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带头去引领一个风尚变成现实。

那么戴假发为什么会变成当时的流行风尚呢?根据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当时欧洲宫廷的卫生环境状况非常差。为了掩盖自己卫生状况很差,而且头上长满虱子的现实,从欧洲皇室开始。流行起来戴假发。

特别是十六十七世纪,英法等国的皇家贵族。比如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常年戴着红色的假发。


由此可见,戴假发是当时的时尚潮流。

我们现在看到的欧洲中世纪宫廷电影,都将这一风俗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明星们精致的打扮,总让大家觉得古代欧洲贵族,总是华丽无比。

可是在所有人不知道的阴影之下,光鲜的外表之下,其实戴假发只是为了掩盖,头上长满了虱子。

我们将时间拉回到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的欧洲人可没有现在的风光,他们居住生存的环境卫生是很差的,因为当时时代的限制。人常年与污水秽物共生,再加上水资源短缺,人们又常年不洗澡,头上就会长虱子。

据说当时,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头发,甚至眉毛上都长满虱子,女王不堪其扰,就把头发全剃光,戴上假发。

关于这个丑闻,是不可能有正式文字记载的。

据野史传说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伊丽莎白一世其实是因为秃头才戴假发的。


不过我个人认为还是因为卫生环境太差引起的长虱子,这个说法更加可信

根据英国作家塞缪尔·皮普斯(Samuel Pepys),他在1667年3月27日的日记中写到:

「我要去斯旺找认识很久的假发师傅,他给了我一顶假发,却满布虱卵,要送回去让他弄干净!」可见那时候长虱子是很普遍的。 英国作家塞缪尔·皮普斯。

公元1655年,年仅十七岁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因为罹患上梅病,导致头发一片一片脱落,路易十四担心秃头会损害其名声,于是雇佣了48名假发技师,制作了45种假发。

据说,路易十四在位72年,洗澡没有超过七次。

后来英王查里二世,在法国流亡,也患上了梅毒,他也仿效表哥,也成了假发的忠实爱好者。

因为戴假发变成了欧洲贵族的一种时尚,然后就渐渐的传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最后不可避免的传入军队中,所以我们就会看到欧洲16到17世纪很多军队里面也会有银色头发的人出现。

最后我不得不吐槽一下,欧洲的皇室贵族,过得真是不如宋代的平民,卫生条件差也就算了,不洗澡也就算了,满头长虱子还用假发来掩盖,文明的程度,可想而知,实在是。恶心。


阿斗不傻

17、18世纪,那个时候欧洲诸国的绅士、军队大多带白色假发,同时把发尾结成辫子。当时留辫发的欧洲军队有以下一些国家:英吉利、法兰西、普鲁士、奥地利、匈牙利、俄罗斯等国,当时欧洲战场上,清一色的辫子军。这可能与当时欧洲正流行“中国热”有关。

同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清朝建立初期并随即进入康雍乾盛世,并且此前的宋朝在鼎盛时期也可以说是盛极一时,富甲四方,科技文明相对比较发达。而欧洲诸国仍在经受着教派纷争和战乱之苦。这段时期国际间的交往开始增多和加强,典型的例子就是欧洲国家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越来越多,他们进入中国境内,为了与民众打成一片,也蓄起了长发和辫子,感受着中华文明的强大和富庶。传教士们回国后,便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描述成一幅美丽的中国图景呈现在人们面前,立即引来整个欧洲的无比惊羡。欧洲贵族绅士及淑女非常羡慕向往当时的中国文明,欧洲以巴黎为中心,掀起了一场长达100余年的“中国热”。在此长达100多年的“中国热”期间,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以至于在1769年曾有欧洲作家写道:“中国比欧洲本身的某些地区还要知名”。

欧洲18世纪贵族服装

在“中国热”流行欧洲期间,人们普遍爱好来自中国的物品 ,热衷于模仿中国的艺术风格和生活习俗,以致形成一种被称不“汉风”的时尚,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加上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开始大量进入欧洲,成为上流社会显示财富的奢侈品,当时清朝人脑后留的大辫子,自然也成为了欧洲人模仿的对象,当时欧洲以法国、奥地利、普鲁士、英国开始留起辫发长达100多年,很有可能受到中国军队辫子的影响,就像中国人受西方穿西装、打领带、穿皮鞋的影响一样。

另外白色被欧洲人视为纯洁、纯正、高贵的象征,以显示自己身份的正统,军队带白色假发,显示以德服人和具有骑士精神,以给对手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只不过后来随着武器的进步和技术的革命,经实战检验带白色假发并不适宜于现代高强度的战争,随后才慢慢废除这一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