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帝的歷史感從何而生?

丁明念響

可以說,中國自從有了歷史,就有了專門的史官。唐朝劉知幾的《史通》,杜佑的通典都說中國早在黃帝時期就有了史官,創造文字的倉頡就是其中之一。到了夏商周時期,各朝都有史官,比如夏朝的孔甲、商朝的尹逸。周朝還設了太史、小史、內史、外史、左史、右史等職位,負責記錄各種事跡政令和君主的言行。此後,秦漢有太史令,魏晉有著作郎,唐朝還設置了史館。宋朝以宰相兼任史館最高職,人稱“史相”,僅次於“昭文相”。可見,史官在君主心目中是有地位的。

更可貴的是,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了一種“史官”精神。所謂“史官”精神,就是記錄歷史者,秉筆直書,不隱惡,不溢美,寧可粉身碎骨,也不曲筆逢迎、塗抹事實。

文天祥曾在《正氣歌》中提到“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這句話讚揚了兩個有骨氣的史官。“在齊太史簡”說的是齊國大臣崔杼殺死君主齊莊公,齊太史如實寫下:“崔杼弒其君”。崔杼恨這個史官,就殺了他。太史的弟弟繼任史官職位後依然如實記載,也被崔杼殺了。可太史的第二個弟弟來了後,照樣不肯屈服於崔杼,依然如實記載,崔杼也無可奈何。“在晉董狐筆”說的是晉靈公昏庸無道,相國趙盾經常勸他,晉靈公不但不聽,還想刺殺趙盾。後來晉靈公被趙盾的親戚趙穿所殺,趙盾聽到這件事後,把晉靈公的叔叔擁立為王,這就是晉成公。此後趙盾問太史令董狐,如何記錄這件事,董狐寫著“秋七月,趙盾弒其君”。趙盾辯解君主不是自己殺的,不該承擔這個罪名。董狐卻回答:“你身居相位卻不懲辦兇手,你怎麼能說沒責任呢?”趙盾聽後也無話可說。

在這種史官精神的激勵下,很多君主都十分敬畏歷史。

比如宋太祖趙匡胤有一次在後花園彈弓打鳥,忽然被一個來報告的大臣打擾了,心裡很不高興。趙匡胤指責那位大臣,又不是什麼急事,為什麼隨便來打擾我?那位大臣嘴很硬,當場懟了回去:“我覺得這事總比打鳥要緊。”大臣的頂嘴徹底激怒了趙匡胤,趙匡胤操起柱斧扔了過去,打掉了他的兩個牙齒。沒想到那人不但不求饒,還彎下腰把打落的牙齒拾起來藏在懷裡。趙匡胤看到他的舉動很奇怪,就問道:“怎麼著,你藏著牙齒,還想告我?”大臣不卑不亢地回應:“我是不能告陛下,但史官會記下這件事情的。”趙匡胤聽後,立刻醒悟了,不但沒在難為這個大臣,還重重賞賜了他。

君主敬畏歷史是一種良好的傳統,誰都不希望自己成為後世人眼中的昏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