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眼中的绩效管理就是“盯住员工”?


前言:

很多企业,特别是私企,一谈到绩效管理,就认为要从员工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打分考核。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让绩效管理适得其反。

做绩效,首先要清楚一点:绩效管理不是为了盯住员工,而是要提升组织绩效。

无论使用哪种管理工具,绩效管理的重点都是过程管理,但是实施过程管理需要耐心和制度化的保障,而这些恰恰是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所缺乏的。

过程管理对企业来说要求极高,需要训练才能获得成效。一般来说,至少需要一年以上连续不断的训练才能收到效果。

老板:你眼中的绩效管理就是“盯住员工”?

但是,这个时间成本又是很多企业不愿意付出的。在初始阶段,甚至还会出现效率下降、出错率提高的现象。这更是很多企业不愿意承受的代价。

在训练过程中,还需要改变很多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不仅中层管理者要改变,高层也要带头做出改变。这也是绩效管理推行不下去的原因。

因为大家都不愿意改变自己,却又要求别人做出改变,上行下效,过程管理自然也就推行不下去了。

绩效管理不是简单地定几个指标,考核一下员工,出了差错扣点钱的问题,而是对企业进行系统性管理改造的过程。

没有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决心,没有自我改革的意识,基本上都是功败垂成。所以,想做有效的绩效管理,先要把思想上的问题解决好才行。

老板:你眼中的绩效管理就是“盯住员工”?

绩效管理必须解决当下的盈利问题,要提高当下的效能,还要为未来预留人才。

无法盈利的企业无法在市场上存活。无论使用哪种绩效管理工具,企业都要把眼前的盈利能力放在首位。那么,当下的盈利能力需要聚焦什么呢?

说穿了,无非就是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开拓市场,增加销售。这个市场不仅仅是指现有市场,还有新产品的新市场。不仅仅是在红海上搏杀,更需要开发出蓝海。

现在,很多新领域尚未形成盈利模式,就已经变成了红海。资本虽说是逐利的,但是在某些地方也显示出不太理性的一面。

企业无法盈利,只是在风口上圈钱烧一把,那是不需要绩效管理的。当企业需要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时候,就要关注盈利能力,就需要采用绩效管理的手段来提升盈利能力。

由此可知,企业顺利渡过求生存的阶段,进入求发展的阶段后,才有可能需要绩效管理。这个时候的绩效管理才是有意义的。

财务报表不等于绩效成果

绩效管理的重点是企业绩效,那么最终绩效管理的成果会体现在哪里呢?财务报表无疑是体现绩效成果的一个重要形式。但是,能看懂财务报表的HR极少。

因此,HR补充一定的财务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话说回来,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并不一定希望把所有的绩效改善成果都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甚至,财务报表的改善与绩效的改善不一定有很大的关系。

老板:你眼中的绩效管理就是“盯住员工”?

财务报表并非唯一体现绩效成果的依据

除了财务报表之外,企业中还有很多数据可以呈现绩效管理成果,比如各种统计台账和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数据库,这些数据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总之是可以分析的,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绩效变化的痕迹。

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可能不能真实体现企业的绩效,但是一些统计数据却能反映出比较真实可靠的情况,比如仓储运输、工艺工时等等。

绩效改善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关键在于我们平时对工作的记录要完善,要采集到完整、准确的数据,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

老板:你眼中的绩效管理就是“盯住员工”?

财务数据中可能引起失真的几个因素

在企业经营中,成本构成是极其复杂的。比如,大宗商品期货和现货价格的变动、外汇汇率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影响、税收的变化等等,都会对收入和成本产生影响,而这些变化与绩效管理都是弱相关的关系。

此外,即便在同一个合法的会计准则下,使用不同的记账规则,在账面上也会造成财务数据的变化。比如,收入采用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成本使用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这些记账方式的变化都会引起盈利的增减,何况还有快速折旧法这种对成本本身就有极大影响的计算方法。

老板:你眼中的绩效管理就是“盯住员工”?

绩效提高是排除了客观因素后的真实变化

了解了财务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后,就可以知道,真正体现绩效管理成效的,是要剔除了这些财务记账规则因素后的真实变化。

比如,工作流程的改善降低了成本和库存;又比如,通过改善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缩短了工时。这些数据更加真实地反映出绩效变化的实际情况。

由此可知,其实绩效管理中的财务指标未必靠谱,所谓分解指标有时也无法真正反映出企业经营成果的实际情况。虽然财务指标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以体现出企业最终的盈利能力,但是其中不确定性和变数过多。

因此,我们并不能完全通过财务指标来确定绩效管理的成果。

老板:你眼中的绩效管理就是“盯住员工”?

绩效管理可以通过我们自身努力就能达到一定的目标,而且是可以衡量的。有些因素是我们无法左右,也无法避免的。

总之,不要把绩效管理看成企业管理的灵丹妙药,包治百病的神药是不存在的。

任何管理手段,都有局限性,无限放大某一个的作用,都不可取。

老板:你眼中的绩效管理就是“盯住员工”?

总结:

管理一个企业并非易事,所以企业要想长存并且得到健康发展,管理者的智慧就显得格外关键和重要。

有人曾说,管理没有捷径可走。确实是这样,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企业都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适应自己企业发展的管理法则。

所以,作为企业老板,就需要学习专业的管理知识来让你的公司更加完善发展!

为此,精心为您推荐《绩效核能》一书,书中详细讲解激励性KSF、PPV、积分式、OP合伙人等模式实操内容及案例,上万名老板、导师推荐,内含数十行业案例。想深入学习的,建议点击以下链接购买!赠送独家视频学习资料。

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或帮助,欢迎评论、收藏、转发、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