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內部改變

慢阻肺的內部改變


​慢阻肺特徵性的病理改變存在於氣道、肺實質和肺血管。在中央氣道,炎症細胞浸潤表層上皮,黏液分泌腺增大和杯狀細胞增多使黏液分泌增加。在外周氣道,慢性炎症反應導致氣道壁損傷和修復的過程反覆發生。修復過程導致氣道壁結構重塑,膠原含量增加及瘢痕組織形成,這些病理改變造成氣道狹窄,引起固定性氣道阻塞。

慢阻肺患者典型的肺實質破壞表現為小葉中央型肺氣腫,涉及呼吸性細支氣管的擴張和破壞。病情較輕時這些破壞常發生於肺的上部區域,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可瀰漫分佈於全肺並破壞毛細血管床。

慢阻肺的肺血管改變以血管壁增厚為特徵,內膜增厚是最早的結構改變,接著出現平滑肌細胞增加和血管壁炎症細胞浸潤。慢阻肺加重時,平滑肌細胞增生肥大、蛋白多糖和膠原的增多進一步使血管壁增厚。慢阻肺晚期繼發肺心病時,部分患者可見多發性肺細小動脈原位血栓形成。

在以上改變的基礎上,可出現黏液高分泌、纖毛功能失調、小氣道炎症、纖維化及管腔內滲出、氣流受限和氣體陷閉引起的肺過度充氣、氣體交換異常、肺動脈高壓和肺心病,以及全身的不良效應。黏液高分泌和纖毛功能失調導致慢性咳嗽多痰,這些症狀可出現在其他症狀和病理生理異常發生之前。肺泡壁的破壞使小氣道維持開放能力受損,這在氣流受限的發生中也有一定作用。

隨著慢阻肺的進展,外周氣道阻塞、肺實質破壞和肺血管異常等降低了肺氣體交換能力,產生低氧血癥,並可出現高碳酸血癥。長期慢性缺氧可導致肺血管廣泛收縮和肺動脈高壓,常伴有血管內膜增生,某些血管發生纖維化和閉塞,導致肺循環的結構重塑。慢阻肺晚期出現肺動脈高壓,進而產生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及右心衰竭,提示預後不良。

慢阻肺可以導致全身不良反應,包括全身炎症反應和骨骼肌功能不良,並促進或加重合並症的發生等。全身炎症表現有全身氧化負荷異常增高、循環血液中促炎症細胞因子濃度異常增高及炎症細胞異常活化等,骨骼肌功能不良表現為骨骼肌重量逐漸減輕等。慢阻肺的全身不良效應可使患者的活動能力受限加劇,生活質量下降,預後變差。

慢阻肺的內部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