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变化太快,焦虑的我们已经忘记了读书这项技能!

世界变化太快,焦虑的我们已经忘记了读书这项技能!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

读书是一项技术,只有通过量变才能引发质变。那么在信息获取十分便捷的互联网时代,你还会读书吗?或者,你有读书的打算吗?你都会读什么样的书呢?你读书的设备又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设备读书呢?你一般在什么环境下读书?此外,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你可能要说:不就读个书么,哪来这么多问题!我只是想通过这些问题来确定下你是否适合阅读本文。如果你不读书,也没有读书的打算,那么你就关掉本文赶紧点击左上角的返回赶紧撤。如果你只是闲着没事用手机读读玄幻、言情消磨光阴,那你也赶紧点击左上角的返回赶紧撤。此外,那些读书大神们估计看到标题自觉就绕开了,我就不提醒你们撤了。其他的人则可以留一会儿,下边的文章或许对你有用。

首先,如果不是处于消磨光阴的目的来读书,那么无论你读什么方向的书,我建议你读一些本学科的基础理论,这些基础理论一般会给你一个学科假设,有系统有结果头绪分明,其他的书都是这些书的依附,或者说在不断解释说明这些内容,其他书甚至跨学科的书都是对这些系统基础的补充说明。

其次,刚开始读书会比较累。读书最为辛苦的就是,它是一个技术活。凡是技术活你都记住卖油翁的那句话:无他,但手熟尔。这样的技术活往往存在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前期的量变过程比较辛苦。因为这是一个基础手艺,你可能遇到大量不懂或者难懂的内容,你需要大量扩展你的知识容量。搁到过去需要一个老师,现在还好,你可以求助于互联网。你只需要多看几个网页基本就可以明白这些基础理论的缘由了。

此外,一般的基础学科的基础知识还是要读的,文史学、哲学、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经济学、营销学,甚至加上一些简单的编程等都应该多少读一读。系统学习是读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没有了系统,读书就少了章法,读书就很难形成自己的体系,很难融会贯通了。

最后,读书方法很重要。我在知乎、简书等地方看到一大堆读书笔记里都有思维导图等内容,个人觉得这个就不必要了。用万维钢的说法,这种做法更像在描述一个女性时只关注她的三维不关注她的气质一样。读完书,能够将书的内容通俗易懂地转述给别人就证明你读懂了。比如读完《创新者的窘境》你总结一句:要想持续快速增长就不断重新开个公司。

开始读书只读一遍肯定不行,你至少得读两遍,第一遍通读遇到障碍标记出来。第二遍精读,总结每一章节及全书的内容,将读到的内容与之前读过的内容进行联系,深入思考他们之间的异同相同,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异同和相同之处,他们各自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这本书前后内容如何融会贯通,作者还有哪些内容没有用文字表达出来。读完书之后写一个读书笔记,这个笔记可以是书本的总结与之前相似观点的融合,以及你个人见解。读书笔记一定要有鲜明的个人解读色彩。

万维钢在《万万没想到》这本书中有个强力研读的方法很实用:强力研读要求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①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②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③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④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再说一次,读书是个技术活,不是任何一本书拿起来都能读的。读书本身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度过了枯燥无味的量变过程,后期的质变是自然而然的,甚至一夜看三本书都不是不可能的。另外,有个观点你需要记住:读书不仅仅是个增长知识的活儿,它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的认知方式。随后我们再单独谈谈技术对认知方式的改变这件事!

请你相信我,我说的都是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