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七(nue)夕(gou)節,雖然是工作日,但是敵軍還有半小時就到達戰場了,各位小夥伴們準備好了咩~~~

對於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小夥伴們,他們的朋友圈是這樣的☟☟☟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朋友圈

對於沒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小夥伴們,他們的朋友圈是這樣的☟☟☟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朋友圈

可是= =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朋友圈

以及還有這樣的☟☟☟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朋友圈

不過這些虐狗的都是次要的,七夕最重要的,還是相互傳達情意的禮物~

畢竟今天也是廣大妹子們瘋狂吐槽直男審美的日子~比如下面這個爆款,可能妹子收到後就直接讓男朋友過光棍節了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直男審美

先來一波嚴肅正經的節日科普~證明今天收禮物是有官方支持的!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七夕節

七夕節

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該節日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情人節。

戒指——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戒指

用戒指定情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一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一睹,後面無期,以指環一雙贈之,結置衣帶,相送出門”,會面安可期, 見指環如見其人,指環之重躍然詩裡。到了晚唐時,戒指漸漸由男女互贈變為只由男子贈與女子,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贈饋方式是類似的。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戒指

戒指既然是定親之物,所以古代未婚女子都不戴戒指。隋代丁六娘《十索詩》所寫“欲呈纖纖手,從郎索指環。”以此可以說明古代,甚至是現代女子對戒指的那一份難言的情懷,這個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卻最重。

耳環——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耳環

我國女性用耳飾打扮自己的最早記錄見於《山海經》“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齒,穿耳以鎼”,《三國志》中諸葛恪說:“穿耳貫珠,蓋古尚也。”可知穿耳從三代時起至今不衰的時尚。耳飾又分為耳丁、耳璫、耳環、耳墜等樣式。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閒情偶記.生容》裡將耳飾裡小巧簡潔的耳環稱為“丁香”,將繁複華麗的耳墜稱為“絡索”。他說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見耳環在古人審美觀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耳環

唐代張籍《節婦吟》“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中的“明珠”指代的便是耳環,透過這區區十四個字,我們或許可以一窺當時以耳墜為憑,互敘衷腸的盛唐遺風。

香囊——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香囊

香囊的歷史由來已久,古時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佩偉、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據《禮記.內則》:“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香囊

《晉書 賈午傳》中記載了賈充的小女兒賈午與她父親賈充的幕僚韓壽相戀的故事,幽會時賈午以西域的香料相贈,不料上朝時韓壽身上的香味被賈充察覺,他猜到了事情的原由以後,沒有責怪女兒,而是讓女兒嫁給了韓壽,並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這西域之香應該由賈午裝在自己親手做的香囊裡相贈,才不算辱沒了貴重禮物和女兒家的一番情意。

手鐲——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手鐲

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的稱謂,“跳脫”就是其中一種,宋計有功所著《唐詩紀事》中有個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問群臣:“古詩裡有‘輕衫襯跳脫’句,你們有誰知道“跳脫”是什麼東西?”大家都答不上來。文宗告訴他們:“跳脫即今之腕釧也。” 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見女子以手鐲相贈戀人的情節。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了仙女萼綠華曾贈羊權金和玉的跳脫。蒲松齡《聊齋志異.白於玉》中寫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一個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釧送給吳生留念。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手鐲

現在,手鐲作為信物的功能越來越淡了,但它仍然是女孩子們手腕上最美的風景線,古典與現代在不經意間暗暗地聯繫在一起,戴著手鐲的姑娘,你可知道古代女性腕上的玉鐲常常揹負著盟誓的重託?

玉佩——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玉佩

玉在中國的文明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五經通義》說玉“溫潤而澤,有似於智;銳而不害,有似於仁;抑而不撓,有似於義;有瑕於內必見於外,有似於信;垂之如墜,有似於禮。”孔子說“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認為玉具有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節。《詩經》裡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句。古人給美玉賦予了那麼多人性的品格,以至於到現在人們仍將謙謙君子喻為“溫潤如玉”。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玉佩

“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繫於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所以《詩經》裡有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描述女兒出嫁時,母親戀戀不捨地與其束結羅纓,這就是“結縭”,它後來成為古時成婚的代稱。清聞人倓《古詩箋》中把“美玉綴羅纓”解釋為“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古代女子為心儀之人的佩玉結綴羅纓,心意昭昭。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玉佩

《紅樓夢》第二十九回寫寶玉和黛玉慪氣,將頸上的通靈寶玉一把拽下又摔又砸,惹得黛玉大哭,襲人勸寶玉“你不看別的,你看看這玉上穿的穗子,也不給同林姑娘拌嘴的。”一句話又讓黛玉傷心不已,顧不得病搶過玉來,用剪子將自己給寶玉結的穗子剪成好幾段。書中有道“不是冤家不聚頭……人居兩地,情發一心。”一對痴情的人何苦來這樣相互折磨,其實林妹妹的一番情深都在這玉玦上,寶哥哥怎麼會不知道?

同心結——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同心結

繁欽詩裡幾次說起“結”,“結”是一個被賦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漢字,從遠古到今天,它始終滲透在人們的生活和情感裡。同心結也一直是古人表達情感的信物,所謂“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同心結

《詩源》裡有一個故事,說文胄與鄰婦姜氏相愛,文胄送姜氏一枚百鍊水晶針作為信物,姜氏打開箱子,取出連理線,穿上雙針,織同心結回贈文胄。將那絲絲縷縷的錦帶編成連環迴文式的同心結來贈與對方,綿綿思戀與萬千情愫也都蘊含其中了,相對其他的信物,同心結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為它融入了戀人的巧思。

簪——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搔頭是簪的別稱,據《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寵愛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頭,搔頭之名由此而來。古時規定罪犯不許戴簪,就是后妃有過錯也要退簪,因為簪還象徵著尊嚴。周宣王的姜後有一段“退簪勸政”的佳話:說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國政,明曉大義的姜後為了規勸丈夫勤政,就退去了髮簪和耳墜長跪於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後感到羞愧,於是開始勵精圖治,開創了周王室的中興局面。

七夕節——虐狗還是虐自己~就看你今天禮物送的對不對了

《鼓吹曲詞.有所思》中寫一個女子為遠方的情人準備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飾這支簪子,加上雙珠還覺不足,再加上玉飾,如此珍重,自是出於一往情深。卻不料“聞君有他心”,於是她把那簪子 “拉雜催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何苦這樣做呢?還是從心頭難以割捨的那份情意吧。

附送禮物參考

中國古代十大定情信物:

正妻範兒——簪;

君子之情——玉佩;

情香怡人——香囊;

直截了當——花椒;

溫良賢惠——瓜果;

受之父母——頭髮;

狗血劇情——對半之物;

糾結纏綿——同心結;

神仙專用——手鐲;

帝王之選——玉如意。

還沒想好送什麼禮物給你愛的人嗎

知道麼~

七夕的“夕”字加一橫是“歹”

“歹”的古意是死亡

如果你還沒想好七夕禮物

那你就要準備好(si)了(wang)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